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節氣的含義是什麼,有何特點和習俗
文/@成長新視點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立冬節氣的含義,就是冬季開始、萬物收藏的意思。在此之後,萬物開始進入冬眠時節,專心汲取養分、養精蓄銳,等待來年立春之後,能夠更好地開花生長。
在中國古代,天文學家們把地球公轉的軌道稱為“黃道”,并且等比例分成24份,每個相隔15°,為此形成了24個節氣。地球在軌道上每運行15°,就對應一個節氣。
當太陽到達黃經225°時,為立冬節氣。中國以立冬為冬季的第一個節氣,具體時間為每年的11月7-8日。
立冬時節,太陽到達黃經225°,地球位于赤緯-16°19',北半球的太陽高度變小。從氣候上說,意味着風雨、濕度、氣溫等,自秋季向冬季轉變的節點之上。立冬過後,日照時間将繼續縮短,正午太陽高度繼續降低。
“立”是建立、開始的意思,“冬”是終了和萬物收藏的意思。這個時候,大部分地區秋季的農作物都已收割完畢,需要進入儲藏階段。天氣逐漸寒冷,動物們也開始準備過冬的食物,尋找冬眠的地方,好安穩地度過一個冬天。
為此,立冬的含義,就是冬季開始、萬物收藏的意思。
左河水《立冬》:“北風往複幾寒涼,疏木搖空半綠黃。四處修堤防旱澇,萬家曬物備收藏”。
作者通過寫實的手法,描寫了中國大部分地區的立冬節氣情景。尤其是,對人們抓緊進行農作物的收割收藏,及建設水利、農田工程等工作的情景,非常生動,真實、客觀地反映了立冬節氣的特征和含義。
立冬前後,我國大部分地區降水顯著減少,空氣一般漸趨幹燥,土壤含水較少,高原雪山上的雪也已不再融化。
立冬時節,中國所處的北半球太陽輻射越來越少,地表儲存熱量還有一定能量,這時雖不至于太冷,但氣溫會逐漸下降。為此,氣溫下降變化明顯,是立冬節氣的最大特點。
這個時候,中國的南北兩地,因南北緯度、太陽光照和海洋氣候影響的不同,随着冷空氣的加強,氣溫下降的趨勢明顯加快,主要氣候特點有熱帶氣流襲擾、入冬深秋易有霜霧、氣候下降變化明顯、華南秋夏兩季和華北初雪降水多樣等。
四、立冬節這天主要吃什麼。民以食為天,什麼時候都離不開吃,也會借各種節日,制作美食犒勞家人,慶祝豐收。
在山東滕州,立冬時節,有喝羊肉湯的習俗;在一些地方,有吃狗肉、羊肉等滋補食品的風俗;在江南水鄉,有立冬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
俗語說“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在我國北方,特别是北京、天津及長江以北大部分地區,立冬的時候,人們愛吃餃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