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饒河9月2日電 (張楷欣)黑龍江省雙鴨山市饒河縣西林子鄉小南河村,坐落在祖國最東邊的烏蘇裡江畔,背靠着大頂子山。
4年前,小南河村還是建檔立卡貧困村,村裡一片凋敝,垃圾遍地,不少村民住着土坯房。村裡的泥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腳泥。如今,村裡不僅實現了摘帽脫貧,同時蓋起了新房,硬化了道路,建起了蔬菜大棚、村民活動中心,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入選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
這一切的改變,都要從村裡迎來駐村第一書記冷菊貞那天開始說起。
黑龍江省饒河縣小南河村駐村第一書記冷菊貞接受采訪。張楷欣 攝
曾經是建檔立卡貧困村
“烏蘇裡江水長又長……白雲飄過大頂子山……”耳熟能詳的《烏蘇裡船歌》中,唱到的大頂子山就在小南河村邊上。
小南河村祖祖輩輩靠種植玉米為生,村裡土地不少,但多數都是“薄啦地”,還有山地“小氣候”,收成不高,卻是農民僅有的收入來源。村裡流傳這這樣一句順口溜,“一年種地倆禮拜,春種秋收各一周,一年到頭沒事幹,喝酒打牌閑轉悠。”對于村民來說,農閑時間長,沒事幹,除了喝酒、打麻将,也不知道能幹點什麼。村子成了遠近有名的“大酒缸子”村,村裡上了年紀的人家,幾乎家家都有兩口大缸,一口裝水,另一口裝酒。
村民住的多是土坯房,村裡垃圾遍地。連接村外的是一條泥土路,冬天大雪封山,整個小南河村幾乎與外界隔絕;夏天一下雨,泥土路就成了爛泥坑。“根本走不動道,開着四輪子(拖拉機)也得陷進去。”村民李忠海說。
資料圖:小南河村曾經的土坯房。受訪者供圖
交通不便、村容不整、酒賭成風,昔日的小南河村是一個建檔立卡貧困村。
冷菊貞眼中的“寶藏村”
2015年12月6日,小南河村迎來了駐村第一書記——冷菊貞。
出生于1973年的冷菊貞是土生土長的饒河人,工作以外最大的愛好是攝影,還加入了饒河攝影家協會。提到家鄉的美景,冷菊貞很驕傲,“大頂子山上最美的照片都是我拍的。”
冷菊貞的攝影器材。張楷欣 攝
“剛來小南河村的第一天,剛下完雪,天特别藍,白雪被太陽曬得閃閃發亮。”但美景之外,冷菊貞卻發現,村裡好像缺點“人氣兒”:“來村裡第一天,我從村頭走到村尾,幾乎沒有看到人。”她挨家挨戶走訪了一遍,從村民的口中了解到,實際上大家也不想整天無所事事得泡在“大酒缸子”裡,也想“整點事業”出來,但苦于沒有路子。
從村民家出來,冷菊貞回頭看了看這挨家挨戶的土坯房,看着房檐下挂着的一排排玉米挂、紅燈籠,想到村民家中大土炕、大花被褥、大鍋竈台……她突然意識到,這濃濃的鄉村氣息正是小南河的優勢。近年來,随着經濟社會發展,這樣原生态的東北農村已經越來越少了,小南河卻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下來。
冷菊貞用攝影師的視角觀察着小南河村,她認為“這裡是我心目中東北老農村真正的樣子。”
資料圖:小南河村雪景。受訪者供圖
冷菊貞找到了方向,她決定在小南河村辦農家樂,搞鄉村民俗旅遊,先從自己熟悉的攝影圈中打開路子。
有人質疑冷菊貞隻是“來鍍金”
大方向定下了,冷菊貞當時把大夥兒都召集起來,提出了搞鄉村旅遊的構想。沒想到,不僅村民們不支持,連村幹部們都覺得行不通,認為不切實際、難以實現,有些性子急的村民當場“嗆”了冷菊貞,表示村子太破敗了,沒有城裡人願意來。
“村民都挺懷疑的。”村民周延亮回憶起當時場景。冷菊貞面臨到了一個難題:如何讓村民相信她,怎樣讓村幹部配合她?
“男同志在村裡都沒搞好工作,來了位女同志能搞好嗎?”時任村長的王文山半信半疑地說。村黨支部書記董連營回憶起他對冷菊貞的第一印象,“背個攝影包,打扮得漂漂亮亮。我當時就尋思,她來了就是為了鍍鍍金,走個形式,時間一到就調走了。”
冷菊貞意識到,小南河村真正要改變,必須首先改變村民的觀念。面對質疑,她挨家挨戶的做工作、講道理,終于“磨”通了一戶人家。
黨員李忠海帶頭建起村裡第一個農家樂。
村民佩服的“冷書記”
“萬事開頭難。”一開始誰也不知道農家樂該怎麼弄,冷菊貞就在網上查民俗資料,自己墊錢買來大花布、年畫、窗花、大紅燈籠,帶領村“兩委”和幾個黨員包餃子、編苞米串、貼窗花、挂燈籠、裝扮農家樂。
資料圖:冷菊貞和村民們一起包餃子。受訪者供圖
白天,冷菊貞一邊帶領大家“裝修”老屋子,一邊忙着滿村跑,把村裡的大紅燈籠拍成照片、做成視頻,發到攝影群、朋友圈宣傳小南河村。夜裡,她冒着零下20多攝氏度的嚴寒,獨自踏着齊膝深的積雪,登上山頭,就為了拍攝一張小南河村紅燈高挂的夜景照片。
通過鏡頭,小南河村在攝影圈裡出了名。2016年元旦,一行30人的浙江攝影旅行團走進了小南河。
“那就是她搞攝影的朋友,這事兒幹不長久。”當時還是普通村民的董連營不以為然。然而,事情的發展卻和董連營想的不一樣,當年正月,陸續就有七八個旅行團來到了小南河。
資料圖:來小南河村旅遊的遊客。受訪者供圖
小南河村火了。
趁熱打鐵,冷菊貞帶着村民趁着“二月二”的契機打造了小南河“開耕節”,還登上了中央電視台。小南河村的村民做夢也沒想到,自己竟能被中央電視台報道,他們打心眼裡佩服“冷書記”。
村民認可的“新班子”
冬去春來,小南河村化凍以後,皚皚白雪下面覆蓋着的垃圾全暴露了出來。冷菊貞當時立馬發動村幹部,和村民一起掃垃圾。前前後後,共清理出了60多車。打掃後的村子煥然一新。
緊接着,冷菊貞又帶領村民們組織了“五一三天樂”活動,最多一天招待了1000多名遊客。用一句時髦話來說,小南河村不僅僅在攝影圈“火了”,并且已經“火出圈了”。
農家樂發展得熱火朝天,但是新問題又來了。村民們沒有發展的方向,每家每戶“品控”差太多,有遊客反映這家廁所髒亂,那家住宿條件不好、飯菜質量下降……
于是,冷菊貞把開農家樂的村民召集在一起,和他們講“可持續發展”的道理,“要有長遠眼光,不能隻做一錘子買賣。”為進一步規範農家樂,村裡成立了旅遊協會,下設餐飲、銷售、文藝等7個部門。冷菊貞要求,各部門要交給有特長、有能力的人負責。
小南河村黨支部書記董連營。張楷欣 攝
比如在村裡張羅紅白喜事的“能人”董連營,被冷菊貞請來擔任旅遊協會餐飲部負責人。一開始“瞧不上”冷菊貞的董連營擔任此職務後,卻比任何人都上心,每天挨家挨戶檢查農家樂的衛生,監督飯菜質量。“既然做了這事,總不能被人瞧不起不是。”董連營說。
當時還是預備黨員的馬莉,覺得“冷書記說話有見地、做事實在”,自打冷菊貞一來,就想跟着她好好幹。在旅遊協會裡擔任銷售部長後,馬莉負責張羅各家主婦一起布置民俗屋、做農村特色小吃,一步步把農家樂做火、做熱。
2018年村兩委換屆,“新班子”中有3名旅遊協會骨幹,其中董連營當選小南河村黨支部書記,馬莉被選為村婦聯主席。“新班子”幹部們齊心協力帶頭幹,也收獲了村民擁護和認可。
村民挽留的“冷大姐”
冷菊貞駐村以後,小南河村變了,冷菊貞也變了。
小南河村的路硬化了,土坯房變成了新房,遍地的垃圾也沒了。甚至有真人秀攝制組來村裡拍節目,村民們興奮不已。
而如今,冷菊貞的臉變黑了,頭發變白了,手皺得也像樹皮一樣。從剛來村裡的“攝影文藝女青年”變成了“黝黑淳樸老農民”。全村人開始親切地叫她“冷大姐”。
小南河村村容潔淨。張楷欣 攝
村子一點點在變好,但冷菊貞也有件“心事”,80多歲的父母還住在20公裡外的饒河縣城。駐村以來,冷菊貞一心紮在小南河,很難陪伴家人,甚至在大年三十當天,剛陪父母吃過餃子,她就得往村裡趕。
“對父母很虧欠……”冷菊貞眼眶有些濕潤。盡管這麼多年沒好好在家待過,但父母特别支持她。“當第一書記就是下去幹事的,你好好幹,别耽誤人家。”父母這句叮囑,冷菊貞一直記在心上。
前年年底,冷菊貞的任職到期,村民們得知消息後把她團團圍住,希望她能留下來,繼續帶着村子往前走。冷菊貞申請了留任,經組織部門批準,任期延長了三年。
村裡的發展欣欣向榮,但這次任職到期後怎麼辦?未來小南河村該怎麼發展?又成了擺在冷菊貞和小南河村班子面前的問題。
小南河村的“網紅”打卡地,向日葵花海。張楷欣 攝
冷菊貞認為,“一個村真正發展起來,要有産業。”在發展鄉村旅遊的同時,她和村“兩委”帶頭辦起了鄉村特色産業。村裡種植了一片向日葵花海,成為熱門旅行“打卡地”,收獲的葵花籽還可以榨油;42棟蔬菜大棚依次排列,種植着辣椒、桃子等果蔬;村裡的辣椒醬産業成為“熱銷單品”,辣椒醬廠、酒坊、油坊、豆腐坊正在建設中,小南河村成功入選了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錄。
談到小南河村的未來,冷菊貞表示,農家樂旅遊、綠色種植養殖及加工、辣椒醬等産業逐步走上正軌,村“兩委”班子正帶領這個邊疆小村走向緻富之路。(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