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
走進城口縣廟壩鎮第一小學(後簡稱廟壩一小),休閑長廊上是革命英雄人物故事繪本,教室外牆上是手抄紅色經典詩歌,泥塑室裡有革命故事泥塑,操場上正排練着紅色革命故事舞台劇……
自廣泛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以來,為強化愛國主義教育,城口縣以“銘記老區紅色曆史、弘揚偉大長征精神”為主題,教育引導全縣各學校廣泛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進校園”系列活動。廟壩一小以“童心向黨”為主題,因地制宜創新打造“讀、學、聽、看、訪、講、演、寫、畫、塑、研、評”等黨史學習“十二載體”,引導少年兒童閱讀黨史學習讀本、學習先鋒人物精神、聆聽系列紅色故事、參訪教育實踐基地、泥塑黨史百年經典,在孩子們成長的黃金時期注入紅色基因,培養具有革命精神和民族情懷的“紅孩子”。
讀學聽看訪 在學習中注入紅色基因
“親愛的同學們,早上好。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李先念暢飲‘一碗水’的故事。在城口流傳着這樣一首歌謠:一碗水蜜蜜甜,紅軍再喝喝不幹……”周一早上七點半,廟壩一小的紅領巾廣播站準時開始講述紅色故事,孩子們會伴随着清脆悅耳的講述聲,開始這一天的學習。
紅領巾廣播站體現的是“十二載體”之一“聽”。
據了解,為積極推動紅色文化進校園,廟壩一小廣泛開展内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紅色教育。打造的紅色文化長廊,讓學生在閑暇之餘閱讀《少年兒童學黨史》《血沃巴山》《中國共産黨一路走來》等紅色作品;利用“紅領巾愛學習”APP,定期組織學生觀看反映黨史優秀人物、時代楷模和革命傳統教育主題的優秀影片和少先隊員主體隊課;參訪革命遺址,實地瞻仰紅色景點,追尋紅色記憶;利用每周四少先隊活動課,組織學生挖掘、整理和講述革命故事。
午間休息時分,廟壩一小的文化長廊裡總會聚集着一群學生,手捧書本和小夥伴們分享自己最喜歡的革命英雄人物。
“以前我心目中的英雄是迪迦奧特曼,現在我的英雄是邱少雲,他身上被烈火點燃,卻為了不暴露一動不動,他真的很偉大。”
“我最喜歡的是李大钊,我在很多故事、很多事件中都看見過他的身影,他還把馬列主義帶入了中國,他是個很厲害的人!”
一句句童言稚語擲地有聲。他們或許現在并不能完全理解這些故事、這段曆史背後的含義,但其中的革命精神和民族情懷已悄然融入血脈與靈魂。
講演寫畫塑 親身體會紅色精神
每一個孩子都喜歡故事,喜歡聽故事也喜歡講故事。
基于此,廟壩一小學校開展“小蘿蔔頭進校園”紅色講解員大賽,培養孩子們收集及宣講紅色經典故事的興趣與能力,讓學生在身體力行的活動中傳承紅色精神。
古夢琪是廟壩一小六年級的學生,今年她成為學校的紅色講解員,在學校黨史宣講活動中,總少不了她的身影。
古夢琪說:“我知道很多故事,如王波智取老鷹洞、刻在樹上的借條、紅軍壺、斑竹劍戳破敵膽等。我想把這些紅色故事,特别是我們城口自己的紅色故事講給更多的人聽。”
除在校内廣泛開展宣講活動之外,廟壩一小還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實踐小活動。
周一,國旗下,每周都會有一個班級以表演情景劇的方式講述故事,或是演繹王二小、小宣傳員等紅色經典小故事,或再現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人民開展革命鬥争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經典場境,或是展現孝老愛親、助人為樂等傳統美德繪本劇。
在各班級的美術課、自習課、泥塑課上,孩子們會和老師一起制作紅色故事手抄報、繪制建黨百年經典畫面、泥塑嘉興紅船等經典場景,還會與老師們一起創作詩歌,歌頌中國共産黨的曆史功績,革命先烈、優秀共産黨人的光榮事迹。
走進廟壩一小泥塑教室,最醒目的是一艘長60厘米的小船,雖然小船制作得還有些粗糙,但船身上刻的四個大字“紅船精神”,讓孩子們想象出中國共産黨的夢想起航地——嘉興紅船上的場景。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鑄魂。”廟壩一小校長戴國波說,希望讓孩子們在鍛煉表達能力、提升自信的同時,在演講、表演或者制作過程中,去體悟其中蘊含的紅色精神,潛移默化地進行紅色文化熏陶,激發幼小一代對紅色精神的共鳴。
學生生活習慣在紅色教育中發生轉變
走進廟壩一小的食堂,裡面沒有打飯窗口,也沒有打飯阿姨,隻有盛放着不同菜品的大盆整齊擺放在桌上。
高年級的孩子們井然有序地排着隊,在後廚人員“吃多少打多少,不要浪費”的提醒中,像吃“自助餐”一樣自己為自己打飯。
在食堂工作多年的周光翠感受最為直觀,她感歎道:“以前學校給學生講節約糧食、節約用水,孩子們聽了就忘,堅持下來的很少。自從開展紅色文化進校園,孩子們聽了很多紅色故事,知道他們佩服的英雄們曾經吃不飽、穿不暖,都很自覺節約糧食,洗碗的時候把水開得很小,用完就關。”
據了解,廟壩一小為讓紅色基因深植青少年心靈,讓紅色教育更加入腦入心,還定期開展“凝心聚力為黨培育更多的紅孩子”主題少先隊教研活動和“紅領巾獎章”評選活動,通過少先隊教研活動為孩子們搭建互相學習、交流的平台,讓學生們從書本走向實踐;通過日常孩子們的表現,給表現出色的“紅孩子”頒發“紅色幸福币”。
“我們将紅領巾争章與少年兒童學黨史活動有機結合,引起了孩子們學習黨史的興趣和熱情,現在很多學生不僅在生活習慣上發生了轉變,還積極參加看望孤寡老人、環境衛生保護等各類志願服務活動。”戴國波認為,少年兒童是中華民族持續奮進的未來,校園是傳播紅色文化、傳承紅色精神的重要載體。他們正在從受教育者轉變為黨史的積極宣傳者和自覺傳承者,正在以實際行動赓續傳承熊熊燃燒的紅色薪火。
城口縣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後,當地将緊密結合學生成長實際,創新教育方式方法,持續加強青少年黨史學習教育,播撒“紅色種子”,引導廣大青少年傳承紅色基因,赓續精神血脈,讓紅色精神世世代代傳下去。
上遊新聞記者 紀文伶 通訊員 王雪梅
本文來自【上遊新聞-重慶晨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