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古典詩歌,自然界的意象占據着顯著的地位。從大漠孤煙到杏花春雨,從明月清風到名山大川。我們吟誦着千古詩篇,也體味着人間百态。我們在一字一詞裡追尋自然之美,也在一字一詞裡窺探大千世界。人與自然的完美融合,便是古典寫景詩的含蘊所在。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小池》,便是一首很經典的寫景詩。它出自宋朝詩人楊萬裡之手,是楊萬裡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顧名思義,楊萬裡這首詩所描寫的景物與小池(池塘)有關。事實上,《小池》就宛如詩人繪出的一幅花草蟲鳥彩墨畫。
即在這幅彩墨畫中,泉、樹、荷、蜻蜓,以及小池,共同向我們展現了和諧之道與自然之美。那麼楊萬裡的這首詩,到底是如何将這些不同景物融合在一起的呢?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楊萬裡的《小池》: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蔭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首先,詩的第一句“泉眼無聲惜細流”,意思是說,泉眼因為吝惜泉水,所以泉水隻能以悄然無聲的細流流過。從這句詩的字面意思來看,楊萬裡主要是描寫了小池水的源頭,即涓涓細流的泉水。值得一提的是,本是因為泉眼過小,流出的泉水才會小。
但是在詩人筆下,一個“惜”字,就讓泉眼有了生命,似乎是它有意不讓泉水多流那麼一點兒。從詩歌創作來看,楊萬裡此舉顯然使得景物的表現變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性了起來。同理,詩的第二句“樹蔭照水愛晴柔”,亦是如此。它的意思是說,在晴朗的日子裡,因為擔心泉水蒸發而幹涸,樹木用它的陰涼蓋住了小池。
然後,我們再看詩的三四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即小荷剛把她含苞待放的嫩尖露出水面時,就已經有一隻小小的蜻蜓立在上面了。如果說前兩句是對小池的宏觀描寫的話,那麼這兩句詩顯然就是微觀描寫了,也就是把目光縮小到小池中的一株小荷以及荷上的蜻蜓。
另外,從楊萬裡觀察到的“泉眼無聲惜細流”來看,他勢必是停留在此觀察了一段時間。所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也是詩人觀察到的一幅動态畫面,他所捕捉到的正是自然界那稍縱即逝的美好。可見字裡行間表現了詩人對大自然景物的熱愛之情。
縱觀楊萬裡的《小池》,或許所描繪的景物很尋常,但能夠把自然界的景物寫得相親相依,和諧一體,就很難得了。況且如果沒有一雙發現自然美的眼睛,以及一顆熱愛自然的心,相信大自然中這些極平常的景物是很難被發現的。所以楊萬裡的這首詩對于我們發現自然的美也有着啟迪意義。總的來說,它是楊萬裡很經典的一首詩,寫盡了自然之美,經久不衰。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