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海天味業正式登陸A股。海天上市當天,34位持股股東一夜之間成為上億富豪,一向擅長悶聲發大财的掌門人龐康,被推上前台。
海天上市後一年,靖捷加盟阿裡巴巴,并在次年入選阿裡新成立的“五新執行委員會”,并于同年年底被任命為天貓總裁。
隔行如隔山。看似這輩子并不會有任何交集的兩個人,十年後不約而同地卷入一場由食品添加劑引發的味業風波,在醬油市場不期而遇。
有人的地方總有江湖,一個是漩渦中的老将,一個是跨界李錦記的新帥,以及“科技與狠活”下的争議,勾連起這個行業諸多的看點,食品添加劑“疊加”的安全,擠壓式的競争,“高估”的市值,被忽視的危機公關……
“雙标”與國标:添加劑冤不冤
海天花了460億,上了一堂“公關課”。
做了一輩子醬油的龐康,可能做夢都沒有想到這一天。在“食品添加劑”和“國内外雙标”兩種質疑的合力下,被稱為“醬油茅”的海天味業幾次回應,但公衆似乎都不買賬。
“消費者的情緒為什麼這麼大?平常到底因為什麼事情受了委屈?”在社交媒體上,上海至彙戰略營銷咨詢機構首席顧問、中國調味品協會經銷商分會副秘書長張戟做出了這樣一段評價。
關于添加劑“多”與“少”的安全界定,早有标準。2014年,《食品安全國家标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标準》(GB 2760-2014)更新發布,對食品添加劑的定義、最大使用量、最大殘留量、使用情況等做出了詳細的規定,其中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包括防腐劑、抗氧化劑、着色劑、增稠劑、穩定劑、營養強化劑、膨松劑、香料等23類超過2000種。
在解讀中,國家高級健康管理師培訓師王思露表示,“食品添加劑跟非法添加物是兩個概念,希望大家可以科學的去看待,千萬别讓食品添加劑替非法添加物背了黑鍋。”
北京工商大學食品與健康學院教授曹雁平稱,“GB 2760具有足夠的權威性和科學性,大家要相信是國家層面在做這個保障。”
曹雁平進一步解釋稱,從全球的情況來看,食品添加劑使用有一套世界公認的統一标準,由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的下設機構食品添加劑法典委員會公布,供各成員參考,各國都是國家層面進行管理。我國作為食品添加劑法典委員會的主席國,通過GB 2760《食品安全國家标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标準》規範管理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具有很強的權威性。
食品添加劑的監管還具有系統性的特點,包括食品添加劑本身的标準、使用的标準以及生産許可等。此外,動态性也是一個重要特點,即根據食品添加劑的暴露評估和毒理學評價新成果,對原有的使用範圍和使用量進行調整,甚至從标準中剔除。
公開資料顯示,與2011年版相比,GB 2760就曾對含鋁食品添加劑使用規定調整,不得添加食品用香料、香精的食品名單增加了茶葉、咖啡,允許使用食品用香料品種中,删除了八角茴香、牛至等天然香料品種,确定其為食品香料,增加了異戊酸異丙酯等24種合成香料等。而在2016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也曾将《食品安全國家标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标準》(GB 2760)列入食品安全國家标準制修訂項目計劃。
至于人們擔心的長期攝入風險問題,曹雁平解釋說,這些公布出來的使用範圍和使用量,是通過哺乳動物長期喂養實驗确定了不會導緻安全問題的最大攝入劑量,然後再在這個安全劑量的基礎上,又縮小了100倍後得出的人體每日允許攝入量,再結合消費者各類食品食用量确定的。100倍是一個世界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領域大家公認的安全系數,最後得到的人體每日允許攝入量充分考慮到了種群也就是實驗動物和人之間的差異,也考慮到了老年人、兒童以及男女之間的差異,同時也考慮到了長期食用以及不同品類食品添加劑的疊加等問題。
佛山與眉山:“零添加”市場内外博弈
10月10日,在醬油市場興風作浪的添加劑,把另一家企業送到了海天的對立面。
海天味業股價大跌9.35%之時,主打“零添加”醬油的千禾味業不費吹灰之力便獲得了不少的曝光度,股價漲停。
有意思的是,和幾乎40年都在與醬油打交道的海天掌門人不同,千禾味業創始人伍超群開始創業時,從事的恰恰是為下遊調味品企業生産食品添加劑的工作。
雖然近期在資本市場上表現不俗,但從實際情況來看,當下160億元市值出頭、去年營收不過19億元的千禾味業,仍然和市值超過3000億元、去年營收高達250億元的海天味業存在巨大的差距。
近日,千禾味業在互動平台上回複投資者提問時表示,目前,零添加調味品收入占公司調味品營收的50%以上。對于“零添加”的定義及業務的計劃等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分别聯系了海天和千禾,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回複。
後生可畏。不同于醬油江湖的“老炮兒”海天,2001年,伍超群決定讓公司直接生産調味品,并将企業更名為“千禾”。當時在國内調味品市場,已經有李錦記、海天味業、恒順等大咖,想要在這個市場有所突破實屬不易。
和海天經曆的國企改制不同,千禾味業背後的伍超群和伍學明兄弟,則是上個世紀下海創業的典範。
1994年年底,海天醬油廠也由國營企業改制為民營企業,成為海天調味食品有限公司,龐康則擔任公司掌舵人。兩年後,27歲的伍超群決定放棄循規蹈矩的生活,和43歲的哥哥伍學明共同創建了恒泰實業,開始從事為下遊調味品企業生産食品添加劑的工作。
在剛開始的時候,恒泰實業主要做的是生産食品添加劑的生意,主營産品為“焦糖色”,而其客戶正是海天味業、味極鮮、李錦記等醬油巨頭。
創業五年後,伍超群決定讓公司直接生産調味品,并将企業更名為“千禾”。2008年,在中低端調味品競争愈發激烈、盈利空間變小的大背景下,千禾嘗試性地推出零添加産品,與海天、李錦記等品牌錯位競争。
醬油行業的财富地圖上,除了有佛山的海天,眉山的千禾也走到了高光之下。
除了伍超群和伍學明分别持有千禾味業37.09%、0.84%的股份以外,伍學明的兒子,也就是伍超群的侄子伍建勇也持股9.83%,三人合計持股比例達47.76%。按照當前市值計算,伍超群家族三人持股市值約為77億元。
根據媒體統計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上半年末,海天味業的全國經銷商數量達7147個,其産品遍布全國各大連鎖超市、各級批發農貿市場、城鄉便利店、零售店;相比之下,千禾味業的經銷商數量僅為1903個,兩者差距甚遠。
海天和千禾隔空對戰的同時,隔壁的李錦記也辦了件大事。10月10日,李錦記換帥,前阿裡巴巴高管靖捷正式擔任李錦記醬料集團新一任首席執行官。
從互聯網挖來了寶。李錦記在通告中表示:“靖捷深耕于品牌運營業務,涵蓋購物者營銷、店内運營、數字營銷、CRM(客戶關系管理)和電子商務。”在很多互聯網觀察人士看來,互聯網大廠人才正在大量外流傳統行業,靖捷加盟李錦記,或也是一個好的歸宿。
“一超多強”是醬油行業的顯著特點。李錦記是海天在行業内龍頭地位最具威脅的競争對手之一。
從财報數據看,2021年海天味業以250億元的營收穩居第一梯隊的“一超”,如果以10億元營收為二、三梯隊分界點的話,則能發現營收超過10億元的第二梯隊品牌大約包括中炬高新旗下的美味鮮、李錦記、味事達、欣和、東古、千禾6家,低于10億元的第三梯隊則包括魯花、中壩等。
即便如此,醬油行業的集中度并不高。有數據顯示,海天味業在國内C端市占率僅有6.6%,綜合占有率17%,但已經占據龍頭地位。而日本的著名品牌龜甲萬,在日本市場的占有率則超過了30%。有分析指出,國内以醬油為代表的調味品企業規模小、數量多、分布廣,很難通過品牌化來快速提升市場占有率。
不同于醬油品牌“一超多強”的格局,食醋具有顯著的區域特征。華經産業研究院出版的《2022-2027年中國食醋行業市場全景評估及發展戰略規劃報告》提到,我國擁有傳統的四大名醋,分别為四川保甯醋、山西老陳醋、鎮江香醋、福建永春老醋,它們的口感特點和主要銷售區域均有所不同。
其中恒順醋業、水塔醋業及四大名醋穩居第一梯隊,其他調味品品牌布局的食醋業務則居于第二梯隊,包括海天味業、中炬高新等,第三梯隊則為大量中小規模企業及家庭作坊制作的産品。從市占率上來看,恒順醋業占比第一,但也僅有7%的市場份額,行業前五強占比尚不到20%。
市值與市場:海天們被高估了嗎
2019年的資本市場發生了一件為人樂道的事情,不少人調侃萬科掌門人郁亮,一個賣房子的竟然輸給了一個賣醬油的。
那一年,海天味業市值正式超過萬科,輿論一片嘩然。但就連郁亮自己也對此表示服氣,在閑聊中,他提到,看似不起眼的醬油背後其實是一門大生意,海天味業就是這個生意的主導者。
這輪風波或許還不足以“改變”海天。數據顯示,截至10月13日收盤,海天味業市值達到3491億元,相比之下,中炬高新總市值為240億元。
一直以來,因為與食物的密切關系,調味品也被外界視為能夠穿越經濟周期的必需品。“我們非常看好調味品行業的發展,我所在的投資機構已經在調味品行業投資了7家公司,目前還在持續進行投資。”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的采訪時,産業投資人、調味品專家陳小龍說道,從品類來看,調味品行業呈現出單一味型調品為主、開始分化出複合調味品的趨勢,而且複合調味品的比重正逐漸加大,無論是餐飲還是家庭的需求,都有所提高。
海天們被高估了嗎?在資本市場這樣的争議一直存在。
今年3月,海天味業發布了2021年年報,作為調味品的龍頭大哥,海天味業的業績是最受投資者關注的,也是觀察調味品行業過去一年發展的重要參考。
2021年,海天味業的股價從年初的最高價219.58元/股持續回調,中間經曆了一次送轉股,至3月24日收盤僅為90元/股,跌幅經計算約達47.7%,近乎腰斬。
與營收增速綜合分析,即三大産品的營收增長基本由銷售量推動,售價本身并未出現增長。由于海天味業采用“先款後貨”的結算模式,公司可以占用下遊大筆的資金用于生産,而這也是業内認為公司未來業績增長的重要抓手。
Wind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共有469隻基金持有海天味業,持股占流通股比為2.32%,持有總市值僅97.27億元,占總市值比重為2.5%。
張戟對北京商報記者提到,在發展的黃金期,調味品行業增速能夠達到25%左右,在消費升級、渠道下沉等因素的支撐下,整體呈現出一種擴容式競争的态勢。
但最近幾年,調味品行業的增速已經放緩至10%以下,擠壓式競争特點較為突出,這也意味着頭部企業在不斷蠶食腰部或者尾部企業的市場份額,因此也會給相關企業帶來較大的挑戰。
調味品行業的樂觀情緒也在逐漸消退,疫情之下,成本上漲、需求疲軟的影響開始體現在财報上。在張戟看來,海天味業的問題其實不是渠道結構的問題,而是它本身所在的品類已經較為成熟,在這樣一個成熟的行業中,增量自然不會太大,這也是海天這幾年來想要轉型其他複合調味品的原因所在。
海天要推動業績增長,不僅僅要強化線上,還要拓展其品類,強化其市場份額占比,才能從根本上找到更大的增長點。陳小龍也直言,疫情此起彼伏的時候,調味品行業不能過于樂觀,從總的趨勢來看,調味品行業正從分散走向集中。
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楊月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