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縣城美如畫。
王高輝 攝
高新區廠房林立。(新化高新區供圖)
渠江源茶葉飄香。
(新化縣委宣傳部供圖)
紫鵲界梯田層疊。 羅中山 攝
電陶産業強勢崛起。
(新化高新區供圖)
大熊山巍峨隽秀。 柳勇 攝
周 俊 曹曙初 李佳茜 譚 婷
一座座美麗鄉村,在陽光與花草間,襯托出生活富足的幸福日子;一排排廠房,在繁忙的生産中,展現着經濟發展的熱火朝天;一個個建設項目,在機器轟鳴中,成長為大美新化的地标符号……
時光的年輪刻下奮鬥的足迹,曆史的巨手翻開夢想的新篇。
黨的十八大以來,新化搶抓新機遇、謀求新發展,舒展千年古邑精彩畫卷,綠色、創新、活力躍然而出,一幅幅轉型升級、提質增效、行穩緻遠的圖景正次第呈現。回首奮鬥曆程,展望美好前景,全縣發展基礎更加堅實、發展動力更加強勁、發展态勢更加向好,曾經的國家級貧困縣正向潛力大後勁足的發展“快縣”邁進。
鄉村振興幸福加碼
“米家沒米,田家沒田;讨不到婆娘,賺不到錢。”這是深度貧困村水車鎮原米家村和田家村流行的一句俚語。兩村平均海拔在900米以上,又是石灰岩地帶,交通不便、土地貧瘠、飲水困難,群衆生活極為貧困。
“現在好了,搬到山下集鎮,周邊300米範圍内有學校、衛生院、車站、超市,每天有2趟車到長沙,10多趟車到縣城和高鐵站。”在水車鎮水車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70歲的鄒新清笑得合不攏嘴。“搭幫黨的政策好,以前一年都難得下次山,現在就像住在城裡一樣。”
新化地處湘中偏西、資水中遊、雪峰山東南麓,總人口152萬,其中農村人口115萬。由于柘溪庫區建設和多次行政區劃調整等曆史原因,新化縣域形成了水淹庫區、高寒山區、石灰岩幹旱區“三大貧困帶”,覆蓋全縣90%的鄉鎮和95%的國土面積,緻使新化縣成為了全省最大的國貧縣、全國最大的移民後扶縣。
近年來,新化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全縣幹部群衆一起栉風沐雨、苦幹實幹,推動梅山大地發生了曆史性巨變,書寫了中國減貧奇迹的新化篇章。2019年,如期實現貧困縣整體摘帽,204個貧困村全部出列。2020年末,現行标準下53713戶178266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曆史性消除。
脫貧摘帽,僅僅是故事的開始。
2021年初,新化被确定為湖南省13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之一,一場進一步推動鄉村振興的變革持續上演。
新化聚焦支持全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再次吹響鄉村發展“集結号”。在2021年共統籌涉農資金5.1億元基礎上,2022年再整合涉農資金5.6億元用于鄉村振興。嚴格落實“摘帽不摘幫扶”“盡銳出戰”要求,加強駐村工作隊(駐村第一書記)選派和管理,健全調整、輪換、召回機制,對全縣314個鄉村振興幫扶村進行了駐村全覆蓋,派駐幫扶幹部868人。
同時,着力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築牢鄉村振興基石。組織民營企業、商協會挂點全縣46個村級集體經濟薄弱村,并向省工商聯争取村級集體經濟薄弱村對口幫扶計劃。支持民營企業以“企業 基地 農戶”等形式,組建農業産業化聯合體,采取“入股經營 保底收益 按股分紅”“流轉土地 優先用工”等形式,建立“企業 村集體 村民”利益聯結機制。
上半年,全縣農業增加值22.07億元,增長6.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12元,同比增長6.2%。
揚優成勢産業崛起
8月24日,由中央專項公益金支持的新化縣紫鵲界茶旅文融合鄉村振興示範區建設12個項目全部開工。
該規劃建設産業發展、鄉村建設兩大類12個子項目。涵蓋奉家鎮、水車鎮、文田鎮等3個鄉鎮19個村,總投資13208萬元,其中中央專項公益金5000萬元。同時,新化以紫鵲界梯田、渠江源、紅二軍團司令部舊址、古桃花源、芭蕉山等5大景區茶旅融合為核心,全力推動紫鵲界5A景區建設、新化紅茶公共品牌打造、紅色文化傳承。将帶動15128名農戶發展産業,增加當地村級集體經濟收入67.1萬元。
近年來,新化不斷整合資源優勢,圍繞紅茶、黃精、文印、旅遊、美食等支柱産業,着力打造具有新化标識的現代産業體系,提升“造血”功能。發展農民合作社3526家、家庭農場979家;“新化紅茶、新化黃精”等8個品牌獲國家地理标志證明商标。
新化将茶葉作為全縣農業支柱産業來抓,加快“一縣一特”紅茶特色縣建設,集中打造集茶葉生産、加工、休閑、品購、觀光、體驗、養生于一體的茶旅融合示範基地、最美茶旅之鄉。推動以旅興茶、以茶助旅,大力促進茶旅融合發展,延伸茶葉産業鍊和價值鍊。培育出天鵬生态茶旅休閑農莊等7個茶旅示範基地。渠江源村與渠江源茶園分獲“湖南十大最美茶葉村”“全國三十座最美茶園”稱号。全縣茶旅融合基地與景區景點不斷發展壯大。
作為全國多花黃精道地核心産區,新化出台促進林下經濟、中藥材産業發展的政策文件,打造以黃精為代表的中藥材種植、産地初加工、精深加工及市場流通體系全産業鍊;每年整合涉農資金2000萬元,重點支持黃精産業發展,對黃精種植、育苗農戶給予專項補貼。成立黃精地理标志管理辦公室,制訂産品質量标準和管理辦法,研發九制黃精、黃精片、黃精代茶飲、黃精酒等系列産品10餘個,年生産加工能力達到3萬噸左右。目前,全縣林下經濟作物總面積達69.3萬畝,從業人員36萬人,其中仿野生黃精種植面積8.5萬畝,從業人員15萬人。
十年披荊斬棘,新化優勢産業快速崛起。“新化紅茶”獲湖南十大名茶,列入全省“一縣一特”名錄;“白溪豆腐”榮獲湖南省“老字号”商标,納入省商務廳“一縣一品”名錄;新化水酒列為中國黃酒三大品系之一;新化被授予“湖紅之源”、“中國黃精之鄉”的稱号。全縣形成了茶葉、中藥材、白溪豆腐、新化水酒等産值3億元以上的農産品加工産業集群。
夯基壘台活力迸發
9月8日,在新化高新區特種陶瓷産業園,美程陶瓷一批新能源和溫控器陶瓷産品正裝箱打包,運往廣州等地。這家本土培育起來的電子陶瓷龍頭企業,成為湖南省首批、婁底首家在省股交所科技創新專闆挂牌的企業。
不遠處的映宏和格林美兩家循環經濟企業内,醫療廢棄物、塑料垃圾等塑料基材廢棄物,被制造成垃圾桶、塑料殼體、塑木建築材料、農村化糞池缸體等産品。這兩家企業,每年能完成19萬噸塑料基廢棄物的處理,達到10億元産能。
走進新化縣現代文印産業園,複印機與耗材制造産業項目建設如火如荼,項目建成後可實現複印機碳粉、感光鼓、磁輥等耗材,以及台式噴墨打印機、激光打印機等産品的本地生産,實現年産值26.59億元。新化文印産業制造闆塊呼之欲出。
新化把項目建設作為推動發展的主攻方向之一。按照“謀劃一批、招商一批、開工一批、推進一批、竣工一批”思路,掀起項目建設熱潮;做到高強度、高密度、高頻率督辦,實行“重點項目事務中心周調度、縣級領導旬調度、書記縣長月調度”的調度機制,全面壓實工作責任,切實“深入作業面,當好施工員”;強化資金、土地、人力資源、電力等要素的有效配置,加快項目審批效能,當好項目建設的貼心“保姆”和“月嫂”。
十年來,通過加速推進産業結構調整和項目建設,工業經濟曾并不顯山露水的新化,快速展現出産業發展的“肌肉”。
全縣逐步形成了以結構陶瓷、功能陶瓷為主體的先進陶瓷産業,以水泥、耐火材料、新型牆體材料為主體的新型建材産業,以茶葉、水酒、豆制品為主體的特色農産品精深加工産業,以水電、風電、光伏電為主體的新能源産業,以碳粉、硒鼓生産、複印機再制造、文創産品印刷為主體的現代文印産業,以中藥材種植、加工為主體的中醫藥大健康産業6大支柱産業。
依托“五好園區”建設,新化把高新區作為全縣工業産業發展的重要承載平台,全力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圍繞調區擴區,新化全力實施“一區多園”發展機制,以園區帶動鄉鎮發展,合理布局和建設先進陶瓷、新能源新材料、農産品加工、精細化工、現代文印等多個專業園區。2017至2021年,園區累計完成工業固定資産投資122.17億元、基礎設施建設投資44.36億元,建成标準化廠房30萬平方米。
站在新的發展起點,懷揣“創新轉型·開放發展”的使命和建設“實力強、百姓富、生态美”新時代幸福新化的夢想,新化重任在肩,開拓奮進。
千年古城,正以嶄新的姿态,煥發勃勃生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