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歡樂頌》裡的奇點,你怎麼看?
有一天,跟一個朋友聊到《歡樂頌》裡的奇點,朋友說:
“他是我這部劇裡最讨厭的一個人,差點因為他棄劇了!”
坦白說,我也不怎麼喜歡奇點這個人。理由如下:
1. 城府太深,工于算計奇點和安迪第一次見面,安迪是很坦蕩的,就直接約在了公司樓下,這等于把自己的坐标直接暴露了。
可是奇點,明明有豪車,卻坐地鐵來的。
兩人飯後告别的時候,還特意讓安迪知道自己是坐地鐵來的。
潛台詞是什麼?
“你看,我可不是有錢人,休想傍大款!”
2.不體貼,喜歡強人所難
當時,安迪被一個叫阿關囡的女人,在網絡上黑成了全民唾棄的小三。
作為绯聞男主角的奇點,他最着急做的是給安迪一個解釋,而不是去解決這件事,以最快的速度還安迪一個清白。
準确說,在奇點心裡,還自己一個清白,比拯救安迪脫離“苦海”更重要。
他做不到,但安迪的鄰居們做到了,當然,主要是靠古靈精怪的曲筱绡。
就在安迪喜獲清白,要回家感謝鄰居們的那一刻,奇點卻非要邀約安迪,在安迪婉拒後,還強人所難,完全不理解安迪當時急着要去“感恩”鄰居們的心情。
3.生活上無能、無趣
論事業,奇點白手起家,的确是一個成功人士。可是從生活的角度看,就有點讓人看不下去了。
他第一次把安迪邀請到自己家中,兩個人共同的晚餐,僅僅是一盤餃子。難以想象,跟這樣一個男人過日子,會是什麼滋味?
面對這一盤共計30個餃子,内斂理性的安迪,很知趣地吃掉了15個,并直接聲明,剩下的15個是奇點的。
面對那一刻的尴尬,奇點沒有去化解,反而“責怪”安迪太理性。
這完全是陌生人之間的交往和相處模式。
4.他的愛,不夠瘋狂。奇點的儒雅、内斂、克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都是優點。
可是,他的理性牽絆了他對安迪的愛,所以最後,當安迪開着車假裝要沖下去的時候,奇點害怕了,他覺得安迪是在犯“精神病”。
有人說,現在還有多少人愛得瘋狂?誰不是理性地有限度的去愛?所以很贊同奇點的做法。
但是,愛有很多種,一種叫奇點,而另一種叫小包總。
這後一種,因為愛是從内心深處生發出來的,已經擺脫了理性的桎梏,所以能不顧一切地去愛,去相信,去賭,更令人感到溫暖和感動,也更願意相信和托付終身。
跟奇點比起來,我覺得小包總挺讨人喜歡的,理由如下:
1.面對自己喜歡的女人,放下了所有的男人臭架子從一開始追求安迪,包奕凡都是“不要臉的”,簡直可以稱得上是“死不要臉”。
在海邊的度假酒店,愣是靠着一隻腳卡住門,還假裝受傷,住進了安迪的房間。
之後更是屢次遭到安迪的拒絕,卻不改初心,一如既往地帶着一臉的微笑,繼續表達愛意。
都說男人愛面子,那麼,如此不要面子的小包總,顯然更愛安迪。
2.微笑,激情,活力
在整部《歡樂頌2》裡,幾乎每一次小包總出場,他都是洋溢着滿臉的微笑,給人一種很放松的感覺。
面對冷靜克制的安迪,他也總能讓安迪“動”起來。比如騎着一輛摩托車帶安迪狂奔,比如帶着安迪去鄉下給孩子們做捐助。
因為孤兒的經曆,安迪的内心始終縮在一個角落裡,但是小包總,他能把安迪拉出來,拉到陽光之下,放松,微笑。
3.不讓過去的經曆決定現在的自己
同樣是混迹商場,包奕凡不是不懂得算計,但他把算計都用在了生意場上,面對安迪,隻剩下真誠和熱情。
有人為奇點鳴不平,說他白手起家,理性、工于算計,正是成就他的原因,言外之意,他工于算計也是應該的。
這可以稱之為“經曆決定論”。
這一邏輯并沒有什麼問題,我們每個人的經曆決定我們的現在,包括性格、内心狀态、價值觀等。
如果奇點的工于算計可以因為他的經曆被理解。
那麼,小包總的滿面笑容,則值得我們的掌聲。
因為他其實有一個名存實亡的家,多年目睹父母的痛苦婚姻,他完全有理由愁眉苦臉,有理由不相信愛情和婚姻,在男女關系中做一個端着架子的“被動者”。
可是他沒有。
以上所有,僅僅個人觀點,我知道,很多朋友會有不一樣的看法,但是,别着急着“罵我”。
我們常說,一千個人眼裡,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其實,在一千個人眼裡,也會有一千個包奕凡,以及一千個奇點。
對于小包總,有人覺得他熱情洋溢,有人覺得他油膩。
對于奇點,有人覺得他世故、算計,過于理性,有人又覺得他儒雅、克制。
面對同樣的人和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喜好和看法,這實在是太正常了。
不過,我們在為自己的喜好發聲的同時,是不是可以不去诋毀和污蔑别人不同的選擇呢?
要知道,面對同一件事,或同一個人,我們每個人在發表看法的時候,都是自帶偏見的。
這偏見來自于:
1. 性别以男人出軌為例,男女的看法截然不同,男人多半持寬容和理解的态度,而女人,大多都是深惡痛絕的。
這是個人觀點受制于性别的最好例證。
2.性格以小包總為例,外向、豪放,有點痞痞的小包總,有人說他油膩,這一點問題也沒有。但我相信,說他油膩的一定不是跟小包總一樣性格的人。
再舉例來說,一個安靜性格的人,會說一個活潑的人鬧騰,而在這個活潑的人眼裡,那個安靜性格的人,極有可能是無趣的。
心理學上講,人類都有一些基本的偏好,都喜歡相似的人和事,因為可以帶給自己安全感。
3.喜好在選擇男朋友、老公這件事兒上,每個女人就是有自己莫名其妙的喜好,或許就是“第六感”吧!
有人就是喜歡“奇點”式的男人,彬彬有禮,冷靜克制,有人就是喜歡“包奕凡”式的,痞痞的,壞壞的,會哄人,會暖人。
所以,既然都是說不清楚的“第六感”,喜歡自己的喜歡,也尊重别人的喜歡,就挺好。
4.經曆相似的經曆,會更容易帶來理解。
奇點白手起家,的确很不容易,所以同樣在社會底層摸爬滾打過的人,會覺得奇點的“世故、功利”是理所當然的,是完全可以被理解和接納的。
有人指責包奕凡生活太安逸,作為一個富二代,他的路其實是被父母鋪好的。
不能否認,确實是這樣。
但這,真的可以成為我們指責他的理由嗎?
其實,無論奇點白手起家的“艱難”,還是包奕凡從小被安排的“容易”,都不是他們自己選擇的,都隻有接受的份兒。
從這個角度講,沒有誰,應該被責難。
5.思維的複雜和混亂如上,面對同樣的人和事,不同的人,因為性别、性格、喜好和經曆這些因素,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看法的不同。
更變本加厲的是,很多人在表達對一件事或一個人的看法的當時,他的思維還極可能是複雜而混亂的。
有人說:
“我讨厭小包總,主要因為他是楊爍演的。”
他讨厭的究竟是楊爍,還是小包總呢?
有人說:
“你們為什麼不喜歡奇點啊?祖峰演繹得多好啊!”
他喜歡的,究竟是奇點,還是祖峰呢?
還有一位朋友說:
“把演繹奇點的演員換成靳東,你試試還有人讨厭他嗎?”
不得不說,這顯然是很清醒、理智的一問,意識到了角色和本尊的區别。但很多人,并沒有做到。
其實,我們很多人,都很難“簡單”地去讨論一件事,就是那種純粹的、嚴格的“就事論事”。
作家慶山說:
“脫離性别和身份的溝通,是人與人之間應該抵達的深度。”
到什麼時候,我們能夠抛下性别、性格、經曆和個人“第六感”等所有這些因素,去評價一件事、一個人的時候,我們就真正成熟了。
我對小包總的喜歡,對奇點的不喜歡,是我的“偏見”。
而一些人,對奇點的喜歡,對小包總“油膩”的讨厭,實際上也是他們的“偏見”。
既然都是“一己之見”,其實都沒有資格去指責對方是錯的。
沒有對錯,隻有不同。有一個著名的心理學效應叫“證實偏見”:人往往會為自己的立場而去辯護,選擇性的收集證據,選擇性的解讀證據。在這一心理學效應的驅動下,隻會有一個結果:
自己相信和喜歡的,會越來越相信和喜歡。
這樣真的好嗎?
如果僅僅是喜歡也就罷了,偏偏還有很多人,因為自己的喜歡,而去指責甚至侮辱别人不同的選擇。
所以,消除偏見仍然是我們應該努力的方向。
怎麼消除偏見呢?從社會學和心理學的視角看,可以從這三個方面去嘗試:
1.再社會化每個人從小大到,都會在特定的文化環境中,去習得自己的知識、能力、價值觀等,使得自己成長為一個适應社會的“社會人”,這個過程,就叫做“社會化”。
人活到成年,基本上也都完成了自己的社會化,形成了自己固有的價值觀念。而這些觀念,并不容易改變。
就像一個認為小包總油膩的人,他其實很難改變自己的觀點,去真心覺得小包總是熱情真誠的。
“再社會化”,就是一個抛棄舊有的價值觀和行為模式,重塑的過程。這是消除偏見的有效方式,不容易實現,但仍值得期待。
2.擴大視野井底之蛙,不會相信天空的廣闊。
一個人的視野越寬闊,見識過的“大千世界”越多樣化,他也會對自己可能持有的偏見有更大的警覺,從而避免自己再次掉進偏見的陷阱裡。
3.直接接觸直接接觸是消除偏見最高效的辦法。
在電影《綠皮書》中,白人司機和黑人鋼琴家之間,原本有着很深的偏見,尤其是白人司機對黑人鋼琴家,覺得黑人是低等的,盡管這個黑人是一個成功人士,這個白人都不屑于去給他當司機。
可是,在這個司機和雇主共同“出遊”了一段時間後,他們竟然神奇地改變了對彼此的看法,成為了赤誠相見的摯交。
偏見,基本上都是基于表面的信息和自己的感覺得出的,而直接接觸,能讓彼此看到更加真實的自己。
我喜歡小包總,而你卻讨厭他,沒關系。
你喜歡奇點,我卻不喜歡他,也沒關系。
不妨就讓我們,繼續喜歡着自己的喜歡,但同時,也尊重别人不同的選擇。
偏見,常常帶來矛盾和沖突,而尊重,會讓我們這個世界更美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