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感歎,曾經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下無話不談的親兄弟姐妹,卻逐漸變成了互相仇恨的“死對頭”。
執筆:王豔微
編輯:劉一之
定稿:蘇子後
說起兄弟姐妹,第一反應便是血濃于水、手足情深。因為兄弟姐妹是“打斷骨頭連着筋”親人,然而随着年齡的增長,各自有了自己的家庭,不少兄弟姐妹心存芥蒂,最後鬧得老死不相往來。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案例李先生和自己的親弟弟就是鬧成陌路仇家的人。
李先生比弟弟大3歲,父母總是“護着弟弟”,似乎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不僅常常把“大的讓着小的”這種類似的話挂在嘴邊,在吃穿用度上都會先緊着弟弟。
而且,每次弟弟闖禍,父母都會苛責李先生,原因是沒有把弟弟照顧好,這讓他心裡帶着極大的不滿。
漸漸地,哥倆都結了婚,雖然在婚姻大事上,父母做到了一視同仁,但卻直言不會幫助李先生帶娃,因為要幫助弟弟照顧。
這讓原本有感情割裂的兄弟兩人大吵一架,從此便成了“死對頭”。
大部分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相互扶持,彼此照應,但往往美好的願望卻被現實打破,本該感情深厚的兄弟姐妹,卻變成了人生“過客”,甚至是“死對頭”。
為何親手足,越長大關系反而越疏遠?多逃不過下面四個現實原因——
1、父母一碗水端不平
如今,不少家庭很難做到一碗水端平,有些父母重男輕女,對待兒子百般疼愛,對待女兒卻苛刻要求;還有些父母總是習慣性的讓“大的讓着小的”。
殊不知,當孩子受到不公平待遇時,難免會産生嫉妒和仇恨心理,而正是父母的這種糊塗思想,造成了兄弟姐妹之間感情出現裂痕,久而久之,也便形成難以解開的心結。
2、彼此間的利益沖突
雖然說兄弟姐妹是除了父母、子女、愛人最親近的人,但對于他們來說,從小就共享一個家庭資源,而且資源是有限的,從而确實也存在着諸多的利益沖突。
比如食物的分配、事物的優先權、嫁妝彩禮的分配、父母幫誰帶娃......都存在利益沖突的關系,正如“親兄弟明算賬”,“你多我少”勢必會引起感情的淡漠。
3、姑嫂、妯娌關系不和
随着自己家庭的組成,由于妯娌之間、姑嫂之間,家庭背景的不同,性格、脾氣秉性的差異,在一起相處時,難免會産生矛盾。久而久之,矛盾升級,導緻關系不和。
然而在小家庭模式的影響下,親兄弟姐妹之間也很容易心生不滿和隔閡,當遇到事情時,關系就禁不住考驗了,甚至還會轉變成“死對頭”。
4、眼界、思想、行為處世的差别
人的關系十分微妙,即使是親兄弟姐妹,也會因為眼界、思想的差别,行為處事的方式不同而産生矛盾和隔閡。
幸孕姐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兄弟倆老大是樸實的工薪階層,而老二是收入不菲的創業者。而在老人的贍養問題上兩個人就有很大的差異。
老二見識廣,思想開放,認為可以給父母找一個條件好的養老院養老,既不耽誤工作和生活,父母也能贍養好,而老大則認為老二的做法不孝。
老大覺得弟弟有錢了想推脫責任,而老二則認為哥哥思想落後,頑固不甯,最後在父母養老的問題上僵持不下,開始互相看不上眼,最終結下了矛盾。
【延伸閱讀】如何塑造“手足情深”?
1、父母注重親情教育
作為父母,應該注重子女的親情教育,并要做到公平對待,公正處理兄弟姐妹之間的矛盾,讓孩子們建立親密感和依賴感。
2、兄弟姐妹頻繁保持聯絡
長大後各自都有自己的家庭,都忙于自己的工作,長時間的不聯系,感情自然就變淡了,也會從無話不談逐漸變得無話可說。
能頻繁的保持聯絡,能讓感情處在熟絡狀态。當然光靠電話、視頻是遠遠不夠的,若是能抽出一點時間聚聚餐,參與到彼此的生活,那最好不過了。
3、盡量避免家庭糾紛
家庭的糾紛是兄弟姐妹惡化的“導火線”,當然一個家庭中免不了争吵,但要注意的是彼此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傷人的話不要輕易說出口,俗話說覆水難收,說出去的話很難收回來,即使修複好,仍然會有芥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