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數同學看來,高考難度是可以和考研相“媲美”的,但是,高考僅僅是和全省的同學競争,身邊的同學,就是自己的競争對手。
但是考研就不一樣了,考研是和全國的考研學生競争,雖然并不是所有的大學生都要考研,但是,2022考研457萬的報考人數,還是看了讓人頭皮發麻!
但其實,大家的天資成分都差不多,拼的就是看誰更勤奮、更努力!除此之外,還有一種無形的因素,決定了我們考研的難易程度,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看!
考研難度等級 | |
本地區、本學校、本專業 |
難度:1 |
本地區、跨學校、本專業 |
難度:2 |
跨地區、跨學校、本專業 |
難度:3 |
本地區、本學校、跨專業 |
難度:4 |
跨地區、跨學校、跨專業 |
難度:5 |
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選擇情況,為自己劃定一些考研難度等級(等級數字越大,考研難度越大)。
當然,咱們這裡隻是從大體上進行了一個劃分,同學們不可因為自己的考研難度等級低就産生懈怠情緒。也不可因為考研難度高,就覺得自己的選擇和努力就沒有意義,從而導緻放棄等情況。
同學們還是要認真評估自己的情況,認真制定自己的考研目标,根據自己的考研目标和規劃,再決定自己的奮鬥程度,既然選擇了遠方,就希望我們不要停下前進的腳步。
接下來,我們就來仔細分析一下,各種考研等級下的具體情況分析。
難度1
本地區、本學校、本專業
這種情況其實是考研難度最小的情況,從理論上來講,選擇本地區、本學校和本專業做為自己的考研目标,本身就是一種考研上岸捷徑。
畢竟,同學們經過本科階段的四年學習,至少專業課上的掌握程度,就已經很紮實了,再加上考本校本專業,一般來說,自己學校的老師在批改試卷的時候,會适當放松一點标準。
加上自己本身熟悉老師們的出題風格,如果再向學長學姐們打聽點上岸經驗,那你相當于擁有了很多的資源和便利,上岸自然是手到擒來。
難度2
本地區、跨學校、本專業
和難度1相比,難度2的差别僅僅在于換了個學校,基本上可以說,和難度1的難度差不多,略微高一點點。
比如說,同在一個地區,一個專業方向内,你往往可以很容易找到熟人或者學長學姐等,另外,如果你能夠讓你現在學校的專業老師能幫你推薦一把,那你的成功率更高了。畢竟你學校裡同專業的老師,和本地區其他學校的同專業老師,往往都是比較熟識的,給你的推薦,也往往比較有分量。
由于這種情況是本地區、本專業的不同學校,離你也不會太遠,可以有時間的時候,去拜訪一下将來要考入的實驗室或項目組等,提前和導師以及學長學姐熟悉,如果能在項目組裡幫點忙,那就更好了,會加深導師對你的印象。
難度3
跨地區、跨學校、本專業
難度3除了是在本專業内考研這一點優勢以外,跨地區和跨學校都是不小的挑戰,但好在,因為是本專業考研,所以在初試和複試的時候,涉及到專業上的問題,你不會太吃虧。
但是,因為跨地區、跨學校,而學校往往偏好本學校學生考自己院校,所以你面臨的競争壓力要大一些。
這種情況就需要你在初試的時候,把分數考的高一些。複試的時候,好好表現。兩者相結合,才能讓你的總成績排在前列,這樣上岸的概率也會大大加大。
不過,我們也要有心理準備,陌生的環境,意味着我們需要做更多的準備工作,面臨的不确定性也比較多一些,所以一切小心謹慎為上。
難度4
本地區、本學校、跨專業
難度4和難度1比較起來,好像就一個跨專業不一樣,其他都是一樣的,貌似應該也不會太難。不是這樣的,隻要涉及到跨專業,那難度系數立馬就上升了。
跨專業的難度大家應該是清楚的,畢竟和别人四年的本科積累來說,自己一年的學習很難趕得上,而且在這一年裡,自己還有兩門統考科目要複習,難度可想而知。
不過,好在本地區、本學校,方便自己提前聯系老師,并且可以尋找熟人或者尋求自己院校老師的幫助,這也算是一點小小的安慰吧。
難度5
跨地區、跨學校、跨專業
難度5是所有的考研模式中,最難的一種,僅僅是跨專業這一項,就帶來了極高的難度系數。加上跨專業、跨學校,難度系數直線上升。
不過,既然有考生選擇這種模式,那就一定是擁有非凡的勇氣和毅力,以及對自己選擇目标的堅定,相信這些同學能夠在一年的考研奮鬥中,真正做到拼搏,真正做到不負自己,不負考研。
好了,同學們,你的考研難度是多少呢?我們留言區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