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八個明确十四個堅持文化自信

八個明确十四個堅持文化自信

科技 更新时间:2024-11-19 08:39:28

八個明确十四個堅持文化自信?7月25日,首屆北京文化論壇開幕從事文化領域研究近40年的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祁述裕出席本屆論壇他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互聯網技術對文化生産、傳播的影響比印刷技術、電訊技術更深刻比如,大數據成為一種核心生産要素,數據已成為推動文化生産力的重要引擎,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八個明确十四個堅持文化自信?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八個明确十四個堅持文化自信(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1

八個明确十四個堅持文化自信

7月25日,首屆北京文化論壇開幕。從事文化領域研究近40年的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祁述裕出席本屆論壇。他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互聯網技術對文化生産、傳播的影響比印刷技術、電訊技術更深刻。比如,大數據成為一種核心生産要素,數據已成為推動文化生産力的重要引擎。

他告訴記者,近些年,北京等國内中心城市,人工智能、5G、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發展迅速,帶來傳統文化業态深刻變革。如今,北京民營文化企業百強中,數字文化企業占比超過70%。

數字經濟時代需要做好數據的開放和共享。數據開放,首先是政府和提供公共服務部門的數據開放。應該本着“公開是原則,保密是例外”的要求,盡可能實現開放和共享。“當前我國的數據開放程度還有待提高。數據來源于民衆,最終服務于民衆;開放數據的目的是确保公衆能夠更好地分享數據,提高數據使用效能。同時,還應該盡可能提高數據使用的便利度,降低成本。”祁述裕說。

談現狀

數字技術在重塑文化産業

新京報:在你從事文化研究的數十年時間裡,你見證了文化業态更叠、文化載體變化。你認為互聯網技術給文化領域帶來了怎樣的變化?

祁述裕:我是1982年參加工作的。當時報紙和電視是主要的文化傳播載體,人們通過報紙和電視獲得信息。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上世紀90年代末。90年代末,北京的互聯網産業開始蓬勃興起。當時每隔幾天,就有一家新的互聯網企業誕生。

近些年,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擴展現實、人工智能、5G、大數據、物聯網等構成的數字技術矩陣,給人們提供了全新的文化體驗。比如,人工智能促進了文化體驗的交互性,5G聯結起海量的文化數據資源,大數據實現了文化内容的圖譜化和可視化,物聯網使文化場景更具感知力。數字技術矩陣的靈活組合,能形成不同的創新應用場景,極大地增強了文化的傳播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數字技術還催生了文化新行業、新領域。比如,一些公司依托圖形識别、視覺技術、3D 建模、CG渲染、動作捕捉、人工智能、計算機語音、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構建的虛拟人,可以廣泛運用于衆多文化領域。據中國人民大學發布的《數字文化産業就業報告(2020)》顯示,遊戲、電競、直播、文學四個數字文化産業領域涉及的全職和兼職就業人數約3000萬,超過了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789萬傳統文化産業從業人數;北京民營文化企業百強中,數字文化企業占比超過70%。

這些數字技術重塑文化産業生态。比如,有文化公司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将影視劇産業鍊的所有環節進行量化和标準化分析,這提升了影視劇拍攝的市場接受度,提高了影視劇制片方的投入産出效率。

談變化

“内容為王”是不變法則

新京報:數字技術重塑文化生态,曾經的一些文化生産崗位消失,新的文化生産崗位層出不窮。對文化産業發展的趨勢,你有什麼樣的看法?

祁述裕:技術進步必将不斷改變着文化生态,加速着文化業态新舊更替,讓文化業态生命周期大大縮短了。

但是,我認為“内容為王”仍是文化市場不變的法則。技術越發展,越需要内容、創意的支撐。沒有科技含量的文化産品是單調的,沒有豐富文化内容的科技産品是蒼白乏味的。我們看到,在國際票房上名列前茅的電影,除了有新技術加持外,有創意的内容仍然是吸引消費者的核心競争力。

另外,文化市場應該有完善的風險資金保障機制。調研表明,文化科技開發投入巨大,在短時間裡收入與開發不成比例,這就需要充足的風險資金機制的保障。但2018年以來,風險投資資金公司的萎縮給許多科技企業帶來生存危機,這需要為科技創新提供更具包容性的環境。

新京報:你認為未來文化産業發展有哪些增長點?

祁述裕:我認為,虛拟空間将是未來文化産業新的增長點。虛實相生是第三代互聯網的突出特點。近年來,定位方式、分辨率、算力等方面進步巨大,VR商業化的步伐大大加快。有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VR行業市場規模可以達到千億級。有的公司已經提出了數字空間運營商的新理念,廣告主可以在數字空間孵化出分衆廣告,實時展現出活動場景,這就打破了原有的商業模式和環境。一些博物館現在也在創新數字空間的運營,讓觀衆戴上VR眼鏡,就能看到文物背後的年代場景,就能知曉文物的故事。這意味着重新定義了一種講解和展覽的方式。

此外,遊戲和遊戲化将成為未來文化産業的重要支點。遊戲是數字科技應用和創新的前沿,基于遊戲引擎技術,遊戲通過超級數字場景,以超大規模、實時可交互的虛拟世界,在視覺、聽覺多層面傳達更為豐富的信息。2021年中國移動遊戲用戶規模達6.56億人。我覺得,遊戲産業遠遠沒到瓶頸,仍将是前景廣闊的領域。遊戲化是指将遊戲、娛樂的方式,引入主題公園、文旅項目、城市廣告中,這極大提升了趣味性和吸引力,像北京今年打造的環球影城主題公園,就是一個鮮明案例。

談權利

文化大數據體系應該開放、共享

新京報:文化數字化是當下主流。當前國家在推行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對此你怎麼看待?

祁述裕:今年1月,國務院發布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提到:數據要素是數字經濟的核心引擎。大數據是一種需要經過特殊處理的巨量信息資産,而文化大數據,就是通過對海量信息的檢索、分析,提煉出有價值的文化信息和數據。

我認為,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應秉持數據開放和共享的理念。首先,數據開放和共享是大數據建設的目的,數據來源于民衆,并最終服務于民衆;開放數據的目的是确保公衆能夠分享數據,提高數據使用效能;其次,還應該盡可能提高數據使用的便利度,降低成本。現在,一些地方有這樣一個便民服務口号,叫“讓百姓少跑腿、讓數據多跑路”,還有政府在網上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這些都體現了數據開放和共享的理念。

實際上,數據開放和共享是國際通行做法。世界各國都把實現數據的開放和共享作為基本理念。數據開放首先是開放政府數據。為此,許多國家積極參與“開放政府數據運動”。目前,以推動政府開放數據為主要目标的國際組織——“開放政府聯盟”成員國已從2011年成立之初的8個,發展到77個,此外,還有105個地區政府。

我國的大數據建設也一直遵循數據開放和共享的重要理念。早在2007年,國務院就通過了《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提出了公開是原則、保密是例外的要求。近年來,中央有關文件強調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推進政府數據開放共享。北京市“十四五”規劃也提出要培育數據交易市場,組建大數據交易所,促進數據資源高效流動和深度開發。所以,政府應該進一步做好數據公開,充分發揮數據效能,為我國的數字文化發展提供支撐。

新京報:文化大數據建設怎樣才能實現數據的開放和共享?

祁述裕:應該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保護數據安全。我認為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第一,公共服務部門的文化資源數據應最大限度地開放和共享。比如,故宮博物院的文物藏品有180萬件,每次展示出來的隻有2%。對公衆來說,那些不能展示的文物藏品是公共資源的很大浪費。近些年來,故宮博物院十分重視文物藏品的數字化,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通過數字化的方式,為觀衆提供更多更好的展覽展示。

第二,政府管理部門的數據應最大限度地開放和共享。各級政府部門掌握着大量的數據,應該本着公開是原則、保密是例外的要求向公衆開放。多年來,各級政府部門在數據開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北京、上海等許多城市開通了政府數據服務網。但也存在一些短闆。比如,數據開放度還不高、便利性還不強。我的一個博士生因撰寫博士論文,需要在一個部委網站查詢有關人口流動方面的數據。她發現,該數據公開的門檻高,需要一些審批,個人特别是學生申請很難通過;審批時間很長,一年隻審批一撥。我的這位博士生從提出申請到現在已經兩年了,還沒有獲得批準。

第三,數據的開放和共享理念對商業文化數據同樣适用。應該在保護知識産權的前提下,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則,盡可能實現商業文化數據的開放和共享。比如,探索建立商業文化數據供給激勵制度,通過稅收優惠政策,對提供數據的企業實行“以數抵稅”。

還有,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應該有更開闊的視野,承擔更多的使命。相關部門既要關注文化遺産等靜态數據,也要關注動态的文化數據;既要整合國有文化單位的數據資源,也要整合民營文化企業的數據資源,尤其是要加強與網絡平台的合作。網絡平台擁有大量的數據資源。此外,文化大數據建設還應該拓展功能。比如,開展文化消費需求分析、助推中國文化國際傳播、幫助政府科學決策等。

國際著名統計學家、管理學家愛德華·戴明有一句名言:除了上帝,任何人都必須用數據來說話。我希望,通過文化大數據建設,讓尊重數據、科學使用數據蔚然成風,為數字時代的文化發展繁榮奠定堅實基礎。

談北京

如何打通文化科技融合“最後一公裡”

新京報:北京是全國的科技、文化中心,北京也一直在推動科技、文化深度融合。對此,你有哪些建議?

祁述裕:北京市在促進文化科技融合方面有專門文件,也有很多成績,特别是在扶持企業和培育市場方面,有一些利好措施,比如實施投貸獎、房租通政策,發放文化消費券促進文化消費等。但北京仍有一些提升空間,建議北京在文化建設上,立足系統性思維,探索出體系化的文化創新發展方案,從而打通文化科技融合的“最後一公裡”。

北京可以進一步對文化産業分類施策。按照國家統計局的标準,文化産業包括九大類,43個種類,146個小類。文化行業不同,文化科技融合的路線也各不相同。北京要根據文化行業的不同特點,進一步做到分類施策,精準施策。

另外,北京還應該優化審批制度。文化産業的特點是内容為王。文化科技融合,科技是動力,文化是核心。7月18日,商務部、中宣部等27部委發布了《關于推進對外文化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該文件提出,“要深化審批制度改革。優化審批流程,擴大網絡遊戲審批試點,創新事中事後監管”。北京可以進行率先探索,進一步優化文化内容企業發展環境。

北京還應率先建立無形資産價值評估制度。文化企業的核心資産是知識産權,是無形資産。目前,無形資産尚無法作為抵押物在銀行貸款。建立各方認可的無形資産質押融資的評估制度,要有新突破。

建議政府要多幫助文化企業、旅遊企業擺脫困境。受疫情影響,有一批品牌、渠道等基礎很好的文化企業和旅遊企業陷入了困境。可考慮依托國有資本(如文投資金),通過股權收購、交叉持股等方面,幫助這一類文旅企業解困,實現互利共赢。

北京是大城市,也應積極采取政策留住人才。對科技公司和文化公司來說,人是最重要的資産。目前,上海、杭州和深圳的大學生落戶政策要比北京寬松很多。比如,2022年,上海應屆碩士生可不打分直接落戶。北京的人才引進政策要放寬。

數字時代對企業家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調研發現,理工科出身的企業家擅長搞研發,但不擅長市場開拓,不擅長交流溝通;文化企業負責人、藝術家往往熱衷于小圈子,對現代科技不敏感,甚至有排斥心理。這都需要相關部門建立平台,加強對企業家的培訓和交流。

最後一點,建議北京相關部門鼓勵開展文化與科技融合的理論研究。推進産學研高水平結合。比如,加強第三代互聯網、元宇宙等互聯網前沿領域研究。

新京報記者 趙利新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劉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