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清華大學的校訓是耳熟能詳、聞名全球。那同為中國知名高校的北京大學,校訓又是啥?額,好像沒聽說過吧。筆者上北大官網上求證了下,還真沒找到。原來,沒有校訓就是北大的校訓了。
北大自從京師大學堂的曆史算起,辦學已有一百多年,這麼長的校史裡從來沒有過校訓或校訓的提法?其實也不然。在西南聯大時期,當時的教育部要求制定校訓、校歌,為了能夠包容北大、清華、南開三校校訓的精神,就讓三校分别把自己的校訓書寫在紙上,然後斟酌讨論。
清華、南開的校訓就是我們現在熟知的,北大當時寫的是“博學、審問、慎思、明辨”八字,所以這也是北大校史上有且僅有過相關記錄的“校訓”。這八個“校訓”,在此之前、之後均未被正式使用過,既未被镌刻在校門、禮堂等建築上,也未被印刷在校刊、書冊上。甚至于數以萬計的北大師生幾乎都沒人知道這個校訓的存在。如果不是因為“攀上”西南聯大,被人研究之時提到,估計更加沒人知曉。
北大僅有記錄的八字“校訓”,出自《中庸》第十九章,“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其主旨是講修身、為學、治國,并且提出學、問、思、辨、行,“五者廢其一,非學也”。朱熹認為,“論先後,知為先 ;論輕重,行為重。”但這八字隻有學、問、思、辨四個方面,缺了行。所以有人提出,北大的那些國學大師和泰鬥人物們肯定不會贊同“五者廢其一”,所以這八個字基本就是拿來湊數交差用的,壓根沒正兒八經打算用來做校訓。
西南聯大結束後,清華、南開又恢複了原來的校訓,而北大也繼續着沒有校訓的傳統。也有人稱,北大的校訓或該是“愛國、進步、民主、科學”或者“勤奮、嚴謹、求實、創新”吧,但北大官方簡介裡對前八字稱之為傳統精神,後八字稱為學風,并未被當作校訓。
或許,北大就不需要校訓這麼個東西了吧。北大以思想自由著稱,沒有校訓,就是無限可能,每個北大師生都可以去追求自己的态度,北大也不會因為某個校訓而被完全代表。就如同北大的未名湖就做未名湖那樣吧,為啥非得有呢?還有種可能,隔壁的都有,就我沒有,是不是就不一樣了?這才是北大。
作者:教育評論隊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