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有冬補,夏有夏補,夏令之補,黃鳝為首。因為黃鳝經過春季的覓食攝生,到夏季圓肥豐滿,肉嫩鮮美,營養豐富,不僅食味好,而且對各種身體狀況的人都具有滋補功能。因此,民間有“鳝賽人參”之說。
黃鳝又名鳝魚、長魚,形似長蛇,是一種生活在湖裡、池塘、稻田中的野生穴居魚,也是一種産于淡水的無鱗魚。民間稱鳝魚、甲魚、泥鳅、烏龜為“四大河鮮”。
國家黃鳝地理
黃鳝入馔至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明代宋诩在《甯氏養生部》中,即載有迄今仍盛傳于市井的“蒜燒鳝”。不過那時是黃鳝劃肉成線,加蒜、酒、糖、鹽、醋炒制成,不似現在本幫菜那樣用切成段的黃鳝,與糖、酒、醬油、蒜瓣燒得濃油赤醬。以黃鳝為原料制成的菜肴,各幫都有自己的特色。
全國鳝肴不下百餘種,尤其是江浙一帶的名廚高手,最擅長做鳝魚菜,食後不無令人傾倒。
以“江南面王”著名的杭州市奎元館就有久負盛名的“蝦爆鳝”面食,甬菜“甯式鳝絲”,湖州的“辣精鳝絲”,都是浙江省的名菜。
南京名菜“炖生敲”就是用木棒敲出鳝骨使之脫節,爾後先炸後烹,其特點是酥而不碎,油而不膩,口味極佳,是太湖遊船中必備的菜肴。無錫“梁溪脆鳝”,入口時香、脆、甜、糯,别具風味。
梁溪脆鳝又名無錫脆鳝(圖片來源網絡,侵删)
還有肉嫩味濃的徽菜“炒鳝糊”,川菜“幹唏黃鳝”和“龍眼鳝魚”,湘菜“嫩子鳝絲”和“皮條鳝”,蘇菜“紅燒鳝段”和粵菜“炯飄鳝卷”等等。
紅燒鳝段
以黃鳝作主料的菜肴各地都有“拿手”品種,也都具有地方風味,脍炙人口。杭菜中鳝類菜也很多,“生爆鳝背”、傳說菜“椒鹽鳝片”,以及近年發掘的南宋菜“武林熬鳝”,大凡喜歡吃黃鳝的都可以去品嘗。
黃鳝受人獨寵的秘密
每百克鳝肉中含蛋白質18.8克,脂肪0.9克,還含有磷、鈣、鐵、維生素、核黃素和尼克酸等多種營養成分,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的優良食品,更是病後體虛、身體羸弱、營養不良者的上好滋補品。
鳝魚甘溫、無毒,具有補虛損、除風濕、強筋骨的功效,可用于氣血兩虧、體弱消瘦、腎虛腰痛、虛勞咳嗽、濕熱身癢、腸風痔漏、子宮脫垂等症。據《本草拾遺》中載:“補虛損,婦人産後露淋漓,血氣不調,羸瘦,止血,除腹中冷氣腸鳴。”《食療本草》中也載:“補五髒,逐十二風邪患濕氣、惡氣。”
現代藥書記述,鳝肉補中益血,治虛損,有除風濕,強筋骨,消渴止痢,去風祛疳之功能。
夏吃鳝
食黃鳝治陽痿
鳝魚與金針花菜同煮,調味後,每日佐餐食用。可治療陽痿無力。
食黃鳝調血糖
鳝魚肉鮮味美,深受人們喜愛,它含有蛋白質18.8%,脂肪、鈣、磷、鐵、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等豐富的營養成分。現代醫學對黃鳝藥用進行了研究,從黃鳝中提取一種“黃鳝魚素”,再從此魚素中又分離出“黃鳝魚素A和黃鳝魚素B”,這兩種物質具有顯著降血糖作用和恢複調節血糖的生理機能作用,因此,黃鳝是糖尿病人較理想的食品。
食黃鳝治體虛
鳝魚500克,去骨切絲,當歸、黨參各15克(裝入紗布袋),同煮湯,用蔥、姜、食鹽調味食用。有補益氣血,滋養強壯作用。适用于久病體虛,疲倦無力,清瘦等症。
食黃鳝治腰痛
取黃鳝250克,用豬腰(切花)一個同煮,湯中放少量鹽,吃食物飲汁,連食幾次,老年人或病後體弱、腿軟無力者,可用活鳝魚1500~2000克,放清水中喂養數天後再穿起曬幹,碾末,每次10克,日服一次,長期服用可強筋健骨。
食黃鳝治内痔
黃鳝煮熟食,治内痔出血、氣虛、脫肛、婦女勞傷、子宮脫垂,可補氣固脫。食黃鳝補氣血黃鳝一大條去内髒,瘦肉100克,黃芪15克,同煮湯,用适量食鹽調味食用。有補益氣血作用,适用于氣血兩虛引起的頭暈眼花,全身無力,心悸氣短等症。
食黃鳝祛濕毒
取枸杞子20克,西瓜皮100克,黃鳝150克,紹酒20克,白糖30克,素油50克為原料。将西瓜皮切塊,絞成汁液;黃鳝去骨,切薄片;枸杞子去雜質,洗淨。把鳝魚放入盆内,加入西瓜汁液、紹酒、白糖拌勻。炒鍋置中火上加入素油,燒六成熟時加入黃鳝、蔥花,炒至熟透即成。每日吃1次,佐餐食用。有清熱解毒,祛濕毒消腫的功效。
食黃鳝治疳積
黃鳝1條,去内髒,加雞内金6克,加水蒸熟,用适量醬油調味食之,治小兒疳積。
特别提醒
黃鳝在補充營養、平衡營養、健體強筋、增強抗病力等方面具有的特殊價值。但吃黃鳝不宜過量,腸胃欠佳的人更應慎食。而黃鳝由于死後會産生毒素,容易引起食物中毒,所以死黃鳝切不可食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