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橋:蘇州阊門外的一座橋。
插圖作者:王家豪
張繼,字懿孫。唐代詩人。與劉長卿、皇甫冉交好。其詩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興幽深,事理雙切。
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在一個深秋的晚上,途經蘇州,夜宿江船之中時,聽到寒山寺傳來的鐘聲引發了無限的羁旅愁緒。“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寫了月、烏、霜、天、江、楓、漁火、不眠的人……至少有八種景象,組成了一個凄冷、空靈、曠遠的意境。從“月落”可以知道這裡寫的是夜裡相對較晚時候的景象,夜半時秋霜的寒氣彌漫在空氣中,詩人在船中對着江邊的楓樹和江上的漁火憂愁難眠。上兩句詩人已經說出了自己的愁緒,所以後兩句詩人沒有直接寫愁,而是轉向寫寒山寺的鐘聲,這鐘聲裹挾着曆史的滄桑,來自于城外的古寺裡,它仿佛穿透了時空,才來到了詩人的船上,帶着曆史的氣息,回蕩着曆史的餘音。在這樣不眠的秋夜,對詩人來說這古老而又現代的鐘聲既是一種安慰,也是一劑引發更深愁緒的猛藥。此時的愁緒被鐘聲拉得更長,帶得更遠。
(鳴謝:上海江東書院)
書法:中央黨校教授 鐘國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