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内容
教科書P41例1,完成教科書P43“練習八”中第6、7題。
教學目标
1.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稱,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會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正确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會把乘積相等的式子轉化成比例。
2.通過觀察、猜測、舉例驗證、歸納等數學活動,經曆探究比例基本性質的過程,滲透有序思考,感受變與不變的思想,體驗比例基本性質的應用價值。
3.引導學生自主參與知識探究過程,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判斷、概括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
比例的乘積形式與比值形式的相互轉化。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認識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1.應用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是否能組成比例。
師:請你判斷這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闆書:4∶58∶10)
【學情預設】可以組成比例,4∶5=0.8,8∶10=0.8,比值相等,所以4∶5=8∶10。
2.介紹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師:在4∶5=8∶10這個比例中,組成比例的四個數“4、5、8、10”叫做這個比例的項。兩端的兩項“4”和“10”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5”和“8”叫做比例的内項。
師:你能說出下面比例的内項和外項各是多少嗎?如果有困難
可以看看教科書第41頁上面的一段文字。(闆書兩個比例:2.4∶1.6=60∶40=)
【學情預設】學生對于指出第一個比例中的内項和外項會很輕松,對于第二個比例可能有困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将比例寫成分數形式時,内項與外項正好形成交叉關系。(根據學生的回答闆書)
【設計意圖】簡潔的情境,簡單的問答,準确定位教學的起點。介紹比例各部分的名稱,引導學生比較兩種形式的比例,明确四個項及每個項的位置都相同,隻是形式不同而已,因而兩個内項和兩個外項是不變的。
二、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
1.自主發現并猜想。
師:請同學們分别計算出這三個比例中兩個内項的積和兩個外項的積。比較一下,你有什麼發現?
(教師指着黑闆上的三個比例:4∶5=8∶102.4∶1.6=60∶40=)
【學情預設】預設1:4×10=40,5×8=40,比例中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内項的積。
預設2:2.4×40=96,1.6×60=96,比例中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内項的積。
預設3:3×15=45,5×9=45,比例中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内項的積。
2.驗證猜想。
【教學提示】
教學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稱時,注意讓學生弄清楚寫成分數形式的比例的兩個内項是哪兩個數,兩個外項是哪兩個數,原因是什麼。
師: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有這樣的規律呢?有什麼好辦法進行驗證?(舉例驗證)
活動要求:
(1)小組内每個同學寫出一個比例,小組内交換驗證。
(2)通過舉例驗證,能得出什麼結論?在小組内說一說。
學生小組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學情預設】學生通過寫出比值相等的兩個比并組成比例,然後在小組内交換驗證:比例中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内項的積。如果發現不是這個規律,可以讓學生自己找原因,通常是比例寫得不對或者計算出錯。
3.歸納比例的基本性質。
師:其實我們的發現與數學家不謀而合,他們也發現“在比例中,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内項的積”,并且給它起了個名字,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闆書課題:比例的基本性質)
4.完善比例的基本性質。
師: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個項,即a∶b=c∶d或=,那麼,比例的基本性質可以表示成什麼?(ad=bc)
師:我這裡也有一個比例0∶3=0∶4,可以寫成3∶0=4∶0嗎?
【學情預設】預設1:3×0=0×4,符合比例的基本性質。
預設2:不可以,比的後項相當于除法中的除數,除數不能為0。
預設3:如果把它寫成分數形式,分母都是0,是沒有意義的。
師生一起總結并闆書:a∶b=c∶dad=bc(b、d均不為0)
【設計意圖】讓學生經曆“計算——猜想——驗證——歸納——完善”的知識探究過程,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讓學生用不同的比例對這個基本性質進行驗證,抓住關鍵詞“積”。
三、溝通比和比例的區别與聯系
師:今天學習了比例的基本性質,請大家再想一想比和比例之
【教學提示】
驗證猜想的環節是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小組合作,驗證規律的一般性,以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為主。
間到底有哪些區别與聯系,我們來梳理一下。
小組内讨論、梳理,教師指導。
彙報交流。
【學情預設】學生可能從意義、項數、基本性質幾個方面來梳理總結。(學生表述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表述得完整些。)
課件出示表格。
【設計意圖】比和比例既有一定的聯系,又有本質的區别,分屬于不同的知識領域。整體進行梳理,使學生更清楚地了解知識之間的聯系與差别,促進學生構建良好的認知結構。
四、自主練習,知識應用
1.課件出示教科書P41“做一做”。
師:題目的要求是什麼?
【學情預設】學生會說出,題目要求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哪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
教師指導解題的方法和格式: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哪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可以先假設上面四組中的兩個比都能組成比例,再看該比例裡的兩個外項的積與兩個内項的積是否相等。若相等,則假設成立,該組中的兩個比能組成比例;若不相等,則假設不成立,該組中的兩個比不能組成比例。
學生獨立完成後彙報。(課件出示正确解答)
師:要判斷哪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還有什麼方法?(求比值的方法)
課件出示總結。
【教學提示】
在練習中,溝通兩種判斷是否成比例的方法之間的關系,明确根據比例的意義判斷時要抓住“比值相等”,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時,要抓住“乘積相等”。
2.課件出示教科書P43“練習八”第7題。
【學情預設】學生可能會說出24∶8=9∶3,8∶24=3∶9等比例,但不一定能把8個比例全部寫出來。教師可以追問:到底可以寫出多少個不同的比例呢?怎樣才能有序地寫出所有的比例呢?
學生在小組内讨論,教師巡回指導。
師生一起總結:根據等式24×3=8×9,用24和3作外項,8和9作内項,可以寫出4個比例。再用24和3作内項,8和9作外項,也可以寫出4個比例,一共可以寫出8個比例。(課件出示完整解答)
【設計意圖】把乘積的形式寫成比例的形式,進一步鞏固比例的基本性質的應用,滲透數學的有序思想,還為後面學習正、反比例的意義作準備。如果說比值相等是正比例的形式,那麼乘積相等就是反比例的形式。
3.獨立完成教科書P43“練習八”第6題。
解答完畢後,集中展示交流。
【學情預設】預設1:1分=60秒,54∶45=,72∶60=,兩個比的比值相等,小紅說得對。
預設2:1分=60秒,45∶60=,54∶72=,兩個比的比值相等,小紅說得對。
預設3:1分=60秒,假設54∶45=72∶60,因為54×60=72×45,所以小紅說得對。
……
隻要學生的解答有道理,教師都要予以肯定。
【設計意圖】解決問題中倡導思維的開放性和多樣性,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判斷。讓學生明确,隻要先列出相應量之間的比,就可以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加以判斷。
五、課堂小結
師: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們有哪些收獲呢?
教學反思
探究環節是本課的一個亮點,在這個環節中主要引導學生怎樣去發現比例的秘密,歸納出規律性的結論。整個環節力求體現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的能力。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時間,允許他們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方法,使學習過程更開放。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