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餅鳥”跨越億年時光重現
世界最完整琥珀古鳥被發現
根據吸蜜蜂鳥複原的煎餅鳥。(制圖毛宇昂)
2月2日,中加美等國的古生物學家在北京宣布,他們在一枚距今約一億年的白垩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隻如蜂鳥般大小、幾乎完整的小鳥,這也是目前為止世界範圍内發現的最完整、最古老的鳥類琥珀标本。
該研究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邢立達副教授、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黎剛副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美籍研究員鄒晶梅、美國洛杉矶自然史博物館恐龍研究院院長路易斯·恰普教授和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皇家博物館瑞安·麥凱勒教授、台北市立大學的曾國維教授等學者共同研究,現已在在中國頂級學術刊物《科學通報》(英文版)作為封面文章在線發表。
緬甸7厘米琥珀中 發現世界最完整古鳥
此次新發現的标本來自著名的琥珀産區,緬甸北部克欽邦胡岡谷地。這也是現在世界上唯一能發現白垩紀古鳥琥珀的地區。
據火山灰測定,此地的琥珀距今約一億年前,屬于白垩紀晚期的最早期。該時期生活在緬甸北部潮濕的熱帶環境中的動植物,常常被柏類或南洋杉類所流下的樹脂包裹,在漫長的地質年代中形成琥珀,并一直保存至今。
2017年6月,中國古生物學家邢立達帶領的團隊曾經發布了琥珀中雛鳥,引起國内外媒體的關注。關于這次在琥珀中的新發現,邢立達稱,這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完整的鳥類琥珀标本:“雖然曾發現過比這次更古老更完整的鳥類化石,但是在琥珀中這麼完整的,這是第一次。”
“這次發現的琥珀相當大,珀體長約7厘米。”2月2日,邢立達在接受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采訪時說,和去年6月的發現相比,琥珀中保存的古鳥暴露的頭頸部區域保存着更長更密的羽毛,代表着這具标本比剛孵化的小鳥或幼鳥更為年長,“這隻小鳥已經出生較長一段時間,過着獨自的生活,是目前琥珀中發育程度最高的古鳥。”
煎餅鳥标本自然光照片與熒光照片。
薄薄一片“煎餅鳥”具有“反鳥類”的特征
“很有意思的是,由于礦工的疏忽或自然風化,這個标本沿着冠狀面剝蝕,這雖然損失了部分皮肉,但也因此暴露出了身體内多區域的解剖學細節,為學者們的研究提供了獨特的視角。”台北市立大學的曾國維教授告訴記者,“這個薄薄的标本也因此被昵稱為煎餅鳥”。
青年古鳥類學家鄒晶梅表示,相比蜥蜴類,目前緬甸琥珀中的鳥類包裹物依然極為少見。煎餅鳥雖然缺失了部分左翅與腿部,但它仍然是迄今為止緬甸琥珀中發現的最完整的古鳥标本。通過X射線三維掃描,重建古鳥的骨骼構造,我們可以清晰地觀察到煎餅鳥的頭蓋骨基部,脊柱(約5個頸椎和8個背椎),左前肢(包括了肱骨,桡骨和尺骨),骨盆區域和股骨。所有這些骨骼都互相關聯,這要比此前發現的雛鳥遺骸與孤立的鳥翅膀提供更多的解剖學信息,便于我們對古鳥做出鑒定。比如煎餅鳥标本的恥骨呈U形,中部強烈凹形,恥骨末端的恥骨腳較短,這些都屬于“反鳥類”的特征。
反鳥類是白垩紀出現的一類相對原始的鳥類,它們都有着較強的飛行能力,拇趾與其他三趾對握,适宜樹栖,其肩帶骨骼的關節組合與現生鳥類相比,凸凹情況正好相反,因此得名。
作為鳥類演化的重要分支,反鳥類曾經非常繁盛,目前已經發現了數十個物種的化石記錄。“反鳥類和恐龍同一時代,在當時,可以說是一代霸主。後來也是和恐龍一起,在白垩紀晚期滅絕。”邢立達說。
穿越億萬年的推論:未成年“蜂鳥”死後被封存
目前,緬甸琥珀發現的古鳥類都是反鳥類。“煎餅鳥的長度約5厘米,這與當今世界上最小的鳥類——吸蜜蜂鳥一樣大,吸蜜蜂鳥産于古巴,長約5厘米,重約1.8克。”路易斯·恰普教授介紹說,煎餅鳥雖然仍然是未成年個體,但已經不是剛出生不久的雛鳥,已經具備了較好的獨立生活的能力。這些推論來自标本中暴露出來的具有窄而深的羽軸和羽支的初級飛羽,羽片已經閉合,這說明它存在可以飛翔的硬質羽毛。其羽支相對羽軸的發散角更接近進步的飛翔鳥類,而不是反鳥類中的基幹類群。
小鳥被樹脂包裹的時候還活着嗎?古生物學家發現,沒有任何内髒器官存在于煎餅鳥标本的腹腔,體腔内有許多破裂的乳白色遮蔽物,都表明小鳥在遇到流動的樹脂之前,就已經死亡,其身體的腹部及其周遭的一些軟組織随後被風化了。“琥珀中小鳥屍體周圍的甲蟲、蟲糞和植物碎片,都暗示着這塊琥珀形成于森林地面或接近地面的地方。其中一些昆蟲甚至可能扮演過清道夫的角色,但這需要更多的證據。”瑞安。麥凱勒教授說。
研究團隊利用北京同步輻射中心的X射線熒光成像方法,獲得了“煎餅鳥”化石出露斷面的微量元素分布圖。“曾經是血液的地方,會發現鐵元素,骨骼處則會發現鈣元素,簡單地說,通過這樣的元素分布圖,我們可以大緻推測這隻鳥的身體内部結構,并對以後的同類型鳥類發現,提供相關數據和參考。”邢立達說。
“煎餅鳥”标本的發現,表明了緬甸琥珀中反鳥類類群在白垩紀中期仍然存在較大的生态分化和輻射,這對人類理解古鳥類的演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記者楊雪 受訪者供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