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桑黃菌種植前景如何哪裡有

桑黃菌種植前景如何哪裡有

科技 更新时间:2025-02-03 19:56:35

桑黃菌種植前景如何哪裡有(桐廬何宋村人工栽培桑黃和靈芝)1

人工栽培的桑黃,現正值最佳生長期。

桑黃菌種植前景如何哪裡有(桐廬何宋村人工栽培桑黃和靈芝)2

大棚裡的桑黃

桑黃菌種植前景如何哪裡有(桐廬何宋村人工栽培桑黃和靈芝)3

大棚裡的靈芝

杭州網訊 時值七月,杭州進入了盛夏時節,這場貫穿全年的“百千萬”蹲點調研活動正不斷深化。

沿着杭新景高速,驅車兩個多小時,記者跟随杭州市農科院的專家們,來到桐廬瑤琳鎮何宋村。這座位于瑤琳西南部的小村莊,正是市農科院蔬菜所科技年輕幹部王偉科的蹲點聯系村,并擔任着村“第一書記”。這幾個月來,他一直為村裡珍稀食藥用菌的栽培忙活着。

令人欣喜的是,不久的将來,這裡的村民就能靠着家門口的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鄉村振興在這裡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引進家庭農場

把珍貴的桑黃和靈芝種了起來

四周群山環抱,郁郁蔥蔥,沿村而過的分水江滋養着這裡的一切。擁有着好山好水好生态的天然禀賦,在王偉科眼中都是寶,“這裡倒是可以嘗試種植桑黃和靈芝,說不定能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

“今年三四月份,我恰好接觸到一個老闆,他想在何宋村找塊土地開辦家庭農場種食用菌。” 研究食用菌是王偉科的專長,有了地,也有了技術,一拍即合,桑黃和靈芝的引種、示範栽培就在村裡起步了。

什麼是桑黃?估計很多人都還不認識。王偉科介紹,它們隻能長在20多年以上的老桑樹根部,生長周期長,珍貴稀少,市場需求量大,但一直以來都沒有很好解決人工栽培的問題。

2012年,市農科院的專家們在淳安發現了正宗野生桑黃,經過篩選,現在有兩個大棚在何宋村進行試栽培,人工馴化。

記者跟随走進大棚,桑黃采用的是袋栽栽培。王偉科告訴記者,他們将母種的菌絲體移接到木屑等培養基上,接着割一道月牙形口子,讓菌株生長。

“現在看到的正是桑黃生在的最佳時期,長勢非常喜人。”記者在現場看到,它們呈橢圓形,黃燦燦的有點像面包。王偉科說,接下來桑黃的顔色還會變深、變軟,直到9月底10月初,變成深褐色成熟時就能采收了。

和桑黃類似的還有靈芝,它們具有顯著的抗腫瘤、抗氧化、安神等功效。相比之下,靈芝的袋栽技術已經比較成熟。市面上大家吃靈芝孢子粉居多,也在農場的兩個大棚裡試種。

在王科偉看來,何宋村做食用菌有着很大優勢。一來食用菌生産的主要原材料為木屑,竹屑及各類農作物下腳料,可變廢為寶,避免廢氣物焚燒污染環境,又得益于這裡豐富的山林資源,可進行有序的開發利用,就地取材,也降低了生産成本,“今年是試點,後續還有10畝地可以栽培,試驗帶動後,還會陸續增加投入。”

“這些野生種質資源的馴化剛剛起步,很看好這裡的前景,未來的經濟效益也很可觀。”王偉科告訴記者,桑黃市場價可達3000-10000元/斤;孢子粉初級産品售價100-300元/斤,加工成破壁靈芝孢子粉1000-2000元/斤。

綠水青山化為金山銀山

何宋村鄉村振興未來可期

除了食用菌,口感細膩醇厚的小香薯也成了香饽饽。

何宋村黨委書記李建芳告訴記者,憑借自然資源,通過聯鄉結村,他們積極發展林下經濟。市農科院在方家自然村建立了示範基地,為合作社在品種選擇、栽培管理方面體統強大的技術保障,“想要産業興旺發展,必須要把土地流轉,現在已經流轉土地180來畝。”

通過基地建設,解決了部分勞動力,還帶動了村裡的自我造血能力。桐廬是快遞之鄉,村裡有近10%的村民從事快遞行業,通過申通快遞電商平台,訂單式銷售,小香薯不愁沒有銷路。李建芳向記者算了一筆賬,首期120畝的小香薯,預計能帶來15-20萬元的收益。

依托市農科院的技術優勢,人才力量、科研成果,持續帶動何宋村乃至整個瑤琳鎮的産業。截至6月底,整個瑤琳鎮已經完成了經營性收入5萬元的半年指标,“這兩年一直去農科院考察,大家就像走親戚一樣了,對将來很有信心。”

科技助農,未來可期。接下來,市農科院希望能在何宋村做出樣闆産業,比如利用水稻、水果等特色基地,結合山水資源,大力發展健康産業、都市農業,打造“農旅結合”模式,走觀光文化等體驗之路。

(杭州網記者 李媛 實習生 王颢瑜 通訊員 黃怡弘)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