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物質生活的富足和生活節奏的便捷,影響着人們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催生了越來越多的肥胖人群。據2017年《柳葉刀》發表的關于全球成年人體重調查的報告顯示:中國肥胖人口已達9000萬,占比“穩超”美國達到世界第一,成為全球肥胖人口最多的國家。
肥胖科普教育活動現場
10月11日,正值第四屆“世界肥胖日”,為提高國人對肥胖問題的重視程度,幫助更多“胖”友找到合适且有效的減重方式,從而改善生活質量、重獲幸福人生,強生醫療在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舉辦了關于肥胖的科普教育活動。
減肥為什麼這麼難?近年,肥胖對健康的影響已開始漸受關注。2017年美國臨床内分泌醫師協會(AACE)和美國内分泌學學院會(ACE)聯合發表聲明,指出肥胖是基礎的慢性疾病。世衛組織更是發出警告,指出超重和肥胖是全球引起死亡的第五大風險,全球每年“胖死”的人至少280萬。有數據指出,肥胖引起的常見疾病第一類是二型糖尿病,肥胖者的患病率是非肥胖者的5倍;
同時,糖尿病會引起冠心病、腎病、視網膜病變及神經病變等并發症,而這些并發症也可令患者緻死、緻殘。常見疾病第二類是高血壓,高血壓可導緻患者心髒病和腎髒衰竭,易增加猝死發生率。此外,多餘體重和體内脂肪增加是發生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長時間的呼吸暫停易引發猝死。可見肥胖已不隻是單純的體型問題,而是足以危及生命的健康問題。
增重容易,減重艱難。許多肥胖者都深有體會,無論是節食、運動,還是服用減肥産品,減重都不能一蹴而就。據中山六院結直腸外科駱衍新主任介紹,這與體重調定點有莫大的關系。”我們每個人的體内都有一個體重控制系統,控制着機體的能量平衡。人體内脂肪含量的多少、體重的變化、激素水平等都由這一控制系統進行設定和調節,這個調節水平就是‘調定點’。
“駱主任指出,人體的體重“調定點”設定後,當機體攝入量增加時,“調定點”可以使機體代謝率增高、消耗增加;當體重下降時,“調定點”又可以使機體代謝率降低、消耗減少,從而使體重在一定範圍内保持穩定。但肥胖者的“調定點”水平較高,所以大多數肥胖者減起肥來都比較吃力,即使略有成果也較易反彈。
持之以恒進行減重是否能見效呢?駱主任認為一般的肥胖者通過長期的飲食結構調整(如多吃青菜、水果,少吃油炸食品,少吃含糖類食物等)和适度運動可達到恢複正常體重的目的,但BMI超過35的超重者通過控制飲食、運動等方式可成功減重的機率不到1%。
微創減重手術安全有效
肥胖在臨床上的診斷是以體重指數(BMI)為标準。根據亞洲地區人群的體質及其與肥胖相關疾病的特點而言,正常人的BMI指數(BMI指數等于體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是在18.5-24.9之間,25-27.4之間為超重,27.5以上即為肥胖。
”在我國,BMI(體重指數)≥28,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數≥30,這兩種情況都可以考慮接受微創減重手術實現減重。“駱衍新指出。
目前較有效的微創解決方案有兩種,一種是腹腔鏡胃旁路術,一種是腹腔鏡袖狀胃切除術。
其中,胃旁路術是通過改變胃腸道結構、關閉大部分胃功能、減少胃空間和小腸的長度來實現的,俗稱“吸收少了”;袖狀胃切除術的原理是減少胃容量、降低刺激産生饑餓感的荷爾蒙分泌,俗稱“胃變小了”。袖狀胃切除術以保證人體功能的正常運轉為前提,保留一定量的胃容量,術後見效快,3個月至1年間,患者體重便可逐漸恢複正常水平。根據數據顯示,BMI≥35的超重者通過微創手術減重的成功幾率可達80-90%。
但駱主任指出,禁忌症患者不适合進行減重手術。如内分泌疾病引起的繼發性肥胖,肥胖的原因是内分泌紊亂,隻要病根不除,即使做了手術也很容易複胖。此外,腎上腺瘤等導緻激素紊亂的患者也不适合使用這種手術。同時,駱主任強調,16歲以下的少兒肥胖如不危及生命,不應考慮接受減重手術。
對于很多患者關注的安全問題,駱衍新表示:“這些都是成熟的微創解決方案,例如胃旁路術減重及控制血糖效果明顯,是美國最常見和最成功的聯合減重與糖尿病手段,而袖狀胃切除術不改變胃腸道的生理狀态,不幹擾食物的正常消化及吸收,是目前歐洲被廣泛采用的減肥術式。随着技術的進步、這些解決方案的安全性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優勢更為明顯。“他強調,”選擇這些解決方案,承擔的風險類似于、甚至更低于我們常見的一些外科手術。但患者仍然需要詳細和醫生進行溝通,選擇适合自己的解決方案,以達到良好的減重效果。”
最後,駱主任叮囑,減重手術屬于微創手術,由于手術需要一定的技術和經驗,如實施不佳,體重極易反彈,需要進行二次手術(修正手術),因此患者務必要選擇三甲醫院或專科醫院就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