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萬衆矚目的春節檔。
有了去年春節檔全線撤檔的遺憾,今年的春節檔肯定異常火爆。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每年的春節檔電影,既有一眼就能識别出的相似,又有各具特色的與衆不同。
春節檔的配置沒有變:有熱鬧的《唐探3》,有動畫片《熊出沒》,有喜劇《你好,李煥英》,有奇幻《侍神令》……
但觀衆對春節檔的要求和期待卻一直在變:剛開始大家為了熱鬧,為了合家歡而看;到後面為了故事為了情感而看;如今的春節檔,大家更需要的找到話題,尋找共鳴,從電影裡窺到自己和真實世界的影子。
恰好,春節檔有這麼一部電影,所有的要求全都具備——《人潮洶湧》。
劉德華已經60歲高齡了,可所有人都依舊習慣喊他“華仔”,似乎沒有人覺得這有什麼不妥。
年末一部《拆彈專家2》讓劉德華再次走到熱度話題的前列。我們不止一次地談到他的敬業,誠懇,謙遜,還有——選片眼光。
《人潮洶湧》就是那種值得華仔全力去演的電影。而最終的結果我想也會和《拆彈專家2》一樣,至少是春節檔的一匹黑馬。
為什麼如此自信?三個原因。
首先因為導演饒曉志。戲劇導演出身,學過表演,學過導演,開過飯館,導過戲劇。
處女作《你好,瘋子!》雖然票房一般,但開畫7.3分,最後穩定在6.8分,作為他導演的第一部長片,這樣的成績令不少年輕導演豔羨。
第二部作品相信大家都很熟悉:《無名之輩》,在章宇任素汐陳建斌的演繹下,《無名之輩》愣是憑借口碑積累成為當年的電影黑馬王。
3000萬成本,票房近8億,在《毒液》和《神奇動物2》兩部好萊塢大體量商業片的夾縫中,饒曉志用8.1的口碑證明了自己的導演才華。
四個故事并行,剪輯錯落有緻,節奏此起彼伏,執導技藝讓業界驚歎的同時,饒曉志也确認了極強的個人化标簽和獨特的戲劇風格。
在他的電影,你能看到喜劇,能看到荒誕,能看到犯罪,也能看到現實主義。這些元素被他雜糅在一起,發生奇妙的化學反應,最終呈現在銀幕上,就是一部成熟度很高的電影作品。
而恰恰,《人潮洶湧》正是這樣。
這就要從電影的故事講起了。電影《人潮洶湧》改編自内田賢治自編自導的2012年在日本上映的電影《盜鑰匙的方法》。
日版豆瓣8.5分,堪稱神作。
同時劇本還分别在2014年被改編為《名偵探柯南:江戶川柯南失蹤事件》與2016年的韓國電影《幸運鑰匙》。
韓版7.4,已經差了一些。
而本次的《人潮洶湧》,可以說是這個故事的中國版。
劉德華飾演的殺手周全,人如其名,業内頂尖殺手,帥氣淩厲,從不失手。
一次去洗澡,腳下一滑跌倒了。
稀裡糊塗被送去醫院,醒來發現自己患上了逆行性失憶,身份和住處都與周全無關,他變成了一個名叫陳小萌的“死跑龍套”的。
從精英殺手到落寞群演,周全的人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就像他自嘲的一樣:“三十多了,沒有固定的工作。當演員,連群演也演不好。長一張老臉,名字叫小萌,想死也是應該的。”
而另一邊,肖央飾演的陳小萌,卻搖身一變成了頂級殺手。
兩人的人生,就這樣發生了轉換。
雖然故事的核心看起來并不新穎,但高級的喜劇,往往會用最簡單的食材,烹饪出最高級的美食。
《人潮洶湧》不靠段子、三俗和網梗制造笑料,憑借的多是故事的戲劇的沖突和兩位角色的性格錯位。
而從選角來說,中國版的劉德華與肖央既在情理之中,也在意料之外。
不同于日本版的堺雅人和香川照之,也不同于韓國版的柳海真和李準,劉德華和肖央都是辨識度極強的演員,他們有與生俱來的标簽和業已成熟的風格化表演。
華仔,看上去就是那種精英殺手吧,這次要變成龍套,從底層的摸爬滾打做起。
華仔身上的喜感,大多來自于大家對他固有印象的颠覆,以及映射自身與行業的表演技藝。
而經曆《誤殺》洗禮的肖央,作為羊入虎口的殺手,其喜劇天賦和表演空間顯現無疑。
有趣的是,正因為肖央,對于《人潮洶湧》翻拍的讨論,似乎更有話題感。因為他的《誤殺》,正是中國本土化翻拍最成功的電影之一。
早已打破“翻拍必毀”規則的肖央,其魔力似乎要在《人潮洶湧》裡再次應驗。
而女主萬茜也并非生面孔,饒曉志的第一部《你好,瘋子!》中,萬茜就曾驚豔衆人。
她的演技水準和表演實力,已經不用再過多證明。
看過預告其實很明顯能感覺到,《人潮洶湧》在故事架構和角色設置上,與現實世界的聯動。
從故事内核來說,雖然結構簡單沖突明顯,但人物和事件本身有着豐富的讨論空間。
因為“轉換人生”這種命題,不止一次出現在每個普通人的睡夢中或腦子裡。
“如果我是馬雲會怎樣?”“如果我是富二代該多好”“……”
電影通過故事,将這種想象,或者說命題具象化,實體化。
一個失敗的靈魂穿越到一個成功者的身體裡,會出現哪些問題?失敗的人會成功,成功的人會失敗嗎?
答案既是劉德華,又是肖央。
周全雖然魂穿到一個loser身體裡,但性格深處的努力精神、自律品格和勤奮刻苦卻絲毫沒有減弱。
他在片場摸爬滾打,什麼都演,什麼都琢磨。
别人告訴他:“群演,再怎麼賣力也成不了影帝。”他偏不信。
至于肖央身上發生了什麼,留給大家春節檔自己去看啦。
《人潮洶湧》可不是一部給你講“是金子總會發光”這種雞湯的勵志片,它内裡更複雜,也更具解讀維度。
舉個例子,其實很有趣,在片中當群演的殺手“陳小萌”演得很賣力,在《人潮洶湧》片場演戲的劉德華,同樣賣力。
就像電影照進了現實,也像現實被寫進了電影。
為了一個道具文件夾,劉德華急得撓頭。
片場直呼“華仔完美主義”。
有場挨打的戲,群演不敢用力,華仔直言:你都打我沒關系的。
扇耳光,一個一個真的往臉上扇,饒曉志看了都心疼。
有場站在街邊被過路汽車濺到水的戲。
-5攝氏度的上海,劉德華愣生生拍了6次才滿意。
工作人員連連道歉:對不起華哥。劉德華回答:沒事沒事。
是不是開始有點混淆“陳小萌”附身的周全和電影外的劉德華了?
他們是那麼相像,像到你感覺這個故事,好像就是在劉德華身上發生的一樣。
也正因為這種敬業聯動,《人潮洶湧》的内核更加深刻,所能引發的反思也多了幾分。
這或許正是劉德華選擇參演《人潮洶湧》的原因,也正是我們無論如何也要去影院支持這部電影的原因。
一個失敗的靈魂進入成功的身體,能不能獲得成功?一個成功者的靈魂附身loser,會不會一蹶不振?
這個問題就要大家看完電影去仔細思考了。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洋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