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清明閨女不上墳,上墳娘家無後人”在理嗎?清明節上墳還有這些規矩要牢記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節日,既是一個掃墓祭祖的肅穆節日,也是人們親近自然、踏青遊玩、享受春天樂趣的歡樂節日。鬥指乙(或太陽黃經達15°)為清明節氣,今年在公曆4月4日。清明祭祖節期很長,有10日前8日後及10日前10日後兩種說法,這近20天内均屬清明祭祖節期内。清明節上墳有着很多講究,牢記這些規矩就能庇佑子孫平安,一起來看這句俗語
“女婿莫上墳,上墳辱先人”
這句俗語的意思是清明這天,女婿不能來老丈人家上墳,不然就會有辱先人。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女婿屬于嫁出去的閨女的夫家人,跟老丈人家不是本姓人家,自然也就是外人了。上墳的話都是自家子孫後代去祭奠自家的祖先,外人去了之後先人可能會不開心,本是女婿的一番好意,卻容易被先人視為不敬,對後代子孫的福運怕是都有影響。所以,清明節這天女婿們就不要去老丈人家跟着上墳了,留在家裡給自家的先人好好燒紙祭祖,為後代子孫祈福。
“清明閨女不上墳,上墳娘家無後人”
這句俗語的意思是說清明節這天,嫁出去的閨女不要回娘家上墳,不然對娘家後代不好,也就是後繼無人。其實這是一句老黃曆,原因是以前的封建社會,有着男尊女卑的思想,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也就成了夫家的人。所以要是回娘家上墳的話,容易把娘家的人丁帶去夫家,娘家有絕後的危險,也就有了上墳娘家無後人的說法,所以清明節一般都是自家的兒子兒媳孫子孫媳去燒紙祭祖。但是現在時代變了,所以大家對此怎麼看呢?
“二月上墳早,子孫不到老”
這句俗語意思是如果清明節在二月的話,也就是上墳早,子孫運勢壽命都受影響。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就拿今年來說吧,今年就是清明節在農曆二月,屬于二月上墳早,那麼為何子孫不到老呢?因為農村很多墳地在别人家地裡,清明節在二月的話,說明立春比較早,這時候天氣早已回暖,野草叢生了,畢竟“二月清明一片青,三月清明草不生”。所以農民為了多種些莊稼,就會借着挖墳頭野草的名義挖掉些墳頭,這樣一來對墓地主人的後代就相當不好了。所以大家記得挖墳頭野草可以,切忌挖墳頭。
“上單不上雙,寒食不挂青”
這句俗語說的是上墳要選擇單數日子,世間萬物均是陰陽交融。古語有:上為陽,下為陰;單數為陽,雙數為陰。墳地本是陰氣重的地方,所以在清明節選擇在單日上墳祭祖的話,能夠壓制陰,以免上墳的人沾染黴運或者不幹淨的東西。不僅上墳要選擇單數日子,祭品最好也選擇單數,但最好不要帶一樣祭品,那顯得也太小氣了。
那麼寒食不挂青又是啥意思呢?“挂青”就是在墳頭挂上一串白紙,也就是後人給墓主人的錢,也預示着後繼有人、子孫賢順。因為寒食節是紀念介子推的,寒食節這天挂青先人收不到,都被介子推收走了。但是今年寒食節跟清明節是同一天,都是4月4号,所以上墳時就要多挂青了,也就是多燒紙、多挂紙錢,畢竟還得給介子推準備一份。
小結:好了今天關于清明節的講究就分享到這裡,這四句俗語大家都了解了嗎?你們對此怎麼看呢?歡迎大家評論區補充留言更多關于清明節的習俗~祝大家都能蒙先人庇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