凝聚青春力量共築浙裡夢想?古田縣深入開展“四下基層”實踐活動,讓青年幹部與群衆同吃、同住、同勞動、同調研,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凝聚青春力量共築浙裡夢想?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古田縣深入開展“四下基層”實踐活動,讓青年幹部與群衆同吃、同住、同勞動、同調研
在基層練兵場上書寫“青春答卷”
東南網9月21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朱子微 通訊員 楊遠帆)
挽起袖子、卷起褲腿、戴上草帽、彎下腰身……夏末秋初的古田,依舊高溫難耐,但在田間地頭,卻能見到不少年輕人勞動的身影。
“大家跟我去田裡幹農活!”9月1日清早,在黃田鎮金翼村,來自甯德市直機關的50名年輕幹部早早洗漱完畢,趕往種植大棚,在村民的帶領下,有的拿起鋤頭刨地,有的拿起簸箕施肥,還有的在農技專家指導下,用廢棄的瓜果皮制作酵素肥料。
“企業可以為當地提供多少就業崗位?”“園區周邊的配套完善嗎?”幹完農活,學員們來到大甲鎮工業園區實地調研,大家圍在園區負責人身邊,詳細了解園區建設規劃、企業招引、服務保障等方面工作,積極探索發展良方。
“走,到基層去,到群衆中間去。”2021年以來,古田縣充分發揮“四下基層”起始地的獨特優勢,以組織青年幹部與群衆“同吃、同住、同勞動、同調研”為主要内容,重點開展“組織一次黨性鍛煉、開展一次駐點辦公、進行一次村情調查、宣傳一批方針政策、辦好一批惠民實事”的“五個一”活動,推動青年幹部在基層一線鍛煉成長。
“我們這批隊伍裡有些同志是‘95後’,從前連田都沒下過,這次是真正體驗到‘烈日當空、汗滴入土’的感覺。”來自閩東日報的青年幹部陳莉莉說,作為一名新聞記者,與村民群衆同吃、同住、同勞動、同調研,讓她更加明白隻有到基層一線,才能觸摸到最真實的故事,而這些遠不是坐在辦公室和電腦前能想象出來的。
目前,年輕幹部基本都擁有高學曆和理論知識,但卻缺乏與群衆打成一片的經曆和能力,身上少了點“泥土味”。為此,古田縣堅持“四同”模式強化實踐鍛煉,學員在基層實踐鍛煉期間,與農戶同吃一鍋飯、同住一個屋、同幹一個活、同學一個理,并組織開展黨性鍛煉、駐點辦公、村情調查、政策宣傳、辦好實事等活動,真正拜群衆為師、向群衆學習、為群衆服務。
大樹紮根于沃土,高樓立足于基石。如何讓青年幹部在基層這片練兵場上更快成長?
古田縣就地取材,充分挖掘本地特色資源,以村為單位、農戶為依托,集中打造一批主題鮮明、内涵豐富、條件過硬的實踐基地。目前,全縣已打造各類實踐基地22個,覆蓋全縣14個鄉鎮(街道),共設置了黨性教育、黨史教育、農事體驗、技能培訓等實踐項目200多個,确保每名學員在培訓期間至少入駐6個不同基地,累計接受實踐鍛煉時間不少于20天。
在與村民的相處中,青年幹部感受到鄉親們的質樸與善良。“鄉親們遞過來的茶水飯食,我們接了就吃,住在村民家裡,有事沒事打聲招呼。一來二往,去入戶就像走親戚,和村民拉家常就自然了。通過‘四同’實踐鍛煉,把我們與農戶‘零距離’綁定,感同身受地了解群衆訴求,真正在聯系與服務群衆中‘壯筋骨、長才幹’。”甯德市人才發展研究中心經濟師溫林楓感慨道。
同時,古田縣堅持導師幫帶,聘請工作經驗豐富的鄉鎮黨委書記、縣直單位負責人、鄉村振興指導員等擔任導師,實行“師帶徒”,加強“傳幫帶”,并對學員進行跟蹤管理、考察識别。在培訓班結束後,還對學員的表現情況、實踐成果進行綜合評價,評選優秀學員和優秀調研成果,促進學員在實幹中真學、在真學中實幹。
在一系列學習實踐鍛煉中,青年幹部成長迅速。由學員張家謀、周雨薇撰寫的調研報告《走“縣域工廠化”道路做大做強食用菌産業園區經濟助推三産融合的探索與思考》,為古田縣食用菌發展出謀獻策;學員建議古田縣城西街道羅峰村發展“荷花觀賞 魚苗生長 泥鳅養殖”立體農業,被村裡采納後,當年就增加集體收入5000元;還有學員發揮專長,拍攝衆多鄉村視頻發布到網絡平台,吸引遊客前來“打卡”,促進鄉村發展。
“基層是最好的老師,青年幹部要把基層實踐當作最好的‘練兵場’‘賽馬場’,珍惜在基層中摸爬滾打的機會。”古田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張明生說,古田縣将堅持“幹什麼訓什麼、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繼續采取集中培訓、現場教學、實踐曆練等多種方式手段,有針對性、實效性地鍛煉青年幹部,發掘一批理論紮實、開口能言、提筆能寫、遇事能辦的優秀年輕幹部,讓優秀年輕幹部在比學趕超、實踐鍛煉中脫穎而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