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三國時期,蜀漢雖然國力弱小,但坐擁山川之險,加上諸葛亮治國有方,所以在與魏國的交鋒中,一直處于攻勢。魏國雖然兵多将廣,但一直處于守勢,雖然也兩度伐蜀,但都遭到慘敗。可是263年8月,魏國權臣司馬昭派出三路大軍,讨伐蜀國。最終蜀漢卻被滅掉,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就在司馬昭策劃伐蜀時,卻遭到了朝中大臣、邊地将領的反對,就連鄧艾最初也不支持這次軍事行動。不過司馬昭力排衆議,與鐘會“共籌度地形,考論事勢”。魏國的計劃是這樣的:征西将軍鄧艾率兵三萬餘人,由狄道進攻沓中;雍州刺史諸葛緒率領三萬人攻打武都;鎮西将軍鐘會率領十萬人攻打漢中。
鄧艾的任務是牽制住在沓中屯田的姜維,諸葛緒的任務是切斷姜維的歸路,而鐘會作為主力,他的任務是破漢中,進益州。雖然最後的結局與計劃略有偏差,但蜀漢還是滅亡了。善于用兵的姜維沒能利用地形優勢,守住蜀漢的江山,最後死于沙場。那麼蜀漢的滅亡到底有哪些原因呢?
蜀漢的滅亡固然與政治、國力有關,但如果我們從軍事方面來看,和姜維有直接關系,畢竟他是蜀漢的大将軍,軍事部署都是他指定的。接下來,我們就具體來看一下姜維都有哪些軍事失誤。
第一,姜維沒有坐鎮漢中,放棄秦嶺防線。漢中是成都的門戶,自劉備占領漢中後,就派魏延鎮守漢中,占據秦嶺險要。諸葛亮、蔣琬、費祎繼續執行劉備時期的戰略方針,或親自坐鎮,或派大将率重兵駐守漢中。在此期間,曹真、曹爽先後率軍來犯,都被蜀軍擊退。然而姜維改變自劉備以來的防禦策略,他自己沒有鎮守漢中,還放棄了秦嶺天險,将蜀軍聚集在漢、樂二城。
姜維的計劃是将魏軍引入漢中平原,然後利用秦嶺與大巴山的天險,實現“關門打狗”。不過事實證明姜維的計劃是個昏招!鐘會的大軍輕松翻越秦嶺,派人圍住漢、樂二城,派兵攻破陽安關。此時的姜維身在沓中,前有鄧艾,後有諸葛緒,根本無法抽身援助漢中。當姜維突圍後,漢中已經完全陷落,他隻能據守劍閣。
第二,姜維忽略陰平小道的防守。蜀漢雖然坐擁山川之險,但仍然有小路通往成都,姜維在沓中突圍後,就是從陰平小道退守劍閣的。然而姜維卻認為此地山高谷深,道路難行,因此沒有派出軍隊駐守。然而,鄧艾卻出奇制勝,從陰平小道直抵成都城下,劉禅被迫出降,蜀漢至此滅亡。
蜀漢滅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治上的原因,也有經濟方面的因素,總而言之蜀國的國力有限。不過,在軍事防禦方面,姜維确實犯了不少錯誤。姜維雖然是個失敗者,但他仍然效忠蜀漢,甚至為此獻出了生命,“姜維之心,始終為漢,千載之下,炳炳如丹”。
參考資料:1.《三國志》;2.《資治通鑒》;3.《中國古代戰争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