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衆網·海報新聞記者 蔣松群 林鵬 見習記者 阚秋晨 寇曉晨 蔡相瑩 臨沂報道
一塊木頭,一番旋轉,一筆彩繪,一個個色彩鮮豔、制作技巧的木旋玩具便制作完成,虎頭棒槌、燕車、鳥車、不倒翁、京劇臉譜、花籃、把拉頭子、攆鑽子……各式各樣,極具鄉土氣息。6月4日下午,由大衆網·海報新聞與遠通集團臨沂國華、寶華一汽奔騰4S店主辦,臨沂市體育攝影協會協辦的“追臨沂‘沂起’奔騰·尋找臨沂文化符号”活動,走進郯城縣港上鎮樊埝村,于郯城木旋玩具第十五代傳承人樊繼美的精工細作中,領略守藝人們的執着堅守與獨特匠心。
走進樊繼美的院内,一股淡淡的原木味道撲鼻而來,迎面是一台上了年紀的旋床,機床附近堆積着滿滿的原材料、半成品,随處可見的木屑和木沫,也無不彰顯着主人的忙碌。右手小院子裡,樊繼美的妻子和小孫子正在一筆一劃對木旋玩具進行上色,有說有笑卻又聚精會神,手上動作絲毫未見減緩。穿過小院子走進樊繼美的“秘密基地”,牆櫃和架子倚牆而立,嘩啦棒槌、不倒翁、響蛋、鳥車、木陀螺、高低棒人、燕車、大刀、寶劍等整齊排放,讓人應接不暇,卻又新奇不已。“這些小玩意幾乎全是我做的。”71歲的樊繼美,出生于木旋玩具技藝制作世家,自幼跟随爺爺和父親學習并制作木旋玩具,從此便開始60多年的執着堅守。
60年的執着堅守,40年的“老夥計”陪伴。“走走走,帶你們去看看我的老夥計。”樊繼美帶領記者再次回到木旋機床前,講述着自己與老夥計的“半生緣”。當時,旋坯一直采用古老的腳蹬旋床,費時費力,不好控制。上世紀80年代,工藝禮品廠開展了一次以引進新技術為主的生産工具的變革,樊繼美的老夥計便開始長達40多年的陪伴。“浩洋,幫爺爺把眼鏡拿來。”一陣小跑,小孫子為樊繼美取來眼鏡,又再次坐回奶奶身邊繼續着未完成的彩繪工作。“傳承傳承,這就是傳承。”樊繼美指着小孫子向大衆網·海報新聞記者說到,滿臉都是自豪與寵愛。樊繼美随手扯過衣角擦了擦眼鏡,便開始向記者展示他與老夥計的默契合作。隻見樊繼美彎腰拿起一塊木料放在機器上夾好,待木料開始飛速旋轉之時,左手持車刀頭,右手持車刀尾,旋木聲起,木屑飛落,一個高低棒人的身形便隐隐出現。沒有言語交談,隻是默默陪伴,這一伴便是40多年。
從藝多年的風風雨雨,樊繼美在保護傳承傳統玩具的同時,不斷創新其種類、原料、制作工具,為木旋玩具的傳承發展注入一波又一波的新活力。在旋坯上,樊繼美改變以往挖空、鑽眼工具,大大提高了生産效率。與此同時,樊繼美發現原來使用的染料質量太差、極易掉色,經過無數次試驗,他最終選擇用油漆進行彩繪,在極具色彩感的同時,延長保存時間。樊繼美還設計了一些如京劇臉譜、木偶人、西遊記人物、火箭等現代樣式和胡桃人等國際題材的木旋玩具,緊跟時代潮流,将木旋玩具“旋”出新花樣。
多年無言堅守,多年持續創新,樊繼美将一塊塊木材變木為寶,将祖輩傳承的制作技藝代代創新,旋出新花樣,旋出新風采。正如一汽奔騰在傳承并升華一汽優良的品質基因的同時,堅持創新導向,在創新中實踐,在實踐中創造,擁抱時代、擁抱變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