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博物館的文物藏品

博物館的文物藏品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13 21:43:25

首都博物館(新館),2006年5月開館,位于西長安街的西延長線上。從地鐵木樨地站出來,往東南方向走300米左右即到達。

博物館的文物藏品(首都博物館藏品20萬件)1

首都博物館内部,分為互不連接的兩部分,一個叫方廳,一個叫圓廳。

博物館的文物藏品(首都博物館藏品20萬件)2

首都博物館保存、陳列反映北京約70萬年人居史、3000多年城市史、800餘年京都史的珍貴遺存,也收藏和陳列着衆多中華文明的瑰寶,總數超過20萬件。以下是博主為您精心挑選出30件國寶。

讓我們先從圓廳說起。

博物館的文物藏品(首都博物館藏品20萬件)3

圓廳裡面常設有北京古代佛塔文物展、燕地青銅藝術精品展、古代玉器藝術精品展等

燕地青銅器,以伯矩鬲、班簋和雲雷紋高足豆為代表:

1、伯矩鬲

西周早期青銅器。此鬲自蓋鈕至足,通體裝飾着七個牛角飛揚的牛首獸面紋。

蓋内及頸内壁鑄有銘文:“在戊辰,燕侯賜伯矩貝,用作父戊尊彜。”記載了貴族伯矩為紀念燕侯賞賜貝币而鑄此鬲。

牛是商周祭祀中最高規格的祭品,貴族占蔔也常用牛肩胛骨,因而牛首是青銅禮器紋飾的常見題材。

但如伯矩鬲這般多達七個牛首的造型卻極為罕見,體現了時人對牛的特殊感情,是世所罕見的青銅珍品。

博物館的文物藏品(首都博物館藏品20萬件)4

2、班簋及其内部金文

班簋,又稱毛伯彜,是西周中期青銅器,曾為清宮收藏舊物,收錄于《西清古鑒》。

班簋四面有4個獸首環耳,整體造型為侈口,圓腹,低圈足,口沿下飾弦紋和圓渦紋,腹飾四組獸面紋,四耳上飾獸頭,呈象首狀,首背依附器壁,下有垂珥,呈象鼻狀,底端向内彎曲長垂成足。

博物館的文物藏品(首都博物館藏品20萬件)5

班簋腹内底銘文多達198字,記述了貴族“班”追随大貴族“毛公”東征的史實,這一史料與文字都具有重要價值。

博物館的文物藏品(首都博物館藏品20萬件)6

3、雲雷紋高足豆

戰國中期青銅器,此豆的器蓋翻轉過來便成為高足盤。

這種細長柄、蓋有三足的銅豆,是戰國時期燕文化特有的造型,婀娜靈逸,宛如美人起舞,體現了燕文化特有的審美追求。

博物館的文物藏品(首都博物館藏品20萬件)7

古代玉器精品展,代表器物有金代青玉龜遊荷葉佩、明代子剛款樽和李蓮英翠扳指:

4、金代青玉龜遊荷葉佩

北京豐台烏古論窩論墓出土。

玉佩為一塊玉料對剖制成,以浮雕、透雕技法琢出荷葉、茨菰及水草紋,單陰刻線呈示葉脈,荷葉中心各凸琢一隻伸頭相向爬行小龜,背面以粗犷的工琢刻出枝梗。這種紋飾稱為“龜遊”,寓祥瑞之意。

墓主葬于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是北京地區首次發掘的有明确紀年的女真貴族墓。

博物館的文物藏品(首都博物館藏品20萬件)8

5、明代青白玉夔鳳紋子剛款樽

明代玉器制造業最發達的城市是北京和蘇州。蘇州琢玉的代表人物為陸子剛,生活于嘉靖、萬曆時期,所制玉器選料嚴格,大多為新疆和阗青玉。

工藝采用繪畫透視等技法,并将詩文印款琢于玉器之上,将中國書畫藝術與玉器工藝完美結合。

樽是盛酒器。此玉樽為新疆和阗玉,把下有陽文篆書“子剛”兩字款,是迄今北京地區出土的唯一帶“子剛”款的玉器。

博物館的文物藏品(首都博物館藏品20萬件)9

6、李蓮英的翠扳指

扳指是騎射之具,初見于商代,到清代已演化為純粹的裝飾品。

此扳指高2.5厘米,直徑3厘米,通體光素,琢磨細膩,綠色鮮亮濃豔,極為精美。

這是當年戴在太監李蓮英大拇指上的,在李蓮英墓出土,顔色翠綠,透明度極佳。

博物館的文物藏品(首都博物館藏品20萬件)10

在古代佛塔展覽中,這兩件佛像最為代表:

7、宋代青白釉反瓷觀音菩薩像

北京豐台區王佐鄉瓦窯金代僧塔遺址出土。

此像結跏趺端坐,頭戴寶珠花冠,花冠正中塑一小化佛阿彌陀佛,寬額豐頤,丹鳳眼微倪,額部中央飾白毫,櫻桃般小嘴略露一絲微笑。

造型體現了宋代注重現實人生的審美情趣,具有宋代佛像和陶瓷藝術的鮮明風格特點。

博物館的文物藏品(首都博物館藏品20萬件)11

8、清代黃檀木觀音菩薩像

妙應寺白塔出土,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制。

由整塊黃檀木雕刻而成,正面鑲嵌一塊彩繪木蓋,木蓋外面彩繪哼哈二将,内面豎行墨書觀音偈:“念彼觀音力,能救世間苦,願以此功德,衆生同得渡。”

龛内上方雕觀音菩薩坐像,下方置木質圓盒,盒内奉有舍利于等聖物。

博物館的文物藏品(首都博物館藏品20萬件)12

圓廳内部有旋轉樓梯,可盤旋上下。這是内景:

博物館的文物藏品(首都博物館藏品20萬件)13

這是圓廳頂樓:

博物館的文物藏品(首都博物館藏品20萬件)14

接下來到方廳參觀。

方廳裡面設有北京曆史文化常設展覽、老北京民俗展、古代瓷器藝術精品展、古代佛像藝術精品展等。

博物館的文物藏品(首都博物館藏品20萬件)15

在瓷器展廳,有以下幾件最為珍貴:

9、元代景德鎮窯青白釉水月觀音菩薩像

1955年出土于西城區定阜大街西口。這件瓷塑像高67厘米,通體施青白釉,釉色白中泛青,胎質潔白細膩。

菩薩像頭戴寶冠,寶冠上有小化佛,已殘。上身穿袈裟,下身着長裙,胸前及衣裙上飾聯珠璎珞,手腕戴臂钏,全身裝飾十分繁缛。

菩薩額頭寬闊,雙目微閉,端莊慈祥,氣質高雅。右腿支起,左腿下垂,右臂放在右膝上,神态優美,呈觀水中月姿勢,故稱水月觀音。

博物館的文物藏品(首都博物館藏品20萬件)16

博物館的文物藏品(首都博物館藏品20萬件)17

10、元代青花鳳首扁壺

1970年出土于北京舊鼓樓大街豁口元代居住遺址。出土時,碎為48片。2003年,國内著名古陶瓷修複專家蔣道銀先生受首博之托,對鳳首扁壺進行修複。

此器高18.7厘米,口徑4厘米。該壺以昂起的鳳首作流,以卷起的鳳尾作柄,鳳身繪在圓形壺體上部,雙翅垂至壺體兩側,壺體下部則裝飾盛開的牡丹,呈現一種鳳鳥飛翔于牡丹叢中頗富情趣的情景。

鳳首扁壺采用多種制作工藝:壺流采用模制成型,壺柄以手捏塑成型,壺體為雕鑲成型法,最後琢成整體,是一件具有很高曆史藝術價值的珍品。

博物館的文物藏品(首都博物館藏品20萬件)18

11、元代景德鎮窯青白釉僧帽壺

北京海澱區出土。此僧帽壺束頸、鼓腹、圈足,鴨嘴流,扁平柄,通高19.7厘米,口徑16.3厘米,底6.7厘米。

此壺顔色白裡透青。柄上貼塑雲頭形花片,壺蓋卧入佛冠形口内。胎質細膩,釉面瑩潤。

僧帽壺是元代創新的品種。僧帽壺是蒙藏地區佛教僧侶做法事時的用器,寺院所藏多為明清時燒制的。

元代景德鎮燒制的僧帽壺,目前國内收藏僅此一件。

博物館的文物藏品(首都博物館藏品20萬件)19

12、清代景德鎮窯珊瑚紅地琺琅彩花鳥瓶

清雍正時期制作,高21.5厘米,口徑3.5厘米,底8.2厘米。通體以珊瑚釉作地,以琺琅彩繪碧桃和翠竹。腹部和頸部各有一隻小鳥,蜜蜂飛舞于花叢,一派鳥語花香、春意盎然景象。

該瓶造型線條優美流暢,裝飾及工藝技術等都達到了極高的水平;彩繪講究、造型秀美、紋飾細膩、構圖考究,表現出了雍正時期琺琅彩發展特點和官窯器物的整體風貌,國内僅此一件。

博物館的文物藏品(首都博物館藏品20萬件)20

13、北宋定窯白釉童子誦經壺

北京順義遼代淨光舍利塔基出土。

壺體高27厘米,口徑3.3厘米,是一個坐着的童子形象,頭戴蓮花形花束冠,身穿對襟長袍,長袍的袖口、衣褶和飄帶都清晰可見。童子五官端正,雙目微閉,神态自若,手中捧着一本經書。

童子的身體中空為壺腹,蓮花形頭冠上設計有壺口,用來注水。童子所捧經卷上端的長方形孔就是壺嘴,而壺柄則在童子的身後。

這件執壺以兒童作為壺的整體形狀,把壺的各部分功用都巧妙地融合在人體各個部位裡面,器物造型、功用頗費一番功夫,是北宋定窯瓷器中匠心獨具的一件作品。

博物館的文物藏品(首都博物館藏品20萬件)21

在古代佛像藝術展中,最為代表的是這一件鍍金銅四世班禅像,說膛内藏有四世班禅生身舍利。

14、鍍金銅四世班禅像

銅鍍金四世班禅像,位于佛像展廳出口處的獨立展櫃中,系由四世和五世班禅大師的司膳官羅桑丹增創作的。做工精細,造型逼真,充分體現了西藏匠人出色的鑄造工藝和精湛的雕刻手法。

從大師樣貌上看,此件作品采用清初開始普遍流行的寫實主義風格,其相貌不同凡俗,後腦勺奇大,額部鼓起一個小包;雙目睜視,鼻梁挺直,雙唇抿起,下颌尖凸,顴骨高隆;内着僧坎、僧裙,外披袒右肩袈裟和僧氅,衣紋流暢有力;右手置右腿上結觸地印,左手置臍下結禅定印。

據蓮座上刻着的藏文銘文說,此像内膛奉有四世班禅的生身舍利。

博物館的文物藏品(首都博物館藏品20萬件)22

最後是曆史陳列廳。一般來說,了解一個地方的曆史,最直觀的就是參觀其曆史陳列廳。

15、商代金臂钏

1977年北京平谷劉家河商墓出土,商代中期的金器。共有兩件,形制相同,重量不同。一隻重93.7克,另一隻重79.8克。

周長分别為39厘米、38.1厘米。外徑12.4厘米,環截面直徑0.4厘米。(拍攝時另一件外借展出了)

博物館的文物藏品(首都博物館藏品20萬件)23

16、商代青銅三羊罍

1977年平谷劉家河出土,商代中期鑄造。

斂口,口沿外折,頸粗短,折肩,深腹,高圈足。頸部飾以兩道平行凸弦紋,肩部飾一周目雷紋,其上圓雕等距離三個大卷角羊首,腹部飾以扉棱為鼻的饕餮紋,圈足飾一周對角雲雷紋,其上有三個方形小镂孔。

造型凝重,紋飾細密,罍肩上的羊首系用分鑄法鑄造,顯示了商代北京地區青銅鑄造工藝的高度水平。

博物館的文物藏品(首都博物館藏品20萬件)24

17、克盉

克盉(he),與克罍(lei)一起出土于北京市房山區琉璃河遺址1193号大墓。

克盉,通高26.8厘米,口徑14厘米。酒器,圜頂蓋,蓋頂正中置半環形鈕,蓋沿處置一半環鈕,上有環鍊與鋬相連。

在克盉和克罍的内壁,鑄刻着相同的43字銘文,主要内容是講周王在分封儀式上,褒獎了太保召公奭(shi)的功德,并且将召公分封在燕國作侯;太保還要留在國都輔政,實際就封的是召公的長子克。

克将這件事記述在青銅器的銘文中,克盉與克罍也由此得名。

可以說,克,就是最早建立北京城的人,而琉璃河一帶就是最早的北京城所在。

博物館的文物藏品(首都博物館藏品20萬件)25

18、克罍

克罍,通高32.7厘米,口徑14厘米。酒器,弇口,圓肩,鼓腹,圈足,有蓋。雙獸首耳,銜環。一側下腹部有一獸頭形鼻,蓋及器身肩部飾圓形渦紋,頸部及腹部各飾一凸紋和凹弦紋。

博物館的文物藏品(首都博物館藏品20萬件)26

博物館的文物藏品(首都博物館藏品20萬件)27

19、東漢的秦君神道石柱

秦君神道石柱,1964年6月出土于石景山區永定河故道。共2件,東漢元興元年(105)造。

秦君神道石柱柱頂佚失,柱身及柱礎完整。柱首豎镌“漢故幽州書佐秦君之神道”,隸書,分刻三行。

該神道柱及阙殘件是北京地區出土最早的有紀年銘文的石刻,也是現存年代最早的神道柱,阙頂内檐菱形蓮瓣藻井在漢代石刻中亦屬罕見。

博物館的文物藏品(首都博物館藏品20萬件)28

20、唐代的銅坐龍

唐代史思明墓出土,這個銅坐龍是目前國内所見最早的銅坐龍實物。

博物館的文物藏品(首都博物館藏品20萬件)29

21、遼醬黃釉馬镫壺

馬镫壺是遼代特有的陶瓷器型,亦稱“雞冠壺”、“皮囊壺”,是模仿契丹族皮囊容器的樣式而燒制的陶或瓷壺。

博物館的文物藏品(首都博物館藏品20萬件)30

22、遼灰陶契丹立俑

出土于昌平區陳莊墓葬。這一對陶俑在骨灰龛前兩側相向而立,可能為墓主夫婦形象。男傭為典型的契丹男性發式,身穿圓領長袍,左肩有花頭紐扣,腳穿尖頭靴。女傭發式保留了顱頂發并扭成靈蛇髻,上身内着圓領衫,外套對襟短襖,下身着褶裙,腳穿圓頭鞋。

博物館的文物藏品(首都博物館藏品20萬件)31

23、乾隆缂絲十二章龍袍

清代皇帝服飾,分為禮服、吉服、常服、行服。龍袍又稱為吉服,比禮服略低一等,是皇帝在一般性的吉慶宴會、朝見臣屬的時候穿的,也是常常見到的帝王服飾。

首都博物館珍藏的這件龍袍,是清代皇帝吉服的代表。長150厘米,通袖寬200厘米。其最為珍貴之處是在袍服的衣領雙肩、前胸後背、前後身下幅的不同部位,缂織了象征最高統治權力的十二章紋,故稱“十二章龍袍”。

據說乾隆皇帝真的穿過這件龍袍,但隻是穿過一回。(此件為複制品)

博物館的文物藏品(首都博物館藏品20萬件)32

還有兩件不在以上兩廳内的特殊文物:

24、“景德街”牌樓

走進首都博物館大廳内,觀衆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四柱三間七樓綠琉璃瓦的牌樓,上書“景德街”三個金色大字。

牌樓高9.74米、寬21.86米。四根紅色的大柱立在漢白玉柱石之上,門額正面上畫有金龍和玺陛的彩畫,頂部覆蓋着綠色琉璃瓦。

景德街牌樓是北京西城區阜成門内大街北側的曆代帝王廟的配套建築,建于1531年(明嘉靖十年)。曆代帝王廟的廟門稱作景德門,這個牌樓匾額也就被稱作“景德街”牌樓。這座牌樓,曾經被建築學家梁思成先生評價為北京古牌樓中構造形式最好的、雕作最為精美的。

1954年,景德街牌樓被拆除。在梁思成先生的請求下,牌樓在拆除過程中受到了特别關照:所有構件都在保持完整性的情況下被拆除,并對牌樓進行了多角度拍攝、測量構件、繪制圖樣、詳細登記等,放在庫房裡封存。

2003年,在首博建館工程進行的同時,景德街牌樓在大廳進行了複建,成為第一件文物和展品。

博物館的文物藏品(首都博物館藏品20萬件)33

25、乾隆禦制碑

這件石碑,矗立在首都博物館前廣場的東北角。高6.7米,漢白玉石材。這就是目前京城最大的石刻文物、首都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之一。

乾隆禦制碑分為碑身、碑帽、碑座三個部分,帽和座各有兩個,一共五件。全碑總高6.7米,重40多噸,漢白玉石材,保存非常完好,碑身上全部是少見的乾隆正楷手書《皇都篇》《帝都篇》,由滿漢兩種文字寫成。

這兩篇文章是這個巨型石碑最大文物價值,是研究和展示北京曆史和文化的重要實物文獻。碑座為束腰須彌座,刻有卷草花紋,精美異常。

該碑曾立于北京天橋十字路口西北方的"鬥姆宮"内,1915—1919年間被移至先農壇。後因種種工程,碑的各個部件陸續被埋到地下,直至2005年才被重新發現。

博物館的文物藏品(首都博物館藏品20萬件)34

博物館的文物藏品(首都博物館藏品20萬件)35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