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字中證道。——唐淚
毋庸置疑。
香港無線電視台的十大勁歌金曲頒獎禮,是推動香港樂壇登臨巅峰盛世的最強推手。
雖然總有人說,十大中文金曲才是公正、客觀和權威的。
也有人講,以播放率為統計标準的叱咤樂壇頒獎禮才更有參考價值。
但在十大勁歌金曲的八面威風跟前,無人能夠争鋒。
這個盛況橫跨了上個世紀的八十和九十年代。
而其中有個獎項,隻屬于真正的巨星級歌手,且在2000年之後,再無巨星。
這就是一個時代的風起雲湧。
那當然就是「最受歡迎男歌星獎」,從誕生之日起就萬衆矚目。
能在量級上和它平分秋色的獎項隻有一個,金曲金獎。
金曲金獎來自年度入圍十大金曲歌曲的其中一首,且與詞曲和唱功三者質量相關聯。
而對比兩個獎項會發現。
最受歡迎男歌手獎側重綜合優勢,比如必須有大熱歌曲和較佳質量,影視歌及廣告、演唱會等綜合成績的優越表現會作為參考标準,而金曲金獎則偏重技術面,标準相對單一。
比如首先以譚詠麟和張國榮為例。
譚詠麟1984年~1987年連續四年奪得最受歡迎男歌手獎,其中1984年和1985年更是同時奪取兩個最高獎項在手,這是十大勁歌金曲曆史上絕無僅有的成績,而當短暫的“譚張争霸”落幕,就再沒有任何一個歌手能夠複現這個盛況。
1981年,譚詠麟憑《假如我是真的》奪得金馬影帝。
1984年在日本舉行“84年亞洲和平音樂會”,在香港紅磡體育館舉行六場演唱會,并赴新加坡及加拿大舉行巡回演唱會。
1985年在香港紅磡體育館舉行連續20場的“譚詠麟超白金演唱會,再與谷村新司、趙容弼在香港舉行“亞洲和平音樂會”。
1986年在香港紅磡體育館舉行20場“富士譚詠麟萬衆狂歡演唱會”,同年與成龍共同主演動作喜劇電影《龍兄虎弟》。
1987年在香港紅館連開17場個人演唱會,電影《龍兄虎弟》上映并奪得香港年冠兼破票房紀錄,插曲則是譚詠麟發行于1985年的專輯《暴風女神Lorelei》中的一首《朋友》。
這就是譚詠麟的巅峰四年,唱片、演唱會和電影,無可匹敵。
張國榮在1986年和1987年連續從譚詠麟手裡搶走金曲金獎。
而譚詠麟随即在1988年宣布不再拿獎,于是其後兩屆最受歡迎男歌手獎落入張國榮手中。
1986年,張國榮主演電影《英雄本色》奪得年冠并破票房紀錄。
1987年張國榮輾轉洛杉矶、舊金山、溫哥華等地舉行“美加不眠”北美巡回演唱會,之後又于巴黎、吉隆坡、新加坡、東京等地舉行演唱會,同年度主演電影《英雄本色2》和《倩女幽魂》,憑《英雄本色2》提名金像獎影帝。
1988年,張國榮成為第一位亞洲區百事巨星代言人,并在香港紅館連開23場演唱會,主演《胭脂扣》再次提名金像影帝。
1989年,張國榮作為香港歌手代表參加于英國舉行的亞洲流行音樂節;同年,張國榮宣布告别歌壇,并在香港紅館連開33場“告别樂壇演唱會”,随後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加拿大等國家舉辦了多場世界巡回演唱會。
這就是張國榮的聲勢漸起,同樣是唱片、電影和演唱會,無可匹敵。
從上面兩個例子應該能看出一些端倪。
如開篇所言,金曲金獎可以憑技術優勢競争,而最受歡迎男歌手獎必然是綜合聲勢的優勝。
接下來是天王年代的前夜。
1990年,劉德華憑《可不可以》在歌壇崛起,主演電影《天若有情之追夢人》大熱,張學友參演《笑傲江湖》獲得金馬最佳男配獎,主演電影《喋血街頭》提名金像獎影帝。
1991年,劉德華主演電影《五億探長雷洛傳》上下兩部及《至尊無上Ⅱ之永霸天下》,同年度開設了天幕電影公司,張學友則在香港、廣州、上海、北京等地舉行巡回演唱會,出演《倩女幽魂3:道道道》及《黃飛鴻之壯志淩雲》。
就同階段而言,劉德華在電影方面勝張學友,但唱片銷量和演唱會都不及。
而從1990年~1992年這三年情況分析,張學友明顯輸在“偶像力”上,譚張隐退之後的真空期,樂壇需要一位偶像力足夠的歌手撐場,毫無疑問劉德華就是最合适的人選。
1992年,四大天王列位。
而在1991年,黎明憑《是愛是緣》獲得了十大中文金曲IFPI香港全年銷量最佳大碟。
1992年,黎明舉行了20場世界巡回演唱會,之後在香港紅館首次舉辦10場演唱會,主演電影《神算》。
1993年,劉德華在香港紅磡體育館舉行20場“真我的風采演唱會”。
1994年,黎明舉行東南亞巡回演唱會并主演電影《都市情緣》。
這或許就是1993年、1994年和1995年這三年,黎明和劉德華在這個獎項上勝負手的原因,照樣離不開唱片銷量、演唱會和電影聲勢的組合。
到了1995年,張學友舉辦了一百場的世界巡回演唱會,總觀衆人數達200萬人次,創造了亞洲歌手舉辦演唱會場次的紀錄,獲得“全球銷量最高亞洲流行樂歌手”以及“全球銷量最高華人歌手“獎;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亞洲最有影響力的50位人物之一”。
所以到了1996年,無線順水推舟,歌神也拿了唯一一次最受歡迎男歌手獎。
1994年、1996年和1998年,郭富城在紅館逐漸發力,演唱會場次分别為16場、18場和25場,影路也從大量商業片模式變為減産高質,尤其1996年的《浪漫風暴》與1998年的《風雲之雄霸天下》引人矚目,更于1998年開啟了與百事可樂的正式合作。
于是他創造了四大天王同台期間的一個紀錄,連莊最受歡迎男歌手獎。
許冠傑可歸入另冊,他的地位和聲望不依賴于獎項。
而就譚張、四大天王而言,上述履曆的大緻複盤,應該就可以略加結論。
金曲頭籌是歌手實力的一個參考項,但并不絕對。
而最受歡迎男歌手獎,則是登臨樂壇之巅的巨星級男歌手的标志,且于2000年終止。
這就是關于香港樂壇和這兩個獎項的一孔之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