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繼續欣賞楊載的《詩法家數》,昨天說了登臨之詩,今天看看楊載對于贈别之詩的解讀。
前面兩部分,第一段說贈别詩内容上的區别;另一段解讀七律四聯的安排,如何各司其職,組合成篇。
第三部分,以杜甫《送路六侍禦入朝》為例,學習其七律章法變化的妙處。
1、贈别之詩,當寫不忍之情,方見襟懷之厚。
贈别的詩,第一等要事是表達自己的“不忍分别”的态度,這樣顯得大度與忠厚。白居易有一首詩雖然沒有寫贈别,但是常被人認為有幸災樂禍的意思。
《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其日獨遊香山寺)》
禍福茫茫不可期,大都早退似先知。當君白首同歸日,是我青山獨往時。
顧索素琴應不暇,憶牽黃犬定難追。麒麟作脯龍為醢,何似泥中曳尾龜。
甘露寺之變時,白居易的對頭王涯等人被殺,而白居易卻在洛陽悠閑地暢遊山水。這首詩被認為白居易不太厚道,宋人的《詩人玉屑》中說:
章子厚謂不然,樂天識趣最淺狹,謂詩中言甘露事處,幾如幸災。雖私仇可快,然朝廷當此不幸,臣子不當形歌詠也,如“當公白首同歸日,是我青山獨往時”之類。
所以作詩首先要注意的是立意要正,盡量避免這類瓜田李下的嫌疑。切記,溫柔敦厚是詩家之本。
2、然亦有數等,如别征戍,則寫死别,而勉之努力效忠;
《送康祭酒赴輪台》(唐·曹唐):
灞水橋邊酒一杯,送君千裡赴輪台。霜黏海眼旗聲凍,風射犀文甲縫開。
斷碛簇煙山似米,野營軒地鼓如雷。分明會得将軍意,不斬樓蘭不拟回。
曹唐是唐朝最有名的遊仙詩人。
不過,曹唐這首贈别詩回到了現實中。整首詩寫得激情澎湃,詩人勉勵好友建功立業:“不斬樓蘭不拟回”。
3、送人遠遊,則寫不忍别,而勉之及時早回;
《送徐浩》(唐·牟融):
渡口潮平促去舟,莫辭尊酒暫相留。弟兄聚散雲邊雁,蹤迹浮沈水上鷗。
千裡好山青入楚,幾家深樹碧藏樓。知君此去情偏切,堂上椿萱雪滿頭。
椿萱,椿樹和萱草,代指父母。
堂上椿萱雪滿頭,意指父母皆老。《論語·裡仁》篇中寫到:父母在,不遠遊。言外之意是,希望好友能順利早日歸家,孝敬雙親。
4、送人仕宦,則寫喜别,而勉之憂國恤民,
《醉送李協律赴湖南辟命因寄沈八中丞》(唐·白居易):
富陽山底樟亭畔,立馬停舟飛酒盂。曾共中丞情缱绻,暫留協律語踟蹰。
紫微星北承恩去,青草湖南稱意無。不羨君官羨君幕,幕中收得阮元瑜。
送人仕宦,有貶有升,貶官要寬慰,升官則要祝賀。
白居易這首詩中另有其境,說自己不羨慕李協律赴湖南做官,而羨慕他的麾下有才人輔佐。這是
5、或訴己窮居而望其薦拔,如杜公唯待吹噓送上天之說是也。
杜甫《贈獻納使起居田舍人澄》:
獻納司存雨露邊,地分清切任才賢。舍人退食收封事,宮女開函近禦筵。
曉漏追飛青瑣闼,晴窗點檢白雲篇。揚雄更有河東賦,唯待吹噓送上天。
田澄在全唐詩中存詩一首:《成都為客作》杜甫這首詩可能是田澄離開成都時所做。
漢成帝時,揚雄得到同鄉楊莊推薦,入奏《甘泉》、《河東》等賦,從此入仕。杜甫這首詩,先誇耀對方,然後自比布衣揚雄,希望對方可以推薦自己: 唯待吹噓送上天。
6、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寫一時之景以興懷,寓相勉之詞以緻意。
王維這首絕句《渭城曲》家喻戶曉,托酒以将意、寫景以興懷,隻是結尾過于悲觀: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前面介紹的七律《醉送李協律赴湖南辟命因寄沈八中丞》、《送徐浩》、《送康祭酒赴輪台》均屬于”托酒以将意“這一類。
杜甫七律《送路六侍禦入朝》,也是托酒将意、寫景興懷的名篇:
童稚情親四十年,中間消息兩茫然。更為後會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
不忿桃花紅勝錦,生憎柳絮白于綿。劍南春色還無賴,觸忤愁人到酒邊。
這是送别詩的經典之作,妙在章法的多變。老街會在第三部分解讀一下這首詩。
二、七律送别詩的四聯安排
七律或者五律的四聯安排,可見詩人章法的布局安排。楊載下面這一段話,可以看作七律四聯最常用的應用公式:
第一聯叙題意起。第二聯合說人事,或叙别,或議論。第三聯合說景,或帶思慕之情,或說事。第四聯合說何時再會,或囑付,或期望。于中二聯,或倒亂前說亦可,但不可重複,須要次第。末句要有規警,意味淵永為佳。
1、第一聯叙題意起
高手作詩,第一聯未必“叙題意起”,不過也有很多人就題而起,例如上面舉例的《送徐浩》第一聯:
渡口潮平促去舟,莫辭尊酒暫相留。
2、第二聯合說人事,或叙别,或議論。
弟兄聚散雲邊雁,蹤迹浮沈水上鷗。《送徐浩》第二聯
兄弟之間的聚散,如同雲中的鴻雁,遊子的蹤迹,如同水面上沉浮不定的鷗鳥。這種說事,是采用了比喻方式的議論。
3、第三聯合說景,或帶思慕之情,或說事。
千裡好山青入楚,幾家深樹碧藏樓。《送徐浩》第三聯
這一聯寫景,不過不一定是眼前景,可能是徐浩目的地的景物,詩人用想象寫出。
4、第四聯合說何時再會,或囑付,或期望。末句要有規警,意味淵永為佳。
知君此去情偏切,堂上椿萱雪滿頭。《送徐浩》第四聯
這裡沒有說何時再會,而是寫了徐浩父母望歸的殷切。 堂上椿萱雪滿頭,有規警之意。詩人不是直筆寫父母的期盼和“父母在、不遠遊”的古訓,而是用逼真的意象委婉道出,意味淵永。
5、于中二聯,或倒亂前說亦可,但不可重複,須要次第。
中間二聯,一聯側重寫景,另一聯就要側重抒情議論,注意二聯不要重複。次第,表示順序,詩人要注意,根據語境安排二聯情景表達的順序 。
三、杜甫贈别詩 複雜而精妙的章法
上面一段楊載的話,講了七律或者五律四聯的常見章法。但是詩人們未必都喜歡循規蹈矩墨守成規。
例如剛才提到杜甫的這首七律《送路六侍禦入朝》, 其章法就令人眼花缭亂。
1、第一聯插入突兀
童稚情親四十年,中間消息兩茫然。《送路六侍禦入朝》第一聯
第一聯并不點題,而是劈頭插入議論抒情,說自己和路六侍禦是分别四十年的故交。
2、第二聯 點題與惜别
更為後會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送路六侍禦入朝》第二聯
第三句的意思,往往在常人的尾句,不知道以後相逢在何時何地。
第四句的意思,一般出現在常人的首聯中,第四句點題是很少見的用法:忽漫相逢是别筵。
3、第三聯寫景,化俗為雅,境界全出
不忿桃花紅勝錦,生憎柳絮白于綿。《送路六侍禦入朝》第三聯
桃花紅勝錦, 柳絮白于綿。這十個字,通俗平常。但是加了不忿、生憎二字,是不是讓大家想起這段話:
“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而意境全出”;“雲破月來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王國維《人間詞話》 )
不忿、生憎,在寫景中融入了詩人的情感,可謂點鐵成金、化俗為雅,而且化靜為動、融情于景,“境界全出矣“。
4、第四聯
劍南春色還無賴,觸忤愁人到酒邊。《送路六侍禦入朝》第四聯
劍南春色還無賴,收第三聯的”桃花紅勝錦, 柳絮白于綿。“
觸忤愁人到酒邊,收第三聯的”不忿、生憎“。
第四聯,本該和第三聯成為這首詩的中間二聯,但是杜甫章法奇特,不走尋常路。
如果用普通的四聯布局來寫這首詩,先不考慮七律的格律規則,其内容的表達次序是這樣的:
童稚情親四十年,忽漫相逢是别筵。不忿桃花紅勝錦,生憎柳絮白于綿。
劍南春色還無賴,觸忤愁人到酒邊。更為後會知何地,.........消息兩茫然。
結束語
簡單總結一下。贈别之詩要注意點題,大多數七律在首聯點”送别“之意。中二聯,一聯寫送别之時的景物,景物可實可虛,一聯抒情論事。尾聯結束時寫祝福、寫期望、寫惋惜、寫同情。
但是詩法多變,作詩不必固守成規。如同學習書法一樣,先臨帖,然後求變。
切記,詩人以溫柔忠厚為本,立意要正。不要尖酸刻薄,更不要不要令人”誤解“自己尖酸刻薄。
結束時,錄入老街以前寫過的一首七律《贈宗源歸鄉》:
離亭屬酒餞宗源,未必蕭何最識韓。 故裡桃源桑竹美,異鄉明月客衣單。 舍舟已倦江湖惡,讓子無争天地寬。 他日東山如有意,何妨燕市再登壇。
@老街味道
詩詞創作小知識|古人總結的七律之法,怎樣寫好登臨之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