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作為馳名中外的世界文化遺産,是明朝文化燦爛光輝的曆史名迹。是中國古代帝陵的傑出代表。
而長陵祾恩殿這座高等級的明代官式建築彙集了古代代建築的特點,具有曆史和文物的雙重價值,可謂建築史上的豐碑。
明十三陵每期一問欄目,這期小編就給大家講講:為什麼說永、定二陵的陵寝建築在十三陵中最為奢華?
在十三陵中,建築最為奢華的當推明世宗朱厚熜的永陵和明神宗朱翊鈞的定陵。
這兩座陵不僅都有一座其他各陵都沒有的外羅城,而且建築異常奢華,建築的形制也往往迥異于其他各陵。
寶城
以寶城為例,明朝營建的其他各陵的垛牆均用城磚壘砌,這兩座陵園則均用打磨平整的大塊花斑石榫卯相扣組合而成,不僅堅固而且非常壯觀。
定陵寶城花斑石垛牆在清朝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1785- -1787 年)修繕時被拆毀,改為磚砌形式,但仍有不少石件散落在陵園内外。永陵花斑石垛牆則至今保存。寶城的城台也與其他各陵不同。
甬道券門其他各陵城台之下均設有甬道券門(陵寝門),而永、定二陵寶城城台則沒有券門之設,上登寶城的石道設在了城台左右。
明樓城台上明樓尤其與衆不同。其他各陵的明樓在明朝時都是木質的梁架結構,而永、定二陵的明樓則是磚砌券頂的無梁殿結構。尤其令人驚歎的是,二陵明樓四角的角柱石竟然從台基一直通到下層檐的平闆枋下,其上下檐的鬥拱、額枋、檐椽、飛子、望闆,乃至上下檐間的華帶匾式的榜額也全由堅硬的青白石料雕刻組裝,這種方式在明代帝陵建築中堪稱是絕無僅有的。這也使得二陵明樓曆數百年而至今完好如初,成為明朝帝陵中僅存的仍是明朝原結構、原形制的明樓建築。
聖号碑
樓内的聖号碑碑趺的樣式也頗為新穎。其他各陵聖号碑碑趺的樣式均作須彌座形形制,而永、定二陵的聖号碑碑趺則取上小下大五級方台式的形制。其中,上面四級方台的四周各有浮雕,自上而下分别雕刻二龍戲珠、祥雲、寶山和海浪圖案。
規制
再以祾恩門、祾恩殿為例,永、定二陵的規制僅次于長陵,超越了其他各陵制度。而且其所用楠木構件用材十分粗壯幾乎與長陵相差無幾(從遺存柱礎石的尺度可以看出)。遺憾的是二陵巍峨壯麗的殿宇建築今已不複存在。然而其被毀卻各有原因。
被毀原因
定陵的祾恩門、祾恩殿及兩庑配殿是被李自成農民起義軍燒毀的。永陵的祾恩門、祾恩殿和兩庑配殿,則是清朝在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修繕十三陵時拆毀的。當時負責十三陵修繕工程的工部尚書金簡等人經過勘察,發現十三陵的現存殿宇隻有長、永二陵規模最為壯麗,但當時長陵大殿雖“柱木尚覺完固,但頭停橼、望亦有破損,前後檐枋、檩俱已糟壞、脫落,其餘柁梁等件經拆卸亦不無糟朽之處。查其明間面寬三丈二尺,一時有需更換,則配合大木無從覓用”。永陵大殿雖“七間,進深五間,迥與諸陵不同”,但殿宇及與其相配的祾恩門及兩庑配殿卻是“頭停椽、望盡屬破壞,柁、檩、枋、墊亦有糟損”。如果仍照舊式修繕,“則長陵、永陵兩處購求大木更難辦理”。為此他們提出:“拟将永陵享殿等處拆卸,一切柱木大件先盡長陵均勻配用。其永陵宮門(祾恩門)、享殿,再将拆下各座木料配搭,按照各陵規制,建造享殿五間、宮門三間。”他們認為,經過“如此轉移籌辦,不獨長陵規模可仍其舊,輪奂維新,既永陵殿宇亦得與諸陵一律繕治整齊, 觀瞻并皆宏敞”。
由于上述原因,明朝時修建的永陵祾恩殿、祾恩門和兩配殿便在該次修繕中被拆掉,祾恩門和祾恩殿在重建時均縮小了規模。然而,清乾隆時對永陵祾恩門、祾恩殿的改建卻僅是柱礎石以上的部位,而兩座建築高大的石刻台基則一直保存至今。特别是兩座台基前後的漢白玉禦路石雕,其構圖之精美,雕工之精細,實居諸陵之首。其上面雕刻的内容左為升龍,右為降鳳,在雲海中飛騰翔舞,追逐寶珠,均為古人所稱的“龍鳳呈祥”吉祥圖案。雕刻的手法采用高浮雕方式,具有非常強的動感和立體感。其中,永陵棱恩門前的禦路石雕不僅至今保存完好,而且長達6. 4米,寬1. 8米,在十三陵中尺度最大。
定陵禦路石雕
本期的語音欄目到這裡就和大家告一段落了。下期小編将開始講述:為什麼永、定二陵有外羅成下期繼續關注我們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