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頭郓哥(作者原創授權)
之前,筆者與大家品讀了《水浒後傳》第七回,李良嗣向宋徽宗獻聯金滅遼之策,又救濟了郭京,郭京帶便當投奔王宣慰。今天我們繼續品讀第八回,看看後續發展如何。
情節簡介:郭京要收尹文和做徒弟一同留在王宣慰府上,原來尹文和就是樂和,當時樂和尋思暫且不出栖身,于是答應了郭京。郭京、樂和到王宣慰府後,果然受到器重,成為了紅人。轉眼到了清明節,王宣慰和郭京、樂和等去郊外踏青,無意中見到了花榮的妻子、妹妹和兒子,王宣慰和郭京是好色之人,想要霸占,卻被樂和阻止,郭京心生不悅,便要把樂和趕走,自己又偷偷去尋訪三人,果然找到了住所。郭京回去後和王宣慰彙報,決定以抓梁山餘黨為名,由王宣慰收用花榮妻子和妹妹,郭京收用花榮之子,郭京又進讒言,王宣慰決定以派樂和到東京寄信為名把他趕走。郭京和樂和說了,樂和沒有答應,拜别離開了。次日,郭京帶兵将花榮妻子等三人捉了,關在飲虹橋别墅,花榮妻子妹妹誓死不從,王宣慰隻好暫時作罷。樂和離開後,經過雨花台,偶遇花家老仆花信,方才得知花榮妻子三人的身份,于是趁郭京、王宣慰去茅山之機,假借郭京讓自己回來勸花榮妻子回心轉意,用蒙汗藥将看守的汪五狗等麻翻,救出花榮妻子等三人,衆人乘船而行。一日到了寶帶橋,卻在水上遇到了強盜,情況危急。
都頭曰:本回中作者将視角移到了江南地區,在一系列事件中穿插入江南的美景,“藝術來源于生活”,這和陳忱是江南人是分不開的。江南作為陳忱的家鄉,一草一木自然值得其熱愛和贊頌,也正是由于其親身接觸,因此描寫的也自然更生動。正因如此,在水浒學中,很多學者在考證《水浒傳》作者時,以小說中征方臘時對江南地區的描寫與實際很契合,從而推斷作者很可能是南方人。當然,這隻能是作為一個參考,如果真的要考證作者,還需要其他更有力的證據。說到這,我們再看一下本回中的其他方面。
一、回目差異。本回回目陳忱的原本和蔡元放評改本差異較大,前者是“燕子矶玉貌惹奇殃,寶帶橋金蘭逢故友”,後者是“萬柳莊玉貌招殃,寶帶橋節孀遇盜”。本回回目之所以差異如此大,是因為原文内容被蔡元放改動之故。在陳忱原本中,花榮之子與母親、姑姑是在燕子矶和郭京等相遇的,之後樂和救出花榮之子等,又在寶帶橋遇到了打劫的童威。而蔡元放評改本則将與郭京的相遇地點改為萬柳莊,又删去了回末童威說出姓名的情節。前者為什麼更換地名,我們将在下面細說。至于删掉童威說出姓名的情節,應該是蔡元放為了回末情節的神秘感,吸引讀者關注的手法,因此本回兩個版本的回目各自服務于正文,并不像之前的回目具有可比性,因此也難以評價孰優孰劣。
二、正文修改。本回正文中,蔡元放評改本在陳忱原本上改動較大,我們挑一處比較明顯的來看一下具體情況(筆者按:黑色字體為陳忱原文被改動之處,【】内為蔡元放評改本改動的地方):
有話即長,無事則短。不覺臘盡春回。清明時節,王宣慰要去燕子矶遊玩踏青,【往萬柳莊去看新綠,又當踏青】擺列侍衛,挈榼提壺,同郭京、樂和乘着金鞍駿馬,出了觀音門,就到矶邊。【石城門不遠,就到莊邊】那燕子矶【萬柳莊】是建康第一名勝之所。【足有萬株柳樹,又有各樣名花】三春時候,柳明花放,【新綠飄揚】士女喧阗,笙歌鼎沸。遠遠望去,宛然如一隻燕子撲在江面。遊人不絕,題詠極多。但見:山勢玲珑,石上都裝螺子黛。苔痕鮮媚,路旁盡貼翠花細。下瞰萬裡長江,遠萦若帶。上倚千尋高嶂,近列如屏。遠遠見龍城鳳阙,茫茫吐海市蜃樓。香車寶馬,往來士女賽神仙。酒肆茶坊,羅列珍馐誇富貴。【莊邊緊靠城河,四路舟車往來熱鬧。】……老花【蒼】頭道:“正是。老爺葬在楚州南門外【萬柳莊旁邊】,清明掃墓回來,果到燕子矶就下船回家。【下船是從萬柳莊邊走過的】”
此段是介紹花榮兒子與母親、姑姑清明節掃墓歸來,與王宣慰、郭京等人的相遇地點的。蔡元放本與陳忱原本相比,主要有兩處不同,一處是偶遇的地點,一處是花榮的墓地。兩個版本中花榮之子和母親、姑姑都住在雨花台,雨花台在南京城南,陳忱原本中寫相遇地點在燕子矶,現實生活中在南京城東北,而蔡元放本的萬柳莊在南京城西南,距離雨花台很近,蔡元放因為是南京人,所以比陳忱更了解南京的地理,為了使小說情節更合乎現實,因此虛構了萬柳莊這個地名,并把他替換掉燕子矶。此外,陳忱原本中花榮墓地在楚州南門外,是因為根據《水浒傳》的記載,花榮和吳用在楚州宋江墓前自缢身死後,“葬于蓼兒窪宋江墓側”。而蔡元放改為萬柳莊旁,也同樣是出于現實地理的考量。北宋時楚州治所在山陽,與南京有幾百裡的路程,如果去掃墓,往返需要十天半個月,路程太遠,不太貼合實際,因此蔡元放把花榮墓地改為南京近郊萬柳莊旁。但比較二者優劣,都頭還是傾向于陳忱的,畢竟《水浒後傳》是原著的續書,吳用、花榮之死又是原著中比較重要的情節,理應加以尊重。況且小說中本來就不是史書,沒必要所有的情節都要按照現實中來,因此這裡蔡元放的改動感覺偏離了原著。
三、情節設計。本回中借樂和的故事推演,終于引出了《水浒後傳》中第一位梁山後人,那就是花榮之子花逢春。在《水浒傳》的結尾,吳用、花榮二人在宋江墓前自盡前,吳用曾問花榮道:“賢弟,你聽我說,我已單身,又無家眷,死卻何妨?你今現有幼子嬌妻,使其何依?”可見原著中已經提及花榮有後了,陳忱正是繼承并發展了這個情節。在梁山的後代中,花逢春算是比較出名的一個了,他繼承了父親的樣貌和箭法,在《水浒後傳》中大放異彩,在後世的戲曲等作品中也都占有重要戲份,沒有辱沒梁山好漢的名聲,可以說是一位“合格”的梁山後代。陳忱曾評價道“花榮風流爾雅,洵為儒将,為友之心甚切,因交宋公明,陪一個妹子,喪一條性命,其妻妹之貞節,子之英而貴顯,天之所以報施也。”也就是說花榮一生義氣當先,為了兄弟情豁出一切,最終後代得以顯貴,也是上天眷顧。此外,除了花逢春外,花榮的妻子崔氏和妹妹在原著中也都有提及,在《水浒傳》的衍生作品中,續作者往往愛屋及烏,将花榮之妹也設計成一位梁山女将出場,并賦予其名字如花明月、花寶燕等,由此也可以從側面看出讀者對小李廣花榮這個人物的喜愛程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