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于網絡
我們經常看到“要把每一天都當成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來過,才不會留有遺憾”這樣的話,并深以為然,卻很少有人真的能實踐。
一來是很多人誤會了這句話的真正含義。以為“把每一天都當成生命中的最後一天”就是要拼命工作、努力生活,要用大量“有意義”的活動填滿每一天。
可是,當你的生命隻剩下一天的時候,你真的想工作嗎?真的想去參加各種活動嗎?
二來是因為大家很難真正體會“生命中最後一天”的感受。因為沒有經曆過意外或者感受過親人突然離世的打擊的人,很難體會到“不知道意外與明天哪個會先來”的遺憾。
所以很多人在面臨現實的壓力的時候,會很自然地将自己想要的生活挪後。畢竟,生存比個人喜好要重要多了。
而于娟,作為一個乳腺癌晚期患者,用《此生未完成》這本書記錄了自己患癌後的所思、所想、所經曆。向人們講述了當生命中的最後一天将要來臨時,她是怎麼過的。
圖片來自于網絡
01 病痛于娟發現自己得了乳腺癌的時候,已經是晚期了,全身骨轉移。CT裡,她的全身骨骼都有陰影。樂觀的于娟自我調侃說“烏骨雞啥樣我就啥樣”,還戲稱自己是“烏骨人”。
因為文字功底淺薄,我隻找得到“樂觀”“堅強”這樣的字眼來形容她,但實際上,在我心裡這兩個詞的分量遠遠不夠。
全身骨轉移的意思是說,癌細胞已經遍布整副骨架,無時不刻不在啃噬着于娟的骨頭。
她在入院的前三天,在沒有确診之前,是沒有醫生敢給她開止痛藥的,她是全憑着毅力在忍受。
對于一個經曆過車禍骨折、每個月都要忍受重度痛經的人來說,我對疼痛這種感覺充滿了恐懼。
曾經,我親眼看着醫生用一把錘子将一根鐵釺一下一下釘穿我的胫骨,然後痛暈了過去。那時候,醫生是給我打了麻藥的,但麻藥對骨頭沒有作用,所以,我仍要靠自己忍受穿骨之痛。
圖片來自于圖片庫
當時的我隻是忍受了幾分鐘的骨痛,就已經耗盡所有精力,無法承受。于娟卻忍受了整整3天,還是在全身骨頭都在被啃噬的情況下!這是多麼巨大又難以忍受的痛苦呀!
我想,可能隻有巨大的求生欲才能讓她捱過這樣的痛苦。
但,也是因為求生欲,讓她差點喪命。
6次化療後,于娟的情況開始惡化,大家開始陷入無措和恐慌。這時,丈夫光頭從一個病友的家屬那裡得知了一個民間中醫,跑去考察後覺得靠譜。在和于娟商量後,就送她去中醫那裡醫治了。
但這個所謂治好了很多癌症患者的中醫,其實是一個騙子。和于娟一起去治病的4個人都死了,于娟是唯一一個活下來的人。
于娟在《黃山受騙記》中寫道:“人但凡有欲望,就會辨識不清真相,就會誤判,就會被騙。哪怕這種欲望,僅僅是求生。”
于娟這句話寫得平靜,我卻讀得悲憤。早知道世間險惡,卻不知如此險惡。早知道騙子這個行當就是喝人血吃人肉的,可這已經不是簡單的行騙了,而是赤裸裸的謀财害命!
于娟病中仍在堅持寫博客
02 反思在患癌後,于娟寫了很多字。在這些文字中,有回憶,有病情記錄,還有反思。
作為一個曾經留學海外,年紀輕輕就拿了2個碩士1個博士學位的複旦青年教師,于娟在病中反複思忖自己患癌的原因,并在《“為啥是我得癌症”的非學術報告》中記錄了下來,以便給大家一個警醒。
首先,于娟的飲食習慣很不好,她不僅嗜葷如命、暴飲暴食,還喜歡嘗鮮。
或許因為爸爸是廚師的緣故,她經常能吃到普通人家飯桌上吃不到的東西,比如孔雀、海鷗、鲸魚、梅花鹿、羚羊、熊、麋鹿、麂子、五步蛇等等。
很多人都喜歡吃野味,是種獵奇心理,但它的風險也很大。遠的不說,就說這次新冠病毒,最開始的時候大家懷疑和野味有關,就是因為在蝙蝠身上檢測到的病毒排列和新冠病毒很像。另外,2003年的非典,也是源于果子狸。
鑒于此,大家還是保持正常飲食比較安全。
圖片來自于圖片庫
其次是睡眠習慣。于娟是一個習慣晚睡的人,對她來說,能在淩晨1點前睡,就已經是早睡了。
而現在,晚睡似乎已經是我們的一個普遍習慣了。尤其對很多人來說,忙碌了一整天之後,好容易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才有些屬于自己的時間,誰還舍得用來睡覺呢?
隻是晚睡帶來的後果也是可怕的。猝死,這個詞在社會新聞中屢見不鮮,而當事人往往年富力強,唯獨缺覺。
第三,是突擊作業。
于娟說自己是2W女孩兒。為什麼呢?因為她的大部分人生都在讀書,而讀書就需要考試,于娟往往考前兩個星期(two weeks)才會突擊學習,最高紀錄一天看了21個小時的書。
同樣的情況往往會出現在拖延症患者身上。在截止日期之前總是有各種借口揮霍時間,而一旦截止日期近在眼前,就不得不拼命、玩兒命了。
最後一點是環境問題,這是一個靠個人無法解決的問題。
于娟在書中給出了一個當時(2011年)的數據:每10萬人中就有180個癌症患者,每100個上海女性中,就有一個人是癌症患者。
這是一個非常恐怖的數據。不過癌症的誘因有很多,每個人的情況也各不相同,大家不要因此陷入恐慌。
最重要的是關注自己的身體,盡量做到健康飲食、健康作息。另外,每年的體檢很重要。因為即使是癌症,如果能在早期被發現,也是可以治愈的。
圖片來自于圖片庫
03 不舍看于娟的文字,會覺得她是一個很豁達很幽默的女子。她唯一無法豁達的,就是對家人的不舍。
她對愛情很豁達,會和丈夫光頭玩笑着讨論自己去世後,他的下一任是誰。
但提到父母兒子,她卻寫道:“我甚至想,哪怕就讓我那般痛,痛得不能動,每日像個癱瘓病人,污衣垢面趴在國泰路、政立路的十字路口上,任千人唾罵萬人踐踏,隻要能看着我爸媽牽着土豆的手蹦蹦跳跳去幼兒園上學,我也是願意的。”
我想這可能是因為于娟清楚地知道,妻子這個身份是可以替代的,但女兒、媽媽這個身份,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
于娟在生病前是一個很好強的人,曾經試圖用三年半的時間同時搞定一個挪威碩士和一個複旦博士學位。所以她的人生總是很忙碌,這也是令她極其後悔的一件事——沒有足夠的時間陪親人。
于娟一家三口
很多人在工作生活中,總會把家人的需求一再推後。等我有時間了,就回家;等我有時間了,就帶你去玩兒;等我有時間了……
可“有時間”這個時間點似乎永遠也不會到,家人永遠都在等。而你也從未意識到,在這個等待中,你可能會失去什麼。
我大學畢業的第二年,爺爺突然被查出肺癌晚期,肝轉移,前後不到一個月就去世了。
我從小和爺爺奶奶一起長大,在所有的孫子輩孩子中,爺爺最是偏愛我。即使已經工作了,每次回家,爺爺還會偷偷塞零花錢給我。
可那時的我,總是覺着有很多事要忙,忙得根本沒時間回家,忙得抽不出一點時間陪他。
所以,在聽到這個噩耗時,于我來講,無異于五雷轟頂。
也因此,我懊悔至今。
或許說把每一天都當成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來過,有些誇張。但在做選擇的時候,請一定不要留有遺憾。
因為你真的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個先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