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仇敵忾
【成語釋義】比喻共同一緻地仇恨和打擊敵人。
【典故出處】《詩經·秦風·無衣》。
【成語故事】《無衣》,原是春秋時期秦國的一首慷慨激昂的軍歌。西周時候,秦國原址在犬戎(今陝西興平東南)。周平王在位時,由于秦襄公護送平王東遷洛陽(史稱東周)有功,開始列為諸侯,後改建都于雍(今陝西鳳翔),自此逐漸強大起來,統治區大約包括今陝西中部和甘肅東南部。這首軍歌大緻就成詩于西周末年至東周初年。《無衣》共分三章,共十五句。全詩是: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于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詩的大意是說:
怎麼能說沒有衣裳?我願與你同穿一件袍子。君王要出兵打仗了,我們準備好武器,要知道你的敵人,就是我們的大敵!
怎麼能說沒有衣裳?我願與你同穿一件内衣。君王要出兵打仗了,我們趕快準備好矛戟,你要與我們一同行動。
怎麼能說沒有衣裳?我願與你同穿一條戰裙。君王要出兵打仗了,我
們要趕快把武器準備好,你要與我們一同出發。
後來,人們根據這首詩反映的士兵間的團結友愛和飽滿的戰鬥熱情,以及仇恨敵人,保衛國家的決心,便把“與子同仇”引申為“同仇敵忾”這個成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