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教育人,我一直在思考和學習,教育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有一則寓言流傳世界,至今不息:一位印度老人對小孫子說,每個人的身體裡都住着兩隻狼,他們殘酷地互相搏殺。一隻狼代表嫉妒、憤怒、驕傲、害怕和恥辱;另一隻狼代表善良、溫柔、希望、感恩、微笑和愛。小男孩着急地問:“爺爺,那麼哪一隻狼更厲害?”老人回答:“你喂食的那一隻!”
因此,你想要孩子成長為什麼樣的人,取決于你“喚醒”的是心靈的哪些東西。 所以目的就是幫助廣大家長、教師“喚醒”孩子的心靈,對付那隻“負能量”的狼,“喂食”那隻“正能量”的狼。
在學校招生過程中,經常接觸家長和學生,很多孩子不是不聰明,但是學習和心靈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歸根結底就是孩子心靈沒有被喚醒。所以,我對我們的校訓非常自豪。隻要我們堅持讓孩子不斷向上向善,總能喚醒孩子智慧頭腦和美好的心靈。
偉大的哲學家、教育家們也都深深認同這一點——教育本質上講是一種“喚醒”。雅斯貝爾斯認為,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如果教育不能觸及到人的靈魂,未能引起人的靈魂深處的變革,它就不能成為教育;斯普朗格認為,教育最終的目的不是傳授已有東西,而是把人的創造力誘導出來,将生命感、價值感喚醒;馬克思則認為,教育絕非單純的文化傳遞,教育之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種人格心靈的喚醒。
結合我校的六大辦學支柱,每個支柱都有喚醒孩子的可能。隻要我們堅持不懈,耐心加愛心,總能喚醒孩子的時候。教育就像養花,一邊養花,一邊觀賞,一邊靜待花開。
教育的本質是喚醒。喚醒什麼?如何喚醒?作為教育工作者、家長,我們首先要喚醒的孩子心靈深處的深處的深處的東西,喚醒靈魂、喚醒孩子骨子裡應該有的精神和品性,喚醒沉睡的大腦,喚醒我們中國人骨子裡、血脈裡流淌的老祖宗留下的潛藏在潛意識的智慧和品性,喚醒作為人區别于動物的本能及善的本性。比如我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的品質,喚醒人所追尋的終極目标——愛和自由。
如何喚醒?這個是需要時機的。體驗就是喚醒的手段之一。深刻的教育來至深刻的體驗,體驗越深刻,喚醒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開展體驗式教學就是最好的手段。
喚醒過後又怎辦?那就是教育的另一本質,教育是發展人,把人發展成為更好的自己,沒有最好,隻有更好。首先我認為發展人的認知,提高認知能力和水平。認知達不到一定高度,方法再好,手段再高明,效果也不明顯。
比如《教育的本質》的作者陳校長提出,人格才是最核心的素養。若不讓孩子明白什麼是人格?人格的價值和意義?孩子沒有體驗到人格的價值,無論如何是培養不好人格的。要想孩子有價值觀,必須得讓孩子體驗和認知到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價值。
又比如陳校長說好習慣是人格的根基,若不讓孩子認知到某個好習慣對于她(他)來說意味着什麼,沒有體驗到這個好習慣帶給他(她)的愉悅、幸福感和價值感,這個習慣永遠養不成,就算一時養成,也不會太久。比如衡水中學的跑操,在衡水中學時,每個學生都養成了跑操的習慣,為何到大學,絕大部分都不跑了,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從教育出發,發展學生的認知,培養學生認知能力,是首要任務。就拿小學數學來說,首先讓學生認知什麼是數學?為什麼要學數學?對數學的定義、概念、模型、方程是如何定義的,即如何下定義的認知清楚了,那數學其他方面就好辦了,這比多計算幾道題更有意義。
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就是學生如何才能把學習成績提上去?最近在一本書上看到一句話,教學就是要讓孩子學習的上瘾。一旦孩子學習上瘾,成績不好那是不可能。以前我沒有這個認知,大家沒有這個認知,所以抓學生的學習無從下手。那現在知道了,就抓一件事,讓孩子學習上瘾。有了這個認知,是不是就好辦了。
總之,要培養學生哪方面的能力和素養,先發展學生這方面的認知,從提高這方面的認知能力開始下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