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這才是認真做事的管理者

這才是認真做事的管理者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3 16:31:32
克裡斯坦森的管理觀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克裡斯坦森在他的《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一書中寫到:

不要擔心你能取得的個人成就,而是考慮你曾經幫助過的人是否成為了更優秀的人。思索那些将要衡量你生命的最後準則,天天努力,最終你将收獲成功。

我是一個專業的人,我真誠地認為管理在做得好的情況下是所有職業中最高尚的,沒有哪一個職業能像管理一樣能夠為他人提供學習和成長的機會,讓他們懂得承擔責任并取得成績,以及為團隊的成功做出貢獻。

很多公司走到現在,要麼靠自上而下的價值與夢想驅動,要麼靠自下而上的業務與增長驅動。但是從現在到未來,每家企業面臨的挑戰都是巨大的。在不确定的環境中,我們隻有靠更多優秀的人、特别是更多優秀的管理者,才能成就某種事業。

不是人才才去做管理,而是因為做了管理才成為人才。管理者的角色,意味着公司和團隊對你的認可和信任,更意味着沉甸甸的責任與擔當。

選擇成為管理者,注定會面臨很多不确定性,注定會經曆很多挫折、委屈、甚至磨難。你既要做好業務,讓客戶、讓公司因為你而有更好的變化;又要帶好團隊,讓你的團隊成員因為你而能有更好的成長;還要傳承文化,讓公司文化因為你的踐行而有更好的傳承。一個好的管理者,團隊、公司、客戶都會因你而不同!

那麼,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管理者的自我修煉之路到底是怎樣的?我來說說自己的一些心得與體會。

管理者自我修煉之路

在正式抛出我的觀點之前,咱們先來看一看管理者在團隊管理中的常見現狀:

1、管理者天天關注業績,從不或偶爾關注團隊,幾乎讓所有人忘掉了那個隐形人就是團隊的leader;

2、管理者一直以為是過程帶來了結果,而忽略了是團隊亢奮的狀态和出色的技能帶來了結果,過程也是它帶來的;

3、管理者隻關注了自己的本事是否與日俱增,而忽略了品格,認為自己的品格已經跟随多年,不會出錯,但很多情況下問題就出于此。

結合自己的管理心得體會,以及在管理課程設計與開發過程中接觸到的很多管理大咖的觀點與思考,我覺得下面這張圖的三個階段,是每一個管理者都需要走過的修煉路徑。下面我就以此為藍本,詳細展開。

這才是認真做事的管理者(一個管理者的修身)1

首先是修身,這是管理者在個人層面的修煉,包括品格與智慧。當你成為管理者的那天起,你的最大使命已經不是讓自己更加成功,而是幫助了多少人、培養了多少人,讓多少人變得成功。管理者就是要在幫助别人取得成功的同時成就更加最好的自己。如果你帶的每個人都是垃圾、都是混蛋,最大的責任是你,并且很大程度上你就是這樣的人。

作為管理者,首先要做好自己,所有的管理問題歸根結底都是自我管理的問題。管理者對團隊夥伴提出高标準和嚴要求,自己就要以更高的标準和要求去執行,以身作則、身先士卒、率先垂範,否則肯定沒戲。團隊的很多問題,都是管理者自身的鏡像,團隊的執行力差,往往最大的原因就是管理者自己的執行力差。同樣,團隊夥伴沒有目标感,往往是因為管理者自己就不想要,管理者自己根本不具備目标感與結果思維。一切都是管理者的重視,管理者200%的重視,最多換來員工50%的認可;但管理者的1%的疏忽,換來的卻是100%的漠視。

想管理好别人是很難的,其實最重要的是影響,影響使之改變。就像德魯克在他的著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序言中寫道:管理者能否管理好别人,從來沒有被驗證過,但是每個管理者都可以管理好自己。

管理好自己的什麼?主要是品格與智慧。下面分别來看:

關于品格,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真、善、美。什麼是真?真就是講真話,不欺騙自己,不虛僞,客觀公正,能看住自己的劣根性。什麼是善?善就是愛你的團隊,利他,有胸懷,不能關愛,起碼關注。什麼是美?美就是做事追求極緻,默認的一流水準,對人寬容,而不是相反。

品格,就是管理者的“人品”和“格局”。很多時候,不是管理者做不到、做不好,而是沒有見過好的是什麼樣。隻有見過偉大,才能成為偉大。再一個是思考的出發點,如果你隻是站在個人角度思考問題,往往會以個人得失利弊來做出判斷,而如果你是站在團隊、站在公司、站在客戶的角度來看,又會獲得截然不同的想法。

我常常在對自己的反思中寫到:作為管理者,要對自己狠一點,要更加嚴于律己、身先士卒、公平公正公開的與團隊夥伴建立信任、要光明正大,要心存團隊,要真誠的考慮他人,要毫無保留的付出,要學會建立良性的氛圍,要不斷的慶祝勝利……寫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很難,所有更能稱得上“修煉”二字。

關于智慧,同樣包括三個層面:規律、眼光、取舍。什麼是規律?有規律,就要有規劃,有市場和局勢的基本判斷。什麼是眼光?有眼光,就要跳出去,不犯集體性盲從,敢于說NO。什麼是取舍?有取舍,就是懂舍得,沒有舍就沒有得,戰略就是做取舍,集中優勢兵力做重點

這裡,我想用三個關鍵詞來诠釋對于規律、眼光、取舍的理解。未來觀、全球觀、全局觀。這三個詞是阿裡巴巴對阿裡人的“三觀”要求,華為對剛進入華為的新人也有同樣類似的要求。

什麼是未來觀?未來觀就是要必須展望未來,必須站在未來思考,站在30年後看今天;必須去解決人類的問題,解決世界的問題,你的問題解決的越大,你就越受人尊重。

什麼是全球觀?全球觀就是放眼全球思考你的生意,未來一定是全球化的,哪一家企業有全球化的意識,哪一家企業就會有未來。

什麼是全局觀?全局觀就是生态觀,生态的三個關鍵問題:心态、客戶、創造價值。

以上三觀是對管理者的更高要求,如果我們以此為目标,就更能在團隊層面做出好的判斷和決策,就更能做出好的規劃、具備好的眼光、更加懂得取舍。

其次是齊家,這是管理者在團隊層面的修煉,包括狀态與技能。管理者一直以為是過程帶來了結果,而忽略了是團隊亢奮的狀态和出色的技能帶來了結果,過程也是它帶來的。因此,管理者除了要管好自己,還要為你的團隊負責,更要帶領團隊為客戶創造價值。

在團隊層面,管理者的職責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聚一群有情有義的人做一件有價值有意義的事。這也是對“團隊”最好的诠釋。有情,是既要有同事感情的小情、又要有使命願景的大情;有義,就是有道義、有原則;有價值,就是你給誰帶來了什麼好處,創造出了什麼好的體驗;有意義,就是因為我們而不同。

作為管理者,在團隊層面有三個很重要的關鍵詞:決策、資源、責任。你要勇于做你的下屬不敢做的決定、決策;你要幫你的下屬去協調他們搞不定的資源;你要去幫你的下屬承擔不該他們承擔的責任。這三點看似簡單,實則不易。很多管理者在做決策時猶猶豫豫或是莽撞武斷,在協調資源時處處碰壁、不敢張口,在承擔責任時推三阻四、能躲就躲。

管理就是讓工作有成效,管理就是讓員工有成就。管理者給員工最好的激勵不是工資、獎金、股票、期權等,而是在于工作本身,在工作中帶領團隊打好一場仗,在目标達成的同時,團隊也獲得了曆練。

總之,管理好團隊,歸納起來主要包括兩大方面:狀态和技能。

關于狀态,作為管理者,你要幫你的隊員找到他自己的源動力是什麼,而不能僅僅是盯着他的目标。你要從對方的底層源動力出發,與他本人的目标做好匹配。你要能扣動對方心靈的扳機,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喜歡與熱愛,以及 幫助他們清晰自己的長期目标。

在這個過程中,管理者說WHY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你要在不同時間講、用不同角度講,直到每個人都能從認知達到共識。在這個過程中你會體會到“重複”的重要性。

重複是最容易被經理人忽視的一個重要工具。對于你想要強調的事情,你需要重複。你在不同的時間重複,你用不同的方式重複。你得像個教小學三年級的老師一樣,必須一遍、一遍、又一遍地重複,直到人們理解。

關于技能,主要方式培訓和輔導。在培訓方面,管理者是首要責任人,不僅要重視每一次培訓,更要讓培訓形成一種機制,隻有機制才能夠保證長期可持續。但我們也要知道,成長和進步是員工自己的事,一次兩次培訓解決不了成長的問題,我們要通過培訓,營造一種高績效的氛圍,從而在團隊中形成一種勤奮者得以成功、懶惰者被迫退出的優秀人才輩出機制。

在輔導方面,最經典的是阿裡的十六字方針:我做你看、我說你聽、你做我看、你說我聽。我做你看,展示的是術;我說你聽,是把這件事情背後的“理”和“道”說出來;然後就要看他學你這個術,他做你看;最後希望他把背後的“道”說出來。

除此以外,管理者要想做好輔導,還要做好“身先士卒”與“使青出于藍”之間的平衡。不要以身先士卒,來剝奪員工成長的權利;也不要以使青出于藍,來做起甩手掌櫃。管理者容易犯的錯誤是:看起來身先士卒,實則事必躬親;說起來充分授權,實則甩手掌櫃。其中分寸拿捏,需要管理者直面内心。差之毫厘,謬以千裡。

第三是治國,這是管理者在業務層面的修煉,包括過程與結果。不管是個人修煉也好,還是團隊打造也好,最終都是為了達成目标、取得結果。事成則人成,事不成人也沒戲。

很多管理者每天都在跟業務打交道,但最讨厭的也是這個。有業務必有标準,有标準必有考核和獎罰。每個人都願意談理想,但每個人都狠目标、狠結果,沒有結果導向、沒有效率意識、沒有目标感,這樣會讓目标成為空話,成為胡說八道。

不注重結果的人通常是缺乏明确的目标,缺乏目标就難以讓現實發生實質的改變,作為領導者,如果不能以結果為導向,帶來的低效将會被加倍放大,會讓整個團隊都陷入在低效的漩渦中無法自拔。

那麼,要做好業務層面的修煉,就要結果要好,過程也要好!阿裡有句土話叫:沒有過程的結果是垃圾,沒有結果的過程是放屁。

關于過程,單一的過程數據最容易實現和考核,但往往拿不到結果。這就像隻有油門或方向盤,永遠到達不了目的地一樣。過程分為消耗性過程和儲蓄型過程,前者離短期結果更近,但不持續,後者才能帶來長期結果。

沒有結果的過程,是花架子;沒有過程的結果,是靠運氣。如何了解過程?了解過程就要多問how,而不是問what,否則我們追的不是過程數據,而是結果數據,不要把半成品當做過程數據。

關于結果,除了要看最後的數字,還要看三個層面。首先要體驗客戶價值,好的結果,不是數字,不是利益,是客戶價值,是堅決對妨害客戶利益的“好結果”說不。其次要團隊的成長,取得結果重要,團隊成長同樣重要,我們千萬不能為了達成某項結果,拉傷了團隊。最後是要結果更要過程,我們需要的是那些經得起複盤和重複的結果,可複制的結果才是好結果

這就是我目前階段所能理解的,一個管理者需要走過的三段路徑:首先是做好個人的修煉,管理好自己的品格與智慧;其次是做好團隊層面的修煉,能夠激發得了團隊狀态、提高得了團隊技能;最後是做好業務層面的修煉,能夠定得了目标、抓得了過程、拿得了結果。

最後做一點說明,在這三個階段中,最難的是第一階段的修煉。很多管理者可能做了十多年,都沒有過得了這一關,讓自己一直處于瓶頸之中,無法突破。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管理者的突破,歸根結底都是自我的突破,别人是幫不上忙的。為此,你要經常自己揪一揪頭發、照一照鏡子,做一做對自己的複盤。

以上,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