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情感

 > 不是深戶不可以申請深圳公辦學校

不是深戶不可以申請深圳公辦學校

情感 更新时间:2024-12-12 11:34:33

不是深戶不可以申請深圳公辦學校(民校更名潮出現)1

曾幾何時,“名校辦民校”成為家長追逐的對象,小升初節點,看牌子擇校成為了不少家長不二之選。今年5月,新修訂的《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出台,規定實施義務教育的公辦學校不得舉辦或參與舉辦民辦學校、不得轉為民辦學校。7月,教育部等八部委聯合發布《關于規範公辦學校舉辦或者參與舉辦民辦義務教育學校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細化監管,提出全面規範義務教育階段“公參民”辦學,力争兩年左右實現平穩過渡。實際上,廣東已有不少“公參民”學校完成了更名工作,部分民校也在更名申請過程中。民辦教育的去公立品牌化進程已然開啟,沒有了公辦品牌加持,民辦學校将如何走?能走多遠?

廣東多所“公參民”學校完成更名

事實上,在《實施條例》公布前,廣東已開始有“公參民”學校更名,而《實施條例》公布後,進一步加快了“公參民”學校更名的進程。

早在2014年,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内民辦學校與公辦品牌的“脫鈎”工作已逐步開展,到2018年僅有兩所民校仍在使用公辦品牌。其中,順德一中附屬小學新德業學校、順德一中實驗學校分别承諾用3年(至2019年8月)和6年(至2022年8月)的過渡期完成學校更名工作。當初為扶持順德民辦學校發展而派駐到民校的公辦教師,也在2018年底全部完成回流工作。而2019年,順德一中附屬小學新德業學校也正式更名為“順德本真未來學校”。

除順德外,廣東各地“公參民”學校的更名也陸續開展。

2019年1月18日,中山大學附屬中學三水實驗學校更名為“佛山市萌茵實驗學校”。

2019年8月28日,“廣州市番禺區北師大南奧實驗學校變更為“廣州市番禺區京師奧園南奧實驗學校”。

2020年5月,廣州市教育局發布關于同意廣州市北大附中為明廣州實驗學校(中學)變更名稱的批複。廣州市北大附中為明廣州實驗學校(中學)更名為“廣州市為明學校”。

2021年1月,“順德一中實驗學校”更名為“佛山市順德區文德學校”。

2021年8月26日,北京師範大學東莞石竹附屬學校更名為“東莞市石竹實驗學校”。

2021年9月18日,“廣東實驗中學順德學校”變更為“佛山市順德區東逸灣實驗學校”。

随附在公辦學校的光環褪去給民校帶來較大影響

民校更名會帶來哪些改變?面臨怎樣的挑戰?不少業内人士認為,這是一把“雙刃劍”。“其實剛開始招生的時候挂了公辦的牌子,确實對學校帶來一定‘流量’,但公辦、民辦體制确實不一樣,随着辦學的深入,高質量的民辦學校确實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特色,更名後,卸下公辦學校牌子,一來讓民辦學校名正言順,理順了關系後完全按民校模式運作,在市場中具有更大空間和辦學靈活性。”廣州一位民辦學校負責人向記者表示,該校也在内部征求新的校名,辦學已經十幾年了,在家長中形成了一定的口碑,并不擔心更名後會帶來招生的困境。但也有一些新辦民校負責人透露,必須要在更名前打出自己的“實力牌”,利用好最後一兩年的時光盡力沖刺,不然以後沒了公辦牌子的加持,擔心發展會有困難。

“更名這一改變,對于‘公參民’學校的影響非常大,特别是一些舉辦不久、在當地尚未形成良好口碑的學校,更名可能是緻命一擊。” 中山大學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博士,廣州同文教育集團副總裁,同文教育研究院執行院長姚侃稱,一些“公參民”學校伴随附着在公辦學校名稱上的光環(比如:師資來源、課程互通、教學互動、學生交流等)逐一褪去,家長一旦發現這些來自“母體”的資源都不見了,将重新評估這所學校的價值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進而作出理性選擇。因此,學校更名後,如何準确評估及合理降低更名風險,如何與原公辦學校和平分手平穩過渡,如何在資源使用、教育服務等方面得到持續有效供給,需要民辦學校舉辦者認真思考、智慧應對。

提升質量打造特色是民校未來發展出路

就“名校辦民校”的問題,在今年五月份教育部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介紹新修訂的《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時,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劉昌亞介紹,《實施條例》的修訂堅持支持與規範并重,将破解長期存在的難點問題,促進民辦教育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劉昌亞談到,公辦學校以品牌輸出方式參與舉辦民辦學校,是特定曆史階段的産物,但也産生了較多問題:一方面,稀釋了公辦學校的品牌資源,加劇教育焦慮,由此衍生出不少社會問題;另一方面,公辦學校參與舉辦的民辦學校,利用公辦學校的優質品牌采用民辦學校的收費機制,造成了不公平競争,擾亂了教育秩序。

當前,“公參民”學校将面臨三種選擇:轉公辦、與原公辦完全“脫鈎”,或終止辦學。多位受訪專家表示,随着政策的密集落地,義務教育階段的“公參民”學校注定将會成為曆史。

在南都記者采訪過程中,不少民辦學校對于轉為公辦的前景有一些困惑,如現有的師資如何分流、教學特色如何傳承?轉為公辦後,該如何進行“就近入學”的劃定?劃定的地區如何體現公平性?

據一位業内人士分析,一所學校想轉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多的還是需要相應的公辦财政支持,政府是否有實力來承接仍存在未知因素。“一般來說,理論上民辦學校要轉公辦學校需滿足三個條件:學校的舉辦人,是地方政府(區政府)所屬的獨資國企;學校原本是小區配套學校,本身就有相應的學區;地方政府願意接收該學校,并支付相應的教育财政。”

姚侃認為,這涉及到分步實施的問題。《通知》對規範“公參民”學校工作提出了具體的時間要求。第一個時間節點是發文之日(2021年7月8日)起,停止審批設立新的“公參民”學校,這是硬性規定。第二個時間節點是2021年8月底前,各地應完成專項摸底排查,理清産權和責任關系,制定分省分年度工作方案。第三個時間節點是理順“公參民”學校體制機制的截止時間,亦是“公參民”學校完成選擇題(轉公、續民、終止)的時間,即發文之日起兩年左右,比較現實的時間應為2023年底。第四個時間節點是選擇繼續舉辦民辦學校的“公參民”學校,如果有來自公辦學校派出具有事業編制的教師,應分階段分步驟退出。《通知》中沒有明确具體時間,提出了可設置過渡期,分類管理,穩妥推進。

姚侃指出,每一位民辦教育人要清醒認識和準确把握國家政策的價值取向、實施方略和推進步驟,始終堅持教育的公益屬性,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實現“公參民”學校由過去依賴公有品牌和公共資源的外延式擴張向未來依靠提升質量、打造特色的内涵式發展的根本性轉變。唯有如此,才能為全社會提供公平而優質、均衡而多樣、全面而特色的義務教育,形成公辦民辦協同發展、有序發展、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

采寫:梁豔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情感资讯推荐

热门情感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