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隋唐時期我國确立科舉制度,這一先進的選拔人才的方法就逐漸被漢文化圈各國所學習。
日本、朝鮮,琉球、越南四國均進行過科舉方面的嘗試。
随着近代封建社會的崩潰以及西方列強的到來,各國科舉走向末路之前,展現出了不同的特征。
法國入侵時的越南
01
19世紀後期,随着清法戰争中,中國的戰敗,越南徹底成為了法國殖民地。
原本完整的阮氏王朝被法國一分為三,分别交由北圻統使、中圻欽使、南圻統督管理。
連阮朝皇族都變成徒有虛名的擺設,更不用說其他大臣士子。
越南文人,參與科舉的熱情大減。
1884年鄉試,法國公使居然拒絕允許讓參試士子進入清化,使得原定的3000名應試者,實際到場的不過2000人。
越南舉子
到了維新三年(1909)四月,法國大臣開始參加對科舉上榜者的賞賜儀式,以欽使之名賜予舉人和秀才新式官服,包括青紗衣,青蓋等等。
其實早在1906年,北圻統使就已經參與到了科舉的出題及内容改革之中:
“凡應試文式,須有西字譯出國語字、漢字一題。”
1910年,國語字和法語字正式納入幼學教學,鄉試前的考核也增加了這兩項内容。
慢慢的在法國主導的改革之下,原本科舉所包含的詩賦等内容逐漸被新政時事取代。
1918年和1919年的科舉考試内容,越南國語和法語題目幾乎占了三分之二,漢字和中國曆史方面的内容已經少的可憐。
啟定四年(1919)己未科會試之後,越南不再舉行科舉,成為了世界上最後一個廢除科舉的國家。
琉球國王畫像
02
琉球王國的科舉則出現的比較晚,1760年才創始(距離亡國不過一百二十年)。
最初隻是用于在漢人移民聚居的久米村選拔管理,後來才擴展到了整個琉球中山王府。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明朝萬曆皇帝後期,琉球王國已經被迫向日本薩摩藩臣服,接受薩摩監督。
因此,琉球的科舉試題充滿了自己身為傀儡政權以及清朝屬國這種雙重身份的矛盾體。
清嘉慶十年,琉球的科舉試題就是如果本國出産的布料上印着薩摩統治者島津氏的家紋,同時被清朝人發現,該如何解釋?
第二年的琉球科舉又提到了如果父子一同登科,該先給父親還是兒子官職的倫理問題。
這兩道試題,恰如其分的反映了琉球作為中日兩國共同屬國,那種忍氣吞聲,小心翼翼的維護雙邊關系的無奈。
朝鮮王朝老照片
03
至于“小中華”朝鮮王朝的科舉,那就場面相當的喜人了。
朝鮮王朝後期,科舉的名目及其繁多,足足有數十種之多。
打仗可以額外開科舉,祭祀可以額外開科舉,什麼都可以用開科舉來慶祝:
“每式年先試論、賦、策, 後試明經曰東堂科, 即古進士科也。間三年聚八方, 而合試之曰庭試科。因邦慶而覆試東堂曰增廣科...值上及東宮親釋奠, 因禦泮宮取士曰谒聖科。每春秋召試生員、進士及館學齋任曰到記科。命宰相子侄, 就三經揀一秩, 親臨背講曰日次科。有慶會或令節, 令儒生赴試殿庭曰應制科。類增廣而隻取大科曰别試科。每大報壇享祀後, 即其地試取丙子前後斥和殉節名臣子孫曰忠良科。每式年, 聚八路講儒之領解額者, 試誦七書而栍取之曰明經科。每京中大小科初試, 因場屋有事, 或至罷榜, 則旋聚士, 直取大小科曰輪次科。或鉏治亂逆趁時特設曰讨逆科。或以特恩命考官出外方, 隻取一道之士曰道科。或為舉子之老屈者, 聚老儒而選取之曰老人科。或聚宗姓而示親親之恩曰宗親科。”而科舉時的場面也非常有趣,常有許多從事低賤行業的賤民,纏上儒巾冒充讀書人參加:
每應制令下,運水者、賣薪者、負糞者,紛然卸擔裹儒巾,骈阗塞塗,中國人駐京者,指點嗤笑曰:“朝鮮盡多人才。”或執手而耳語曰:“汝有錢幾萬。”
時大科率十萬馀兩。
當然,在朝鮮這樣的情況下,科場舞弊自然是難以避免的。
許多不學無術的富貴子弟,遇到這種情況就将自己豢養在家中的代筆者派去考試。
“近世京中士大夫,富貴遊閑,平居手不知筆, 館窮儒于家而獸畜之。每場屋副急,驅而役之,代制者曰巨擘,代書者曰寫手。卧閱邸報,見某日設某科,則必唱問曰‘巨擘·寫手安在’。京外富人亦效之, 故不讀一字而券面皆佳。故主司或時秉公,則所選皆富貴子弟也。于是有孔子為考官, 石崇作狀元之謠。”,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