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是一個演員。”
來源/電影《喜劇之王》截圖
“就算你一定要叫我跑龍套的,也不要加個‘死’在前面吧。”
來源/電影《喜劇之王》片段
看過電影《喜劇之王》的,肯定都對這兩句經典台詞印象深刻。片中,周星馳飾演的尹天仇熱愛表演卻始終不得志,盡管如此,他依然堅定地認為自己是一個“演員”,并希望能獲得别人的尊重。可在世人眼裡,尹天仇不過是一個做着“演員夢”卻認不清現實的“死跑龍套”。
那麼問題來了:“龍套”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有人會瞧不起“跑龍套的”?
其實,“龍套”是傳統戲曲中扮演兵卒、夫役等群衆角色的統稱,也叫“文堂”。一般四人為一堂,以示人員衆多,起助威和烘托聲勢的作用,由于其所穿戴水袖的龍套衣而得名。在舊戲班中,龍套雖然是不太受重視的雜行,但卻是舞台演出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幾乎每場戲都得有人跑龍套。
京劇中“龍套”,也被稱為“打旗的”。來源/網絡
唐以後,“跑龍套的”才漸漸成為一個帶有貶低意味的稱呼。相傳,唐太宗李世民稱帝後,吸取了前朝隋炀帝苛政虐民、葬送江山的教訓,想要任賢納谏。一次朝見文武大臣時,他希望群臣能多給自己提提意見。可大臣們都怕觸怒龍顔,唯唯諾諾不敢多言,翻來覆去都是那兩句無用的場面話。
李世民見大家都敷衍了事十分生氣,但他面上不顯,而是安排優伶進宮來唱了“一出好戲”。當戲台上演到十多個随從圍着當官的轉時,李世民若有所指地說,台上那些跑來跑去的龍套,一直閉口不言到底有什麼用,幹脆别上場算了!滿朝文武聽後,都知道太宗是借演戲來指責衆卿,連忙表示日後一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不當“跑龍套”的人物。從此,“跑龍套”這個詞就流傳開來,用來形容那些常圍着别人轉、給别人幹雜活的人。
影視劇中的“群衆演員”和“龍套”的作用非常相似。他們是在影片中扮演群衆的演員,一般作為主要表演者的環境背景出現,如路人、士兵等等。這些群衆演員多是臨時受攝制組雇傭或邀請的非職業演員,通常沒有台詞。因此,就像“片場吉普賽人”“無聲配角”“臨時演員”等稱呼一樣,“跑龍套的”也漸漸成為對“群衆演員”的一種戲稱,甚至比“群衆演員”的說法更廣為人知。
2009年,電影《風聲》動用五千名群衆演員進行拍攝。來源/網絡
從專業劃分看,群衆演員屬于演員的範疇;可在很多人看來,能露臉、有“表演”的才是演員。《喜劇之王》裡的尹天仇混迹于片場,随時等待着“撿鴿子”——但這種能被臨時接到的角色往往不需要什麼演技——不論是出場就被殺死的神父,還是滿臉血污的屍體。
來源/電影《喜劇之王》截圖
如此說來,尹天仇自認為是“演員”,沒有問題;可人們稱尹天仇為“跑龍套的”,也并沒有錯。隻是尹天仇将“跑龍套”視為成“角”前的積澱,是從小演員向着知名演員努力;其他人卻覺得他很難有出頭之日,因而生生将“龍套”和“演員”區分開來。
01、戲如人生:跑龍套的周星馳今天的我們都知道,周星馳從龍套逆襲成了主角,創造了香港電影史上的一個時代。其實,他所參演的龍套經曆,遠比我們想象得要多,比如——
周星馳出現在電視劇《上海灘》中,作為“活動背景”,他隻有極其模糊的半張臉。
1981年,周星馳接連出演了好幾部影視劇,觀衆終于可以漸漸看清他的臉。
《女娲行動》裡,周星馳有了近景鏡頭,但可惜的是,他幾乎沒露正臉。來源/網絡
《IQ成熟時》中,周星馳依舊無名無姓,但青澀的面龐或許能讓人有些印象。
1982年是周星馳的“龍套大年”,他在《天龍八部》《蘇乞兒》《香城浪子》《獵鷹》《萬水千山總是情》中都有出鏡。但這些角色,無一例外,都沒有掀起什麼水花。
《蘇乞兒》中,周星馳飾演一位路人,隻有一閃而過的畫面。
《獵鷹》中,作為“背景闆”的周星馳差點要被擠出鏡頭。來源/網絡
了解周星馳的人,應該都聽過“宋兵乙”的故事。1982年,《射雕英雄傳》開拍,周星馳幸運地得到了一個士兵的角色,要被梅超風一掌打死。
開拍前,他主動跟副導演商量:“我可不可以用手擋一下九陰白骨抓,第二掌再死?”副導演覺得太浪費時間,并沒有理會。等到正式開拍時,周星馳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被拍死的瞬間,做一個“啊”的表情。如果把這個鏡頭放慢,你會發現:即便是一個“死跑龍套”,周星馳也努力想要“死出個花樣”。
周星馳劇照。來源/電視劇《射雕英雄傳》
可即便如此認真,周星馳依舊籍籍無名。從訓練班畢業後,他一邊擔任兒童節目《430穿梭機》的主持人,一邊輾轉各個片場,等待着任何一個出演的機會。
這些幾乎沒有台詞、沒有名字,甚至沒有正臉的龍套,周星馳一跑就跑了6年,一度隻能依靠母親接濟才能勉強度日。後來,當被問起對那些年龍套生涯的感受時,周星馳說,被罵被嘲笑都是家常便飯,“比如我問導演可不可以這樣子?導演說,‘算了,都看不見你,走開。’我印象很深的就是每天都在等,但是不知道自己在等什麼。其實應該是等機會吧。一年一年地等,一天一秒鐘地等。最後快要‘死’的時候了,終于有機會了,才發現其實這不是機會,完全是個誤會,于是接着等。”
經過多年的積澱,周星馳終于能夠接一些鏡頭較多的角色,演技也從青澀走向成熟。1988年,他迎來了演藝生涯的轉機。那一年,他經人引薦出演了李修賢拍攝的電影《霹靂先鋒》,并一舉摘下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終于迎來了屬于自己的鮮花和掌聲。
接下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關于“星爺”的成功與輝煌,關于周星馳的無敵與寂寞。
02、潛龍在淵:TVB藝員訓練班周星馳都要跑龍套的年代,香港影視界可謂是“星光璀璨”。如果認真考古,你會發現,任何一部老片裡都是卧虎藏龍。
梁朝偉主演的電視劇《再見十九歲》中,周星馳、吳鎮宇都是龍套角色。來源/網絡
其中一個經典例子,就是擁有堪稱“史上最強龍套陣容”的83版《射雕英雄傳》。1983年5月播出時,這部武俠劇曾掀起萬人空巷的收視狂潮。“依稀往夢似曾見……”的音樂一響起,就會勾起一代人的集體記憶。但當年追劇的觀衆可能不會想到,他們壓根沒有留意的某些“小龍套”,竟然成為日後炙手可熱的“大明星”。
未來的金馬獎影帝吳鎮宇和周星馳一樣,輾轉很多劇組跑龍套。在《射雕英雄傳》裡,我們可以看到這對“難兄難弟”:周星馳扮演之前說過的“宋兵乙”,吳鎮宇則一人分飾多角,到處打着醬油——一會是看門的,一會是丐幫小乞丐,一會又成了村民。
吳鎮宇。來源/電視劇《射雕英雄傳》
相比之下,劉嘉玲的戲份更是少得可憐。《阿飛正傳》中風情萬種的“梁鳳英”,這個時候還相當青澀,身為華筝公主的侍女,她隻有一句台詞:“驸馬爺醒了”。
劉嘉玲的戲份。來源/電視劇《阿飛正傳》
喜歡看港劇的小夥伴,一定對歐陽震華不陌生,在很長一段時間内他都算是TVB的當家男星,塑造過很多經典角色。不過,當年的他也隻能在《射雕英雄傳》裡扮演一個沒有名字的家丁。
歐陽震華。來源/電視劇《射雕英雄傳》
這些演員當年沒什麼名氣,他們最大的共同點就是曾在“TVB藝員訓練班”學習過。細數一下,劉德華、周潤發、劉青雲、梁家輝、吳孟達、任達華、古天樂等人,也都是從那裡畢業的。
周潤發、鄭少秋、吳孟達等人,都曾是TVB第三期藝員訓練班的學生。來源/網絡
03、“TVB藝員訓練班”是什麼?要解釋這個問題,咱們還得把時間線往前捋一捋。
20世紀50年代中期後,随着經濟的發展,香港的社會文化也變得更加多元開放。與此同時,一些現代化制片企業的登陸,推動香港的電影産業進一步走向繁榮。1958年在中國香港成立的“邵氏影業”就是個中佼佼者。
邵氏影業。來源/網絡
1967年,邵逸夫和祁德尊等人創辦了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也就是我們所熟悉的“TVB”。四年後,為了解決自身藝員不足的狀況,TVB着手開辦了第一期藝員訓練班。誰也沒有想到,這個原本打算自産自用的明星培養基地,日後竟然撐起了香港影視行業的半壁江山。
TVB藝員訓練班的門檻其實很低,隻要是中五畢業(相當于内地的高中學曆)的合法公民都可以報名。所以學員的名單中,才會出現當年曾搞推銷的周潤發、賣電器的梁朝偉、做文員的周星馳。
懷揣明星夢的少男少女,擠破頭都想考入訓練班,但被錄取也并不代表就踏上了星光大道。進入訓練班後,學員們要學習的東西很多,除了基礎的表演理論外,配音、主持、聲樂、舞蹈、武術、燈光、形象管理,甚至市場管理、劇本創作、待人接物的方法都要掌握。
為了保證培訓質量,TVB還實行嚴格的淘汰制:學員們每隔幾個月就要接受一次考核,如果不合格就會被除名或要求重讀。熬過一年的學習後,學員們還必須先通過畢業考試,才有機會成為真正的藝員。一路打怪升級走到這裡,這些人才終于取得了“跑龍套”的資格。
雖然不見得有明文規定,但TVB藝員訓練班的結業生們,一般至少需要跑兩年龍套才能當上劇集演員。對于他們而言,跑龍套是磨煉演技的必經之路。當時的港人常用“紅褲仔”(原意是指從小靠自己打拼,一路接受曆練長大的孩子)來形容這些輾轉片場積累經驗的年輕演員。
成龍曾在李小龍主演的電影《龍争虎鬥》中跑龍套,扮演一個被暴打的角色。
TVB的藝員訓練班一年一期,每期學員少則三五人,多則數十人。在未來,他們可能會成為香港演藝圈的中流砥柱,但剛畢業時都得跑上幾年龍套——這才導緻諸如《射雕英雄傳》之類的老片中出現“未來大腕一起跑龍套”的奇怪現象。
有意思的是,TVB的藝員還實行“老帶新”的機制,新人入行往往是從給師哥師姐跑龍套開始的。如1976年,周潤發曾給伍衛國跑龍套;1980年,黃日華給周潤發跑龍套;1983年,周星馳給黃日華跑龍套。原來,不止“世間美好環環相扣”,連“跑龍套”也是“環環相扣”。
至于日後師哥師姐可能還需給後輩做配,又或許師弟師妹一直都無法超越前輩的成就,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04、殘酷賽場:内地群演的處境1999年的《喜劇之王》成為很多人心目中的經典電影;将近20年後,周星馳又帶來了一部《新喜劇之王》,同樣講述着群衆演員的故事,女主角“如夢”也被很多人稱為女版“尹天仇”。不同的是,故事的背景放在内地,這是一個比香港影視圈更殘酷的賽場。
如夢有一個成為大明星的夢想,但她摸爬滾打多年,卻依舊隻能在影視基地撿活幹,當一個食物鍊最底層的群演。幸運的是,周星馳給了她一個美好的結局,她最終成功逆襲。但在現實中,絕大多數群演隻能一直生活在鎂光燈照不到的昏暗角落。
群演生活。來源/電影《新喜劇之王》片段
如果說在香港跑龍套是開啟了“困難”模式,那麼在中國内地跑龍套的難度系數則堪稱“地獄”級别。
21世紀以來,中國影視市場迅速發展,對于群衆演員的需求也不斷增長,根據2012年《中國群衆演員生存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數據顯示,被譽為“中國好萊塢”的橫店影視城中,90%的群衆演員是高中以下文化程度,不少年輕群衆演員還未畢業就出來闖蕩。
那麼,這些一腔熱血的“草根青年”的競争對手是誰呢?答案是表演專業的學生。
目前,國内設有表演系的高校已經超過400所,每年有大批潮水般的學生湧入藝術院校的表演系——這比“TVB藝員訓練班”的規模大得多。他們接受長期的專業訓練,但即便如此,這些表演系畢業生中也有70%因為就業不理想而被迫改行,剩下的很多也得從跑龍套做起。
北師大藝術系畢業的潘粵明,曾在94版《三國演義》中扮演孫休,滿臉都是膠原蛋白。
《霸王别姬》裡調戲鞏俐的“嫖客甲”,其實是由當時還在北影讀書的黃磊扮演的。
當年在北京電影制片廠跑龍套的王寶強因被馮小剛挑中出演《天下無賊》而走紅,一度成為群演界的“模範标杆”,很多人都夢想着和他一樣一夜成名。可如今距離王寶強走紅已經快17年了,仍然沒有下一個王寶強出現。國内數十個影視基地,聚集着大量群衆演員,面對着日益激烈的競争,他們當中能看到“天亮”的越來越少。
王寶強。來源/《天下無賊》劇照
除了對未來的不确定之外,要想當一名合格的群演,還得忍受極低的收入和嚴格的層級差異。就在一年前,2020年的9月,橫店影視城的群衆演員收費标準才剛由100/10小時提升到120元/10小時——不過,這是最普通、最底層的群演薪資。根據影視拍攝需要,橫店的群衆演員分為群衆演員、前景演員、特約演員、特型演員等。随着“等級”的提升,賺的錢也會相應增加。
為了生活,一些群演同時還在兼職送外賣。圖為一名騎手在橫店送單。
多年的漂泊讓群演學會等待和忍耐。所幸,在一定時間的野蠻生長過後,内地群衆演員的生存處境終于得到了關注,相關管理和保障也在逐步完善。根據最新數據,橫店注冊在案的群衆演員已經突破了10萬人,目前超過8000人長期在橫店生活,比起2019年增長了35%。
在競争激烈的表演行當,“龍套”“群演”拿的是通關升級的劇本,能夠走到哪裡,考驗的或許就是對表演的執着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