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黃簡講書法初級課程筆法篇34

黃簡講書法初級課程筆法篇34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14 03:13:33

L7-18 草書釋讀12

十二 人體:手

先說說手的生理結構,然後講講手的功能。

12.1 手

黃簡講書法初級課程筆法篇34(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1

「手」是象形字,徐锴說像「五指之形」,這是手的生理結構。金文、小篆的字形都是畫一個張開的手,有五個手指。從篆字演變到隸字,有兩種情況:一是把篆字的曲線全部拉直,變成兩橫一豎,這樣的「手」字在秦漢竹簡中可以看到,後來就少見了,但提手旁應該來之于這個寫法。二是把小篆「手」字中間這一筆,上面彎曲的部分寫成撇,如馬王堆帛書《老子》甲本卷後古佚書中有這寫法,這作品寫于劉邦稱帝之前,也可視為秦隸。這一撇其實就是中指,連着下面的掌骨直到手腕,但後來隸書中這一撇獨立了,等于中指斷了下來,直到今天,行書、真書都是這樣寫。以上講的是由篆到隸的大緻過程,正因為這樣演變,草書「手」就有三種寫法。

〔1〕衮筆勢 奮筆勢

黃簡講書法初級課程筆法篇34(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2

第一種寫法,取衮筆勢加奮筆勢。金文「手」中間是一條滾動的曲線,草書可以照此辦理,先取衮筆勢,然後取兩橫奮筆勢,如孫過庭這兩個「手」字,這樣寫,第一撇都是連着中豎的。懷素《小草千字文》也是這樣寫的。

〔2〕鈎裹勢 奮筆勢

黃簡講書法初級課程筆法篇34(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3

第二種寫法,取鈎裹勢 奮筆勢,其實跟第一種差不多,一方一圓,衮筆勢左右左用暗節點,所以是光滑過渡,如果改為用明節點,就成了鈎裹勢。看皇象、智永寫的「手」,第一撇都是比較粗的,再往下突然變細,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寫完撇後收了筆鋒,回到五号位然後換面。以前我們講過鈎裹勢屬于轉動,一撇寫完後飛渡,皇象、智永的「手」,一撇寫完後在紙上回轉筆心,從技法上說,這就是「九用」中的衄鋒。智永下面的鈎,幾乎就是真書的趯。日本有鄰館黃庭堅《李白憶舊遊》長卷中也有「手」字,他也取鈎裹勢加奮筆勢,可惜點畫區分不大清楚。

〔3〕一撇斷開的寫法

黃簡講書法初級課程筆法篇34(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4

前面兩種是照篆字的寫法,中指連着掌骨,這第三種是照隸字的寫法,中指成為獨立的一撇。草書「手」這樣寫很少,索靖《月儀帖》有一例,論分筆勢,同樣是取鈎裹勢加奮筆勢,寫了第一撇之後,空中飛渡的圈很大。

黃簡講書法初級課程筆法篇34(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5

和草書「手」相近的有「年」字,隻差一橫。「年」在甲骨文中,是一個「人」背負「禾」,古代一年一熟,收了禾就是一年。金文開始下面的「人」出現了肥筆或圓點,結果隸定時變成一橫,「人」變成了「千」字形。草書「年」還是根據「禾」加「人」寫的。皇象《急就章》沒有單獨的「禾」,隻有和平的「和」,我遮掉右旁的「口」,可以看到左邊的「禾」草寫。如果下面加上一個「人」,「禾」的中豎拉下來連通「人」的撇,裹束起來就是這樣一個「年」字了,比「手」多一橫。今草寫法如王羲之,和皇象章草基本一緻。

黃簡講書法初級課程筆法篇34(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6

「手」還有一個相近字,就是「乎」。其實「乎」中間兩點應該分寫,但有時寫得快,兩點就會相連成一橫。我們讀草書作品,要看看上下文的意思,以确定它是「乎」,還是「手」。

黃簡講書法初級課程筆法篇34(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7

「平」字的草書也和「手」相近,這是陸機《平複帖》的「平」字,是不是很像「手」?标準的寫法如皇象,取一橫兩點雞頭勢,然後豎橫反十字勢,但看起來有點像「乎」。橫豎是十字勢,豎橫是反十字,或稱十字倒筆勢。今草中把兩點連寫了,避免誤會成「乎」。

黃簡講書法初級課程筆法篇34(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8

上面講的幾個相近字,集中放在這裡,都是智永《真草千字文》中的,以便大家比較:第一個「手」,鈎裹勢加奮筆勢一開半。第二個「年」,鈎裹勢加奮筆勢兩開半,多一橫。第三個「乎」,鈎裹勢加豎筆勢,兩點最好分開寫。第四個「平」,奮筆勢加反十字。

黃簡講書法初級課程筆法篇34(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9

順便說一下「毛」字,「毛」和「手」在古文字中,正好是左右對反,也就是鏡射關系。上面一行是「手」,下面是「毛」,兩個字的中線方向恰巧相反,你左我右,你右我左。秦簡寫法,「手」中間用撇,「毛」中間用捺。漢隸一撇兩橫都一樣,就是中間這一筆方向相背。草書就是這樣來的。

黃簡講書法初級課程筆法篇34(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10

草書「手」中間是鈎裹勢,草書「毛」中間是鳳翅勢。一撇轉過來寫一個「乙」,根據定義這是鳳翅勢。以前講過,「乙」有這樣的,也有上面無一橫的。

12.2 左手和右手

黃簡講書法初級課程筆法篇34(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11

手分左右,在甲骨文中隻畫三個手指,三表示多。金文開始左手加「工」,其實就是「佐」本字,右手加「口」,是「佑」的意思。秦隸已經有草寫,但三個手指還保持着,到章草、今草,旁邊兩個手指就拉成一線,「左」字一橫是左右兩手指,一撇是中間手指,「右」字反過來,一撇是左右兩手指,一橫是中間手指。注意筆順,下筆先寫左右兩手指這條線,然後寫中間手指這條線。所以「左」是橫撇,「右」是撇橫,正好相反。

我們現在寫的「又」,來之于「右」手這個字,也就是說,「又」就是

黃簡講書法初級課程筆法篇34(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12

古代的「右」字,沒有口。金文中這個「又」,已經很像現在的寫法了。在楚簡上可以看到「又」用了三筆,其實就是篆書的筆順,有些潦草一點的,三筆變成了這樣子。這三筆書寫時的筆順,是先寫兩旁的手指,然後寫中間這一筆。秦簡上有用兩筆寫「又」的,草書來源于此。

12.3覆手為爪

黃簡講書法初級課程筆法篇34(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13

六級課程12課講過「覆手為爪」,「覆」就是向下的意思。一個手向下是「爪」字,草書正好是群鵲勢。

群鵲化勢

黃簡講書法初級課程筆法篇34(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14

當時還講過群鵲化勢,可以改變四點的次序和形态,下面三點先寫中間一點,再寫左右兩點,也就是連波勢改為顧盼勢,寫出來是草書「不」字形。如果上面一點拉長為橫,下面三點拉長順次寫,就是行書的「不」字。如果中間一豎出頭,那就成了一個「木」字形。最後這個是《陰符經》中的「木」,和一般寫法不同,為什麼這樣寫?其實就是取群鵲化勢的緣故。

12.4含有一個手的字

現在講講「手」的功能,哪些字用到了「手」。先說含有一個「手」的字,第10課講過「看」字,「看」上面是一個斜放的「手」。又如「掌」字,下面是一個「手」。「扶」字,左邊所謂提手旁,就是「手」的隸變。「及」

黃簡講書法初級課程筆法篇34(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15

字下面是「又」,這是右手演化來的。我還講過「為」字,上面是爪,這是覆手,以手抓住下面的大象,所以「手」會出現在許多字中,形态多變,草化時取勢各異。

黃簡講書法初級課程筆法篇34(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16

下面有「手」的如「掌」字,「掌」指手心,上面是「尚」,根據草法規則「口」可以省略,草書「掌」取顧盼勢、冖頭勢、鈎裹勢和奮筆勢。

黃簡講書法初級課程筆法篇34(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17

提手旁的字如「扶」,右旁是「夫」。我講過「天」字的寫法,「夫」隻要「天」字出頭就可以。提手旁在二級課程已經說過,這是戈法化勢。

黃簡講書法初級課程筆法篇34(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18

接下來「及」字,甲骨文是一隻手抓住一個人,左手、右手都可以,所以《說文解字》曰:「及,逮也」。小篆和金文不同,小篆「人」變成一撇一折,造成隸書的基本結構。八分如《曹全碑》,「人」已經和下面的「又」結合為一體。草書先寫一撇,王羲之、智永都用反引勢,然後寫飛帶勢,就是草書「及」字。

黃簡講書法初級課程筆法篇34(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19

寸,從又,從一。一是指事符号,指向手腕高骨後一寸的地方,這地方稱為寸口,中醫把脈,就在這地方。草書「寸」是戈法化勢,隻用一個筆勢就夠了。古文字中「寸」經常和「又」換用,所以有「寸」的字很多,其實就包括了一個手。

12.5含有兩個手的字

黃簡講書法初級課程筆法篇34(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20

一個字中包含兩個「手」,或者是同一個人的手,也可以來之兩個人的手。六級課程12課講到「受」字,從甲骨文來看,下面一個手,上面一個爪,中間是「舟」,一個人交接小舟給另一個人,所以是「受」。七級課程第6課,講了「受」字的草化,各位可以查一下,這裡不重複了。

黃簡講書法初級課程筆法篇34(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21

《說文解字》:「同志為友」,同志用相同的手勢來表示,甲骨文用兩個并排的右手,或者寫兩個左手也可以。楚簡寫法很像「艹」字,小篆改為上下兩個「又」,避免了誤會成「艹」,但秦簡把小篆隸定,看起來像兩把叉子。漢隸把一個「又」平放,另一個斜放,這就好看多了。皇象《急就章》中有人名「賈友倉」,可惜這幾個字又損壞了,趙孟俯臨本寫了個「友」,他是照漢隸來寫的,這寫法大有問題。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趙孟俯這個「友」,跟草書「發」字完全一樣,

黃簡講書法初級課程筆法篇34(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22

所以這種寫法是不可取的。明代宋克補《急就章》,「友」寫得類似真書,反而比較可信,《急就章》确實有一些草字類似真書。今草寫法可以看智永《千字文》,他用飛帶勢移位寫「友」字,而且是順時針轉圈的,一氣呵成。最後加了點,這是提醒和「發」字相近,不要搞錯。懷素《小草千字文》是「友」字不加點,「發」字加點,跟智永正好反一反,初學草書的朋友要當心,用點不是随便用的,這個字要照智永寫。

黃簡講書法初級課程筆法篇34(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23

前面課程講到,同一個人的兩隻手,隸定拉成直線,好像兩個十字形,如果橫線左右打通一起寫,就會産生各種形态。

黃簡講書法初級課程筆法篇34(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24

講一個常用字,「其」,本來讀Ji1。《說文》:「箕,簸也」,「其」就是簸箕,在農村生活過的朋友,應該很熟悉這個器具。「其」下面加兩個手,表示簸揚的動作,籀文下面兩個手連寫為橫撇捺。秦簡上的寫法,已經屬于隸書了。還有人把上面的簸箕用一橫替代,看起來像「六」字,這是「其」的簡寫,現在還有人姓「亓」

草書「其」采用了簡化寫法,就是上面的「其」用一橫替代,這樣上面兩橫組成奮筆勢,而下面的撇捺,捺筆作一波三折之狀,成為「乙」字形,方便收筆時加雁尾。我給大家講過,就算在真書中,如「空」字,中

黃簡講書法初級課程筆法篇34(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25

間的撇捺,也會寫成一撇加「乙」,不足為奇。今草繼承章草寫法,都取奮筆勢加豎筆勢,隻是取消了雁尾。上面兩橫哪一筆長、哪一筆短,是無所謂的。

今天就講這些,下一堂課繼續,謝謝。

本節要點:

· 人體­手:手和手的相近字。

· 左手和右手,覆手為爪。

· 含有一個手和兩個手的字。

複習思考:

· 試用草書寫下面詞語:

· 親手,眼高手低,手掌心,執子之手。

· 年頭,新年,近年,豐年。

· 毛發,毛毛雨,不毛之地,毛筆。

· 左右為難,左右開弓。

· 爪牙,掌上明珠。

· 及格,及時,及第,推己及人。

· 同志為友,友愛,友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