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段話出自《論語》,是孔老夫子對于每個人每個階段,應該做的事情的一個闡述。 衆所周知世間一切都存在着對立面,有能做得就有不能做的。因此在舊時社會,人們也總結出了每個年齡段不能做的事,那就是“36不提,73不說,84不講,100歲要藏”,下面我們就一起看看,古人的說法究竟有何含義?
論語
36不提
首先是“36歲不提”,在過去人們每逢36歲,一般都不會在人前提自己的年齡。這主要是因為在曆史上有位流芳千古的英雄,逝于這個年齡。這位英雄就是和諸葛亮并稱的周瑜。
周瑜諸葛亮
對于周瑜我想大家應該不陌生,畢竟 “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這句歇後語應該衆人皆知吧 !但是很多人可能隻知道他的名字,并不知道他真正的死因。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大多數人受名著《三國演義》的影響,都認為周瑜是被諸葛亮給活活氣死的。
周瑜
其實事實并非如此,曆史上的周瑜可沒有小說裡那麼心胸狹隘,真實的周瑜,其實是活活累死的。據史料記載,在曹操和孫劉兩軍決一死戰的赤壁之戰後,周瑜準備奪取江陵城,渡江到北岸屯駐,待約定日期與曹仁大戰。但是很不幸,周瑜低估了對手的實力。在交戰過程中被亂箭射中右肋,傷勢很重。重傷後的周瑜,害怕對手會趁虛而入,于是讓營中的大夫簡單地包紮了一下止住血,便又回到戰場上殺敵。
赤壁之戰
但是在對戰的時候,周瑜由于右肋受傷,右手明顯沒有力氣。敵軍發現了這一點,于是便一直攻擊他的右肩。周瑜見勢不對,隻好撤軍回營。沒過多久就因為失血過多,死在了營中享年36歲。
三國之後後世的人因為周瑜的死,對這個年紀産生了心理陰影。但三十多歲又是正值壯年,養家糊口的年齡。人們不能因為害怕自己會像周瑜一樣,就不幹活。于是便隐去這個年齡絕口不提,以起到心理安慰的作用。久而久之這句俗語,便應運而生了。
73不說 84不講
這兩個人年齡與上面一樣,都是與曆史名人有關。一位就是被稱為“萬師之表”的孔子,另一位則是儒家學派的又一領軍人物孟子。
對于孔孟大家或許隻是聽過他們的學說,對于他們最後的結局比較陌生。其實這兩位聖人,最後的結局都比較悲慘,沒能壽終正寝。據史料記載,孔子是魯哀公十六年二月初四日,患病不愈而卒,終年73歲。
孔子
孟子是在84歲那年,活活被張儀氣死的。
孟子
因為在舊時,儒家學派占據正統地位,人們對于孔孟十分推崇。這兩個年齡自然而然地成了人們的“禁語”,老年人每到這個年齡,便閉口不提害怕自己步聖人的後塵。年輕人出于孝義,也不會主動地去問。“73不說 84不講”的說法,由此誕生而來。
100歲要藏
最後這一句,不同于前面兩句。它主要是和一個四字詞語有關,那就是 “長命百歲”。相信大家每到過年的時候,或是老人過壽,都會提及這個成語。但是其實這一成語,仔細思索其寓意并不美好。畢竟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最長的壽命,也不過是一百歲。一到一百歲,壽命就到頭了。因此老人一到一百歲,便開始惶恐不安,害怕自己會倒在這個“坎”上。而年輕人,一般也不會送“長命百歲”的祝福。害怕萬一老人剛好一百歲,豈不是觸了老人的黴頭,不太禮貌。于是一百歲,便成了人們心照不宣藏起來的一個數字。
老人
由此觀之,老一輩的說法大部分都受到一些舊時文化或是曆史人物的影響。這從側面來看,也體現了我國傳統文化的深入人心。不過這句俗語還是有些太過絕對,畢竟不能因為一些聖人或是某個成語,就對壽命下定數。畢竟誰也無法預料,自己的生命會在何時畫上句點。 人的一生就像是一輛不知道何時會到站的客車,與其在車上誠惶誠恐地擔心什麼時候到站,不如靜下心欣賞沿途的風景。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都會經曆死亡。既然結局都一樣,何不做些有意義的事,讓自己有限的生命變得厚重。畢竟生命的意義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長度。
但是如果家裡的老人,非常在意這個說法,還是盡量順着他的心意,避諱一些。畢竟老年人年紀大了,為了他的健康着想,還是不要惹他生氣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