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寵物

 > 家裡養寵物的十大疾病

家裡養寵物的十大疾病

寵物 更新时间:2024-06-26 09:09:58

家裡養寵物的十大疾病?□本報記者 韓春光寵物可以幫助緩解孤獨、減輕壓力、增添樂趣,但也會給人們帶來煩惱近年來,随着家養寵物增多,人被貓狗抓傷咬傷的事例屢見不鮮,防疫機構狂犬疫苗時常斷供同時,被寵物傳染疾病的人也多了起來,甚至有人已被寵物傳染疾病自己卻渾然不知,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家裡養寵物的十大疾病?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家裡養寵物的十大疾病(家養寵物漸多藏隐憂)1

家裡養寵物的十大疾病

□本報記者 韓春光

寵物可以幫助緩解孤獨、減輕壓力、增添樂趣,但也會給人們帶來煩惱。近年來,随着家養寵物增多,人被貓狗抓傷咬傷的事例屢見不鮮,防疫機構狂犬疫苗時常斷供。同時,被寵物傳染疾病的人也多了起來,甚至有人已被寵物傳染疾病自己卻渾然不知。

去打狂犬疫苗,省防疫站出現疫苗斷供

“兩個多月前,一天中午放學後,在我們小區,一隻流浪貓總是跟着我,因為我喜歡小動物,于是蹲下來用手摸了它一下,誰知它竟然将我的左手抓傷了。我家距省防疫站較近,我媽媽當即就帶我去打了狂犬疫苗。”家住鄭州市經三路北段、正上初中二年級的劉宇鵬(化名)對記者說。

“一個月後,去省防疫站打第二針疫苗,結果省防疫站的醫務人員說,狂犬疫苗用完了,讓我們到市防疫站去看看,或者到外地去打也行。我們跑到了較遠的市防疫站,才打上了疫苗。市防疫站醫務人員說,狂犬疫苗出現斷供很正常,現在打狂犬疫苗的人比較多。”

劉宇鵬的媽媽告訴記者,如今家養寵物的居民比較多,時常看見被人棄養的流浪狗、流浪貓在垃圾箱裡找食物。它們骨瘦如柴,身上髒兮兮的,讓人既可憐又恐懼,主要是害怕它們身上可能有跳蚤、病菌什麼的,若不小心被它們抓傷咬傷了,還得打狂犬疫苗。

寵物帶來的煩惱,不隻是被抓傷咬傷

“被寵物抓傷咬傷隻是一方面,由于寵物可能攜帶病原體,它們也會給人帶來一些緻病傷害。目前,我國發現的人畜共患病有150多種,其中常見的有6種,應該引起警惕。”省疾控中心副主任技師李幸樂說。

皮癬是由皮膚真菌引起的傳染性皮膚病,分為親人性、親動物性和親土性三類。寵物不僅傳播親動物性的皮癬,還會增加人和親土性皮癬的接觸。人感染“寵物癬”多發生在手和頭皮,感覺瘙癢,出現紅疹;嚴重的會出現皮膚病變、滲出性化膿等。

貓抓病病原體在貓群間能通過跳蚤傳播,帶菌幼貓是人的主要傳染源,其随病貓唾液或排洩物排出,以親密接觸、貓抓傷咬傷方式經破損皮膚、黏膜進入人體,感染貓抓病的表現為皮膚破損、結膜炎或淋巴結腫大等。

狂犬病是一種緻死率100%的烈性傳染病。傳染給人的狂犬病主要由犬傷導緻,其次為貓傷。大約50%的傷人動物為家養動物,流浪動物約占傷人動物的25%。

蛔蟲、縧蟲、鈎蟲、滴蟲等寄生蟲病均可通過寵物傳染給人。寵物引起的寄生蟲病中弓形蟲病最值得警惕。弓形蟲可侵犯人體任何組織器官包括神經組織,患病後遺症嚴重。孕期感染弓形蟲可引起孕婦流産、畸胎或早産。貓科動物是弓形蟲唯一終末宿主。弓形蟲卵随病貓排洩物排出,人因誤食而感染。

鹦鹉熱的主要傳染源是寵物鳥,由帶菌鳥類傳染給人。鹦鹉熱衣原體随寵物鳥鼻腔分泌物或糞便排出,經口腔、鼻腔或破損皮膚進入人體,感染後表現為高熱、惡寒、頭痛、肌痛、咳嗽和肺部浸潤性病變等。

鼠傳疾病有50餘種。其中由漢坦病毒引起的流行性出血熱最典型,常表現為臉紅、頸紅、前胸紅,頭痛、腰痛、眼眶痛;由鼠疫杆菌引起的鼠疫,表現為發熱、毒血症、淋巴結腫大、肺炎、出血傾向等,為我國甲類傳染病。

如何避免寵物的緻病傷害

“應定期對寵物預防免疫。狂犬病病例分析顯示:傷人家養動物絕大多數未接種動物狂犬病疫苗。對寵物預防免疫,可預防寵物疾病,也可預防人的相應疾病。”李幸樂呼籲。

不要飼養攜帶多種病原微生物的寵物,如鼠類、蜥蜴等。鼠類攜帶的病原微生物種類較多。流行性出血熱可經鼠糞、鼠尿、鼠唾液及被其污染的食品傳播。鼠疫甚至可不經過直接接觸,經由呼吸道或鼠蚤傳播。

搞好居家衛生。建議區分、隔離寵物飲食區、拉撒區和玩耍區域,及時處理寵物垃圾,清潔籠舍,定期對衣物、床單、被套清洗消毒。做好個人衛生,保持手部清潔。

注意寵物衛生。寵物往往攜帶多種病原微生物,是虱子、跳蚤和蜱蟲等媒介生物的寄生宿主。定期給寵物洗澡、清理口腔、梳理毛發等十分必要。寵物出現症狀應及時就醫,切忌随意棄養,以免給他人和社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和影響。

與寵物包括各種動物保持科學的距離和關系,是每個人應具備的基本素養。

作者:韓春光

來源: 河南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寵物资讯推荐

热门寵物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