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朵時光花,回味成長的芬芳
——《朝花夕拾》導讀
文/塗麗君
《朝花夕拾》,魯迅作品。時人近來頗好史記筆風,試用之簡介魯迅:魯迅者,浙江紹興周氏一族也。名樹人,字豫才。其頗擅文學,以“魯迅”作筆名,取“愚魯而迅行”之意爾。
附庸風雅結束,回歸正題。關于魯迅,中國少有不知者,他冷峻的肖像畫,擲地有聲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讓人過目不忘,入耳入心。魯迅對中國的影響,論述者不少,這裡隻說說日常生活中看得見摸得着的。在課桌上刻“早”,你,我,他,有幾個中國孩子沒做過?魯迅未必是此課桌文化的鼻祖,但多數人是受他影響,卻是一定的。中國人愛說阿Q精神,阿Q是誰?魯迅作品中有生動的描述,一讀便知。而今書店以“三味書屋”命名的不少,你到其中的一個或幾個買過書沒?那是魯迅啟蒙私塾的名字,其中的“三味”,有很多有意思的解釋,魯迅的老師壽鏡吾先生是這樣解釋的:布衣暖,菜根香,詩書滋味長。
魯迅善于駕馭多種形式的寫作體裁,小說、散文、詩歌、雜文都有涉獵,其《狂人日記》是中國白話小說的開山之作。魯迅的大多數作品文風犀利、洞察敏銳,對人性的弱點、中國人的劣根性,毫不留情地剖析,簡直讓人無法直視,以至于最後有了“少不讀魯迅”的說法,但讀完這本《朝花夕拾》,你是否開始對這種說法有了懷疑?
懷疑是正确的。每一位作家,其作品都具有多重性,因為作家作為人,本身即具有多面性,如果我們因為某一部或某幾部作品,就對某一位作家的作品風格下定論,從此拒絕讀他的書,我們必将錯過許多美妙的圖書!明智的選擇或許是:有選擇地讀書,讀适合自己的書;要想全面了解一位作家,就盡可能全面地閱讀他的各種書——總有一本是“你的菜”。
這本《朝花夕拾》可以說正是嚴肅的魯迅送給讀者的一份有趣味的禮物,它記述了魯迅童年、少年和青年時期的一些經曆和感悟。雖然隔着時空的距離,但在閱讀過程中,我們常常能從字裡行間發現一些自己的影子,常常難免感歎“魯迅和我們一樣一樣的啊”。我們和魯迅生長在不一樣的時代,具體的成長故事或許不同,但成長的滋味卻有很多相似之處。魯迅在成長過程中的所思所想所為,很多不也是成長中的我們的所思所想所為嗎?
魯迅小時候也養寵物——隐鼠。把它當做傳說中的“墨猴”來對待,并且因為聽說隐鼠最後的消失是被貓吃了而仇貓,展開了一系列複仇行動。你有沒有因為失去某樣“至愛”做出過類似在别人看來不可思議的舉動?
魯迅小時候也喜歡過年。除夕辭歲之後,把從長輩處得來的紅包放在枕邊,盤算着第二天去買小鼓、刀槍、泥人等各種玩意兒,夢裡也不能忘。每年大年初一,是否是你一年中少有的自覺早早起床的日子之一?
魯迅小時候也愛看漫畫。雖然那時候還沒有幾米,沒有《名偵探柯南》,沒有《老夫子》,但那時候有《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有《花鏡》《山海經》《爾雅音圖》《點石齋叢畫》《詩畫舫》等。為着保姆阿長給他買了心儀已久的《山海經》,他甚至原諒了她對隐鼠的謀害,盡管那《山海經》刻印粗拙。
魯迅小時候也喜歡趕熱鬧。伸着頸子等候迎神賽會,想去扮演其中的“犯人”;為去看五猖會起個大早,笑着跳着催工人快些搬東西。想一想每次春遊前、集體看電影前的心情,你是否很想和魯迅隔空握握手?
魯迅小時候也淘氣。為尋人形何首烏毀了百草園的泥牆,将磚頭扔到鄰居家,站在石井欄上往下跳;上學時趁老師不注意溜出去玩,先生讀書入神時畫畫兒;冬天一大早吃水缸裡結的薄冰;看閑書《天演論》;把解剖圖當美術創作……讀到這兒,你是否忍不住對着封面上魯迅的肖像會心一笑?
魯迅小時候聽過的故事,我們也聽過。貓是老虎的師父,老鼠娶親,二十四孝,如夏夜的星空、冬日的爐火,在記憶裡閃閃爍爍。
魯迅小時候玩過的遊戲,我們也玩過。猜謎,描繡像,堆雪人,捕鳥,尋蟬蛻,伴着小夥伴的歡聲笑語,大自然的花開葉落,在回望中獨自熱鬧。
魯迅也有成長的煩惱。長媽媽不允許他走動,拔一株草,翻一塊石頭,就說他頑皮,要告訴母親去;夏天睡覺被長媽媽擠得沒餘地翻身,熱得無法可想;大年初一吃福橘的儀式總是讓人大吃一驚。聽完二十四孝,對做孝子的計劃完全絕望,甚至因為郭巨埋兒的故事,怕聽見父母愁窮,怕見白發祖母,擔心自己成為被埋而沒有一釜黃金出現的巧事。興高采烈準備去看五猖會,卻被父親要求背書,背不出就不準去看,雖然最終順利過關,工人把他高高抱起祝賀他的成功,他自己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水路中的風景,盒子裡的點心,五猖會的熱鬧,因此都沒有什麼大意思了。不明白家人為何要将自己送到全城最嚴厲的書塾讀書,暗地裡揣摩是不是因為自己太淘氣……在你成長的過程中,有沒有過這種稚子的無奈、憂思與困惑?
魯迅也有青春的遺憾。很愛自己的父親,卻在父親久病不治時,因不懂世事聽從衍太太的話,不停地喚父親,讓父親辛苦而不覺,直至父親咽氣;這一聲聲呼喚,在記憶中,成為魯迅對父親最大的錯處。很感念藤野先生對自己的教導,卻在迫于現實的無奈離開仙台之後,從沒有給藤野先生寄過一封信一張照片,最後,連苦心珍藏的有藤野先生精心批注的上課講義也遺失了……世間本無完美事,人生總是多遺憾,我們所能做的,唯有珍惜,再珍惜。
在本書的小引中,魯迅對書名略做了些說明,說他将《莽原》的原題《舊事重提》改成了現名《朝花夕拾》,這一改,詩意頓現,韻味悠長,讓人不得不點32個贊。自然界的鮮花,朝開夕拾固然少了帶露折枝的色香與趣味,有錯過最佳時機之歎,但人生的很多故事,卻會因為隔着時空的簾幕,平添許多當時不可見的韻緻與芬芳,一如魯迅這本自傳性散文給讀者的感受。
人生,有不同的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有其獨特的美好與魅力,但身處其中之時,我們可能隻感到奮鬥的累,掙紮的苦,不被理解的痛……渾然不覺走過的人那充滿豔羨的目光。多年以後,時光溫柔地給這些過往鍍上迷人的光彩,那光芒,又讓人好想有個時光機,希望能借着它,回到當初,再看看曾經在一起的人,再經曆一番當時的點點滴滴,苦痛累都無所謂了。但時光的腳步永遠向前,蝴蝶效應也不是鬧着玩的,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珍惜每一個人生階段,在經曆時好好體會好好感受,笑對苦悶彷徨,把它當做歲月的饋贈;在經曆過後,對成長中的孩子多些理解多些呵護,讓他們知道——你并不孤單,我們陪着你,一起成長。
你的時光花,你收藏了嗎?用日記、用微博、用微信,用照片、用聲音、用視頻、用漫畫……那麼多缤紛多彩的形式任你選擇。遙想将來,東籬把酒,必然暗香彌漫,風光無限旖旎。
精彩摘選:
帶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夠。便是現在心目中的離奇和蕪雜,我也還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轉成離奇和蕪雜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雲時,會在我的眼前一閃爍罷。(P2)
我有一時,曾經屢次憶起兒時在故鄉所吃的蔬果:菱角、羅漢豆、茭白、香瓜。凡這些,都是極其鮮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鄉的蠱惑。後來,我在久别之後嘗到了,也不過如此;惟獨在記憶上,還有舊來的意味存留。他們也許要哄騙我一生,使我時時反顧。(P2)
假使真有一位一視同仁的造物主,高高在上,那麼,對于人類的這些小聰明,也許倒以為多事,正如我們在萬生園裡,看見猴子翻筋鬥,母象請安,雖然往往破顔一笑,但同時也覺得不舒服,甚至于感到悲哀,以為這些多餘的聰明,倒不如沒有的好罷。(P5)
幾百年的老屋中的豆油燈的微光下,是老鼠跳梁的世界,飄忽地走着,吱吱地叫着,那态度往往比“名人名教授”還軒昂。(P8)
我聽父親說過的,中國有一種墨猴,隻有拇指一般大,全身的毛是漆黑而且發亮的。它睡在筆筒裡,一聽到磨墨,便跳出來,等着,等到人寫完字,套上筆,就舔盡了硯上的餘墨,仍舊跳進筆筒裡去了。(P9)
在百靜中,我似乎頭裡要伸出許多鐵鉗,将什麼“生于太荒”之流夾住;也聽到自己急急誦讀的聲音發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鳴叫似的。(P28)
想到生的樂趣,生固然可以留戀;但想到生的苦趣,無常也不一定是惡客。(P33)
P35不過這懲罰,卻給了我們的活無常以不可磨滅的冤苦的印象,一提起,就使他更加蹙緊雙眉,捏定破芭蕉扇,臉向着地,鴨子浮水似的跳舞起來。
我至今還确鑿記得,在故鄉時候,和“下等人”一同,常常這樣高興地正視過這鬼而人,理而情,可怖而可愛的無常;而且欣賞他臉上的哭或笑,口頭的硬語與諧談……(P35)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裡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裡去了。(P37)
我不知道為什麼家裡的人要将我送進書塾裡去了,而且還是全城中稱為最嚴厲的書塾。也許是因為拔何首烏毀了泥牆罷,也許是因為将磚頭抛到間壁的梁家去了罷,也許是因為站在石井欄上跳下來罷……都無從知道。(P39)
我才知道做學生是不應該問這些事的,隻要讀書,因為他是淵博的宿儒,決不至于不知道,所謂不知道者,乃是不願意說。年紀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見過好幾回了。(P40)
三味書屋後面也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裡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蠟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蛻。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蒼蠅喂螞蟻,靜悄悄地沒有聲音。(P40)
大概是物以希為貴罷。北京的白菜運往浙江,便用紅頭繩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頭,尊為“膠菜”;福建野生着的蘆荟,一到北京就請進溫室,且美其名曰“ 龍舌蘭”。我到仙台也頗受了這樣的優待,不但學校不收學費,幾個職員還為我的食宿操心。(P55)
其時進來的是一個黑瘦的先生,八字須,戴着眼鏡,挾着一疊大大小小的書。一将書放在講台上,便用了緩慢而很有頓挫的聲調,向學生介紹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嚴九郎的……。”(P55)
這種歡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這一聲卻特别聽得刺耳。此後回到中國來,我看見那些閑看槍斃犯人的人們,他們也何嘗不酒醉似的喝彩,——嗚呼,無法可想!但在那時那地,我的意見卻變化了。(P58)
隻有他的照相至今還挂在我北京寓居的東牆上,書桌對面。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說出抑揚頓挫的話來,便使我忽又良心發現,而且增加勇氣了,于是點上一枝煙,再繼續寫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P59)
人說,諷刺和冷嘲隻隔一張紙,我以為有趣和肉麻也一樣。孩子對父母撒嬌可以看得有趣,若是成人,便未免有些不順眼。(P74)
《玉曆》式的思想是很粗淺的:“活無常”和“死有分”,合起來是人生的象征。人将死時,本隻須死有分來到。因為他一到,這時候,也就可見“活無常”。 (P78)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