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長江禁捕十年最新消息

長江禁捕十年最新消息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1 07:58:13

來源:【交彙點新聞客戶端】

2021年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全面禁捕。禁捕一年,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有哪些變化?如何摸清長江幹流及重點禁捕水域水生生物資源家底,為科學評估禁捕效果,支撐長江流域水生生物全面保護和系統修複,推動高水平生态文明建設,農業農村部在長江流域各省同步開展水生生物資源監測。9月27日,長江流域第一家水生生物資源監測公報由江蘇省農業農村廳發布。

長江禁捕十年最新消息(長江禁捕一年江蘇)1

江蘇省推進長江流域禁捕退捕工作領導小組增設“資源監測專項工作組”,成立江蘇省水生生物資源監測體系專家委員會——

“江河湖海”水生生物監測全覆蓋,為長江十年禁漁“号脈”

為科學、精準、權威做好水生生物資源監測工作,江蘇省推進長江流域禁捕退捕工作領導小組增設“資源監測專項工作組”,工作組由江蘇省農業農村廳牽頭、省有關部門參加,負責統籌我省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及長江口毗鄰海域水生生物資源監測、完整性指數評價等工作。

“江蘇統籌布局全省‘江河湖海’一體化監測體系,成立了江蘇省水生生物資源監測體系專家委員會,建立由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監測江蘇站牽頭統籌,各地農業農村部門、省管五大湖漁管辦、省淡水水産研究所、省漁業技術推廣中心、省海洋水産研究所按職責分工實施,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及高校、科研機構參與的監測體系”,江蘇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張建軍介紹,我省制定了統一實施方案,在長江幹流江蘇段、長江重要支流及通江湖泊、水生生物保護區、重點湖泊、近海重點水域、長江口毗鄰海域等開展水生生物資源監測工作。

長江禁捕十年最新消息(長江禁捕一年江蘇)2

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水生生物監測江蘇站站長、江蘇省淡水水産研究所研究員潘建林告訴記者,2021年水生生物資源監測,我省設監測站位61個、斷面43個、點位609個。長江幹流江蘇段設置8個監測站位,重要支流和通江湖泊設置4個站位,40個國家、省級水生生物保護區各設置1個站位,五大湖泊各設置1個站位,近海重要漁業水域、潮間帶、長江口毗鄰海域、限額捕撈重點海域各設置1個站位,實現我省長江幹流江蘇段及水生生物保護區、重點水域全覆蓋。

“跟2020年相比,江蘇水生生物呈現一個向好的趨勢,但是不同的類型會有所差異,資源長期會有一些變化”,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水生生物監測中心、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凱解釋,長江禁捕對水生生物魚類、江豚以及其它水生生物,都有一定影響,适應這個變化有一個過程。禁捕前,在人類捕撈脅迫下,它有個平衡,現在這種脅迫消除了,為适應變化,需要時間慢慢到達一個新的平衡。對于水生生物資源,一方面需要完善監測體系,讓監測更能代表水生生物,另一方面也需要一個時間段逐步觀察,在禁捕後經過一個時間段,水生生物達到一個新的平衡後,是什麼樣的一個狀況?在這個過程中會有哪些變化?“水生生物資源監測結果要有代表性,更要有科學性,通過水生生物資源監測,不就是為了反映長江禁捕的變化嗎?”劉凱說。

水生生物生境趨好,規格增大、數量增多,生物多樣性指數提高——

“禁漁後水生生物恢複,是長江禁漁一個主要目的”

“監測結果在預料之中,長江江蘇段總的來看漁業資源恢複得比較好,不管是從數量、規格還是魚汛汛期有所緩解,江豚數量也恢複了一些,主要水體水質指标有所改善。禁漁後水生生物資源狀況有所恢複,這也是長江禁漁一個主要目的”,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劉家壽表示。監測結果表明,與2020年相比,2021年長江幹流江蘇段、省管五大湖泊、水産種質資源保護區等水域的水生生物資源呈現逐步恢複的良好态勢;近岸海域的水生生物資源總體保持穩定。

“水質和底泥監測結果顯示,長江江蘇段、五大湖趨勢總體向好,漁業資源生境趨好,生物多樣性指數提高”,江蘇省漁業技術推廣中心研究員張朝晖分析,與2020年相比,長江幹流江蘇段水生生物資源呈現良好态勢,魚類資源密度增加明顯;指示性物種長江江豚種群數量增加;代表性洄遊物種長江刀鲚呈現出漁汛期提前、規格增大、數量增多等特征。常規監測共采集鑒定魚類72種,與2020年相比增加15種;魚類體重均值為140.2克/尾,比2020年增加297.17%;區域代表物種刀鲚體重均值為77.6克,比2020年增加8.38%;資源密度比2020年分别增加114.09%和125.00%。五大湖泊(太湖、滆湖、高寶邵伯湖、洪澤湖、駱馬湖)2021年采集鑒定浮遊植物121屬種,浮遊動物123屬種,底栖動物41種,魚類65種,平均體重41.4克/尾,比2020年增加了19.9%,資源密度比2020年增加21.7%。與2020年相比,我省34個水産種質資源保護區2021年魚類的平均體重同比增加78.2%,魚類多樣性指數同比增加33.3%。

在近岸海域,我省首次開展長江口毗鄰海域漁業資源監測,江蘇省海洋水産研究所研究員仲霞銘認為,這樣的監測結果更全面,長江江蘇段洄遊水生生物衆多,海洋所采集并鑒定漁業資源種類136種,其中魚類94種,蝦類24種,蟹類12種,頭足類6種。與2020年相比,漁業資源量增幅9.62%。

江豚目擊點位增加,“母子豚”增多——

“江蘇段水域生态環境持續向好”

“江豚是水生生物監測中的一個物種,但江豚是長江水生生物旗艦性物種,處在食物鍊的最頂端。長江江蘇段水域生态環境向好,長江江豚适宜栖息生境擴大”,江蘇省推進長江流域禁捕退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段斌全程參加了2022年長江江蘇段幹流江豚科考,他告訴記者,此次科學考察江豚目擊點位增加,每天均有發現江豚,“在南京發現次數最多,還有鎮江也多,在其它沿江市揚州、蘇州、南通、泰州等水域均有發現,江豚多出現在自然岸線保存相對完整的水域。江豚種群繁衍壯大趨勢向好,發現的‘母子豚’較多,在揚中雷公島、揚州三江營、鎮江保護區、南京潛洲等水域”,段斌所在的科考隊,多次目擊“母子豚”在江水中出沒。

長江禁捕十年最新消息(長江禁捕一年江蘇)3

江蘇省水生生物資源監測體系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水産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研究員徐跑,對此次江豚考察體會尤深,“在長江十年禁捕的背景下,江蘇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特别是江蘇省農業農村廳,精心策劃組織,張建軍副廳長多次聽取彙報。考察分了不同斷面,江蘇段江豚科考隊員,由各路英豪組成。這次考察的點位增加,出現了江豚的增加,證明整個水域的總體環境良好。另外母子豚多”,他解析道,江豚懷胎十到十一個月,六個月哺乳,所以在哺乳期,小江豚一定要跟母親在一起。如果環境惡劣,小江豚一旦受到驚吓,母子豚就分開找不到了,十年禁捕後,航運環境得到了改善,母子豚能在一起,增加了它的存活率,江豚繁育後代的能力增強了,因為隻有靠繁殖後代來增加江豚的數量。在考察過程中,“明顯感覺到水域生态環境良好,這是直觀感覺,因為在船上看江面看江豚,水質清澈了,總體感覺整個長江江蘇段水域生态環境持續向好”,徐跑說。

新華日報·交彙點記者 丁蔚文

編輯: 許願

本文來自【交彙點新聞客戶端】,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