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雲:“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一個人經曆的事情越多,心中的煩惱也就會越多。如果不及時清理心中的煩惱,時間久了,心态就會被這些煩惱拖垮。
隻有及時讓自己的心态歸零,才能卸下沉重的負擔,輕裝上路。
有的人,對于曾經傷害過自己的人,耿耿于懷,念念不忘。
殊不知,如此做法,傷害的,不是曾經傷害過他的人,而是他自己。
有人說:“你要感謝曾經傷害過你的人,是他們讓你變得強大。”
去感謝傷害過自己的人,這顯然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合理的。
去感謝作惡者,哪有這樣的道理呢?
那麼,面對曾經傷害過我們的人,我們又該如何看待呢?
兩個字:放下。
選擇放下,不是因為要去寬容曾經傷害過我們的人,而是要放過自己。
别人傷害的,僅僅是過去的自己;如果自己耿耿于懷,那麼,傷害的,則是現在的自己。
一個人最大的善良,就是善待自己。
懂得善待自己,不跟往事較勁,不跟自己較勁,才能讓自己活得更加輕松而自在;
緊緊抓着往事不松手,不是在懲罰别人,隻是在懲罰自己罷了,這又何苦呢?
《了凡四訓》中說:“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今日種種,譬如今日生。”
隻有放下昨日種種之“煩憂”,方可迎來今日之新生。
作家韋娜說:“人生就像行走在海裡的船,所有的經驗在海嘯面前都是空白。
若你覺得隻有一個老船長就已足夠,或許下一場海風就能将你席卷到海的對岸。”
經驗是個好東西,可以讓我們更加容易地應對困難。
但是,經驗是有局限性的。
它會随着時間、地點、形勢的變化,而變得不再有用。
有的年紀大的人,總是喜歡對年輕人說:“我吃過的飯,比你吃過的鹽都多。”
可是,當年輕人聽從他們的“教誨”去做事的時候,卻可能會碰得“鼻青臉腫。”
這便是由于他們所聽從的經驗,已經過時了。
哲學上有一個術語,叫“經驗主義。”
經驗主義認為:感性經驗是知識的唯一來源,一切知識都通過經驗而獲得,并在經驗中得到驗證。
這便是過分擡高了經驗的作用。
一個人,隻有及時清空自己的杯子,不執着于過去的經驗,不斷觀察外界的變化,與時俱進,方可立于不敗之地。
古語雲:“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一個人,如果一旦取得了一點成就,就沾沾自喜,驕傲自滿,那麼,他前進的步伐,就會變得緩慢,甚至還會退步。
昨日之成就,隻能代表昨日的自己很優秀;如果因為昨日之成就,就懈怠自滿,那麼,換來的,必然是自己明日之平庸。
俗話說:“不滿足是向上的車輪。”
人生如逆旅,隻有不斷地向前行,才能看到更加奇絕壯絕的風景;如果躺在以往的成就上,裹足不前,就隻能是固步自封罷了。
成就,為我們帶來了狂喜的同時,也可能會成為我們奮力前行的拖累。
真正厲害的人,能夠不斷“歸零成就”,所以,他們才能夠輕裝上陣,不斷攀上一座又一座高峰。
結語:
李小龍說:“清空你的杯子,方能再行注滿。”
如果我們的生活中充滿了各種煩惱,那麼,不妨清空自己的“杯子”,把心裡的垃圾倒一倒。
一個人,隻有先把心裡的垃圾清理了,“活水”才有機會流進來。
願你我,都能有一份“歸零的心态。”
共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