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别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唐朝白居易《長恨歌》節錄
詩文漫讀:楊玉環在道士即将離開蓬萊仙島的時候,仍舊殷殷的寫下詩詞,那詩詞中的誓言,是她和唐玄宗兩人知道的秘密。
在骊山長生殿的七夕,半夜無人,兩個人說着悄悄話。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這天長地久已經随着曆史改變,而此情此恨,沒有完成的誓言,綿綿不絕留在心間。
初衣解詩:關于白居易的《長恨歌》,千百年來,愛慕誦讀解讀探秘者不計其數。他寫了唐玄宗和楊玉環的愛情。這個愛情超越了人世普通的感情,帶着仙幻,卻又帶着人間最質樸深沉的愛情,以至于很多人懷疑,楊玉環并沒有在馬嵬坡死掉。否則那驚天地的夜半私語,是怎麼在民間廣為流傳的呢?隻有楊玉環不死,才有可能有人知道,有人傳播。而白居易長恨歌的,“不見玉顔空死處”,常叫人探究,一向現實主義的白居易,為什麼用這樣暧昧的讓人尋味的詞語?那些夜半的誓言,是真是假,又是如何的流傳的呢?
唐玄宗在馬嵬坡之後,被動傳位給太子,這個君王在政治意義上已經和楊玉環一起死掉了。但是作為唐朝的君主,這個前半生,開辟了開元盛世的明君,後半生因為安史之亂,驟然謝幕的皇帝,得到的卻是人民衆多的惋惜。人們願意相信他的晚年是在思念楊玉環的悲傷中度過的。
白居易的《長恨歌》,寫在唐玄宗死後的40多年,而坊間關于唐唐玄宗和楊玉環的故事,一直各種傳說都沒有斷絕。那些曾經和唐玄宗有過接觸的宮人宮女太監官宦,通過他們的零碎的言語,人們想象和還原着唐玄宗的心态。
他們曾經是那樣的恩愛,又擁有天下的财富,讓身邊的人也沉浸在歌舞升平的快樂裡,一定有人見證過他們溫暖的笑容,他們親密的舉止,作為一個帝王,不介意他的官員和民衆分享着婚姻的幸福。他經常帶着楊玉環出遊,讓名士李白去寫牡丹花。沒有人質疑,他們有過誓言。
”詞中有誓兩心知“,詩人如何知道的?其實這個誓言是在哪裡說的?是在長生殿嗎,那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全天下的人都認可了看到了他們的愛情。他們必然說過,因為他們曾經雙雙對對親密無間呀。
唐朝和李楊同時代的人,是幸運的又是不幸的,他們看到了這世間最華麗的愛情,也看到了最悲慘的落幕。沒有人質疑唐玄宗在政治上的死亡,但人們更願意他和楊玉環在愛情上永生。
《妖貓傳》,抽絲剝繭的描繪了唐玄宗賜死楊玉環的殘忍。但所有的人,都願意相信,這是一種無奈。而唐明皇晚年的生活也印證了他對楊玉環之死的愧疚和無可奈何。他曾經派人祭奠楊貴妃,又想厚葬她,但最終因為他的權力旁落。最終他隻能藏着從楊玉環身上找到的香囊,讓人畫了楊玉環的畫像,挂在了自己的宮殿,朝夕去看她。
這對于一個垂暮的老人來講,政治上的荒疏,最終連自己最親密的愛人也慘死,唐朝人對着唐明皇的态度比曆史學家更為的暧昧和偏頗。他們相信是安祿山造反,而不忍心說唐明皇寵愛禍水楊玉環。這是難得的開明的對愛情的真摯的态度。因為他們曾經讓人相信,這是愛情。于是這就是了。
不僅白居易,對唐玄宗和楊玉環的愛情是肯定惋惜的态度,李商隐同樣是的。說這樣的一個天子,并沒有得到平凡人家的幸福。
了解了這個背景,我們再來看白居易這首長恨歌的結尾。說的是沒有死而成為仙女的楊玉環,因為道士去尋找她,而留下了她和唐玄宗楊明還獨有的誓詞,是讓唐玄宗知道,她在某一地永生,而他們曾經的誓言,她永遠不會忘記。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誓言因為命運的無情卻更有着悲劇的力量。因為,許多人都知道,不管楊玉環生還是死,作為已經被囚禁的太上皇唐玄宗在有生之涯是不可能再見到楊玉環。那麼隻能期待着感情的力量,能夠發生真的奇迹,或有轉世,或有永生。
讓我們讀這首華美而悲怆的詩的結尾:”臨别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古典詩詞中的愛和美。歡迎留言置評。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