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很赤裸的揭示出頂天立地的男子漢的最終追求,在中國封建時代,當官就是直接志向遠大的表現,也是無數人所追逐的,陳勝一句“王侯将相甯有種乎”,傳唱了數千年,至今仍是備受推崇,因為他彰顯出了男兒熱血情懷的一面,那是一種大志向。說到這裡,眼前很容易就浮現出同一時代的“大丈夫當如是”和“彼可取而代之”兩句立意明顯的名句,三句充滿血性和狂性的話語就這樣不期而遇。
志存高遠
這三句話,都是在當時秦帝國動亂,風雲激蕩的時期而沖天而起的,它們就代表了當時的最高志向,是熱血男兒,霸氣的表現,在這三句話的背後分别彰顯出了不同的人文情懷和性格特點,且無疑都是極具進取之心的。
中國人自古就欣賞那種有野心有欲望,志向高遠之人,有句話說的好:“夢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而陳勝、劉邦和項羽就是其中夢想的佼佼者,也是最終事業的成就者。
陳勝
“王侯将相甯有種乎”,這是發出的具有時代代表性的一句呐喊,他擺脫了世俗眼光和思維的局限性,敢于标新立異,我們從中可以看出是一個小人物的情懷,雖然出生低下,但是卻有着濃濃的進取之心,對于功名利祿的強烈渴望以及對于現狀的極具不滿的情懷。
當這句話說出時,就注定了在這風起雲湧,瞬息萬變的局勢中,陳勝名聲的強勢崛起,他開啟了中國古代農民起義的先驅,率先在這動蕩不安的局勢中樹立起了張楚政權的大旗,聚集了天下英豪,從此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壯志豪情得到了最終的釋放,他成功了,從一個小人物,成為了天下義軍名義上的盟主,這是他創造出的一方天地,那一刻隻屬于他陳勝。
雖然最終淹沒在了秦帝國的黑色旋流之下,但是他開拓的霸氣的宣言和遠大志向,卻是成為後世之人志存高遠的标杆,永垂不朽。
項羽
“彼可取而代之”這是秦始皇車架巡幸天下時,少年項羽發出的強勢雄音,令人為之一振。這得是有多麼的自信方才能在這威嚴霸氣的場景中訴說出如此的狂言啊,項羽後來的表現也的确是做到了他當年的豪言壯語,一手推翻了強大的秦帝國,從而入主關中,号稱霸王,分封天下,這是多麼的強勢,多麼的耀眼啊,那一年他26歲。
這句話揭露出一種淩雲壯志,是一種極端自信的表現,給人一種底氣十足,目空一切,偏偏又是那麼的令人莫名的熱血澎湃。它釋放出強勢的音符,那是剛強霸氣,一往無前的情懷,雄渾而無所畏懼,令人敬畏。正所謂過剛易折,極度的自信是容易迷失自我的,而這一點也在最終楚漢争霸中淋漓盡緻的體現了出來。
劉邦
“大丈夫當如是”這也是秦始皇巡幸天下時一個角落發生的另外一種強音,隻不過這句話更多的表現則是羨慕的情懷,當然也彰顯出了劉邦的胸懷和志向。不同于陳勝的叛逆和項羽的自信,這更多的是體現出一種柔性的思想,有着順勢而為的情懷在其中,沒有稱皇做祖那麼明顯的目的性。
劉邦的崛起具有着很大的被動性,他是被時代所推到曆史舞台中央的,最終發展壯大,西取關中,都是因為時勢所為,而他的志向也是在時間中壯大起來的,是一步步走到最高權力巅峰的,有點喜出望外的感覺在其中,後來開創大漢王朝,成為高祖皇帝,是對他這句話最大的肯定。
天下動亂
在陳勝、項羽以及劉邦三人的最終宿命中,劉邦無疑是最大的勝利者,但是卻不妨礙大家對于其它兩句名言的喜愛和追逐,當“王侯将相甯有種乎”、“彼可取而代之”和“大丈夫當如是”在三角路口相遇時,我們抛開曆史的情節,隻從三句話的立意出發,從它們各自的氣勢和所表現的情懷出發,不知道大家更喜歡哪句。哪句更能瞬間調動起各位讀者的澎湃熱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