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阿婆對着鏡頭說:再過一年,差不多就能還清債務了。
2022年2月,阿婆的老伴在電話裡告訴記者:2021年4月阿婆的身體就吃不消了,油墩子店不開了。
好在,債務已經還得差不多了。
油墩子阿婆去世,大量市民網友感慨懷念昨天下午,#上海替兒還債的油墩子阿婆去世#登上了同城熱搜的榜一。時隔數年,為了替兒子還債,從72歲起賣了10年油墩子掙錢的阿婆胡兆翠,以這樣的方式回到了人們的視線中。
微博評論中,網友們紛紛留言送别。有感慨阿婆終于可以清閑下來歇一歇了,也有遺憾再也吃不到阿婆親手做的油墩子的。
對于很多上海人來說,油墩子一直帶着濃濃的童年濾鏡。兒時的記憶裡,和小夥伴們一起圍着爺叔阿姨的大油鍋,看着他們做油墩子本身就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在特制的橢圓勺裡依次澆上面糊、蘿蔔絲,稍稍整理再蓋上一勺面糊,放入油鍋後“滋啦啦”的一片,出鍋後熱氣騰騰、金黃酥脆,咬下去滿口生香。
零花錢有餘裕的,再配上兩塊臭豆腐或者一根炸火腿腸,蘸蘸甜面醬和辣醬吃,在放學後的校門口絕對算得上大戶了。
可惜和米攤餅、羌餅、蔥油餅、老虎腳爪等弄堂美食一樣,正宗的油墩子在上海街頭已經很難找到。不少網友在博主梳理的“老上海油墩子地圖”下留言,感慨有故事、有回憶的油墩子店又少了一家。
也有市民在看到新聞後,去阿婆曾經開店的局門路上追憶,發現原本的油墩子店已經改成了山東雜糧煎餅店。承載着阿婆光榮與夢想的“油墩子事業”最終畫上了一個句号,隻在上海街頭留下了一段令人唏噓的故事傳奇。
阿婆老伴何榮華:走之前債務已經基本還清了阿婆的老伴何榮華今年已經90多歲了,從阿婆開始擺油墩子攤起,他便一直陪在旁邊,幫忙裝袋收錢。阿婆走後,他如今還是獨居在原來9平米大的門衛室隔間裡。記者輾轉聯系到了何老先生,通過電話了解到了一些阿婆生前的情況。
記者:阿婆的身體什麼時候開始不好的?
何老先生:其實一直不是很好,腰痛啊什麼的也舍不得花錢看病,一直是帶病做油墩子。後來實在吃不消了,就把店關了。最後在醫院住了2個月,2月8号走掉了。
記者:阿婆的油墩子店開到了什麼時候?未來您還會再開店嗎?
何老先生:開到了去年4月中旬,做不動了就不做了。現在人都不在了,以後肯定不做了。
記者:阿婆生前心心念念要把債務還清,現在怎麼樣了?
何老先生:基本還清了。之前我們還想着等還完了找個地方養養老,現在也沒機會了。
年逾古稀卻沒能享享清福、安度晚年,但在此前相關采訪報道中,阿婆一直會提到她未來“正式退休”後的一個“北京夢”。
“油墩子阿婆”頻頻出現在新聞報道和自媒體視頻中,主要集中在2018年至2020年之間。
最開始是吃貨朋友們發現了當時在上海街頭已經很難找到的正宗油墩子;随後意外地發現,守在油鍋前的是一位年近80的老人。
細細詢問之下才獲悉,老人家是為了替兒子還債,在自己有退休工資的情況下,出門擺攤、開店、賣油墩子。
自下午2點開始,一站就站到傍晚6點,風雨無阻,年中無休。為上海街頭再添一間煙火氣十足的暖心小店,也上演了一段直擊人心的市井美食故事。
在不同的鏡頭裡,阿婆大多是微微笑着的。
騎着電瓶車來的爺叔一買就是5個,她笃悠悠地翻着油鍋裡的油墩子:“不要急哦,我動作慢。”
年輕人沒帶現金,紛紛想辦法轉賬兌換。阿婆也笑眯眯:“麼得零錢,就麼得切(吃)。”
有年輕博主應征一日幫工,翻拌蘿蔔絲時連盆都端不穩。阿婆笑着搖搖手說還是自己來,捧起大臉盆上上下下颠了起來。
女孩子用拍立得給阿婆拍了張合影,說像是和自己奶奶的照片。阿婆還接話說,你奶奶做油墩子說出去多坍台啊。想想又說,要是自己真有這樣的孫女那可開心死了。
隻有提及替兒子還債一事時,她才會顯露出一些落寞:沒辦法呀,年紀大了做保姆也沒人要,找不到工作隻好出來做油墩子,欠的錢總要還上。
據說,阿婆的兒子此前開工廠創業失敗欠下了外債。為了自己的孩子,老人家賠上了自己的房子還不夠,雖然有退休工資,阿婆還是決定出來擺攤掙錢。
偶爾有顧客遠道而來,買10個油墩子丢下2000塊錢,試了兩次,阿婆都是堅決不收的。她要靠自己的雙手,慢慢還清債務。餅幹箱裡的5塊、10塊,最終落在了賬本上密密麻麻的數字中。
2020年5月時她說,再堅持一年就能差不多還完了。到時候她就不開工了,想去北京看看。她這麼大把歲數,别說飛機了,連火車都沒坐過。
可能到了最後,阿婆也沒能圓她的北京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