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帆起北疆喜迎二十大?數百個白色小屋鱗次栉比,每個有獨立飯盒和迷你小院,歡快的牛犢們比鄰而居,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風帆起北疆喜迎二十大?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數百個白色小屋鱗次栉比,每個有獨立飯盒和迷你小院,歡快的牛犢們比鄰而居。
這是記者看到的阿拉善孿井灘生态移民示範區的富潤源萬頭奶牛養殖基地場景,530頭小牛犢在一排排造型别緻的犢牛島裡分戶獨居。
“小牛犢在這裡飼養可降低腹瀉等疾病的發病率,每天至少增重1公斤。”基地廠長高聖君邊說邊給牛犢填料。
在他身後,14個現代化鋼結構牛舍排列整齊,3200多頭奶牛或吃草或休憩,技術員在電腦上觀察它們的一舉一動。“每頭牛都有電子身份證,從飼喂、泌乳到産犢,都有詳細的電子檔案,實現了智慧養牛。”高聖君說。
在相隔百米的擠奶廳,奶牛正在接受殺菌消毒。它們排着隊走上擠奶平台,擠出的鮮奶直接通過管道輸出,再通過冷藏車送去加工廠。
“每天可産奶36噸,計劃2年時間存欄奶牛1.2萬頭,日産奶量達到200多噸,這些原奶全部供應伊利集團。”高聖君表示,基地在發展壯大的同時,每年消化當地飼草料5萬噸,穩定增加了當地農牧戶的種植收入。
示範區飼草資源豐富,不僅适應養殖奶牛,還為肉牛生長創造優良條件。示範區農牧林水局副局長金斯琴巴圖表示,示範區通過“龍頭引領、疫病防控、全産業鍊培育”等環節,建立優質高檔肉牛繁育體系,助推傳統養殖向現代養殖轉變,帶領農牧民走出一條“小群體、大規模、家家養牛羊”的發展路子。
“今天又下了4個牛犢,出欄時能長到七八百斤,每頭賣2.5萬元不成問題。”在阿拉善盟衆鑫農牧肉牛産業園,廠長段衛東邊說邊展示牛犢照片。
“我們養殖的是西門塔爾肉牛,目前有3200多頭,采用人工授精方式繁殖,今年已出欄1200多頭,實現産值4000多萬元,吸納很多農牧民到牛場務工增收。”段衛東說。
據了解,段衛東的産業園不僅免費為當地農牧民提供種牛凍精及受精技術改良肉牛,還把發酵後的牛糞全部用在農田上,實現了資源的循環利用。
孿井灘養牛業的興起,讓90後的大學生看到了機遇。27歲的祁惠慧大學畢業後沒有在外地就業,而是選擇了回鄉養殖肉牛。2019年,她注冊成立合作社,期間,參加了人社部門創業培訓,還争取到15萬元創業擔保貸款。
“在家搞肉牛養殖比外面打工強多了,一年純收入30萬元沒有問題。”望着一頭頭膘肥體壯的肉牛,她笑着說:“我們由過去的傳統型、粗放型向标準化、集約化轉變,通過特色養殖緻了富。”
祁惠慧打開了緻富之門後,對未來有了更多的規劃。“我們采取自繁、自養、自銷的方式,擴大養殖規模,并且要培養養殖能手,讓大家的生活越來越‘牛’”。(記者 張俊在 于海東 梅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