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是山的眼,山水相依雲漫漫……”女聲獨唱《那山那水》在旅遊生态村瀛東村百姓大舞台響起,顯得格外貼切。1月15日,“生态瀛洲慶盛世、共唱振興幸福歌”——2023年全國鄉村村晚上海崇明分會場活動在國家公共文化雲、央視頻、新華網等線上平台相繼推出,吸引了全國觀衆在線觀看。
晚會分為“田園山歌”“歌以詠志”“盛世頌歌”三個篇章,展現了崇明島“白牆灰瓦坡屋頂,鄰水相依滿庭芳”的生态文化、上海的海派文化及和奮進精神。十個節目涵蓋舞龍舞獅、歌曲、舞蹈、口琴、獨唱、四重唱等獨具特色的民俗風情和非物質文化遺産元素。這些節目都是獲得省、市級以上獎項的原創群文作品,之中不時呈現的是變化中的崇明美景及崇明人迎接新年的歡樂場景。
崇明素有“長江門戶,東海瀛洲”之稱,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沖積沙島,也是我國第三大島嶼,有着1300多年的曆史傳承。如今,“生态崇明、美麗崇明、幸福崇明”建設成效顯著,生态民生福祉取得重大進步,一座世界級生态島的美好形象正呼之欲出。豐富的自然資源、厚重的曆史文化、獨特的鄉愁味道、環境整潔、生活甜美、民風淳樸的自然村落……隻要來到崇明,就會情不自禁記住崇明、愛上崇明、向往崇明。
記者了解到,此次登上全國鄉村村晚的舞蹈《米酒飄香》,以崇明老白酒這一非遺元素創作,再現了村民們辛苦勞作後休憩享受生活的濃濃煙火氣。崇明老白酒又稱“米酒”,以純糯米釀制,味道甜潤,色呈乳白,有别于一般的白酒和黃酒,是上海地區獨有的酒種。崇明老白酒傳統釀造技法已有七百多年曆史,2009年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昔日在崇明鄉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會釀造老白酒。如今,作為崇明的特産之一,崇明老白酒風味獨特,甜而微酸,頗受市民遊客喜愛。
舞蹈《玉蘭的述說》以上海市市花白玉蘭為象征,音樂選自在崇明舉辦的第十屆中國花博會歌曲,将崇明特色與上海城市氣質融為一體。編導夏元琦表示,該舞蹈通過芭蕾舞、摩登舞的元素,以玉蘭為象征,展現百姓的美好生活。
瀛東村位于崇明島東南端,是崇明島第一個迎來日出的村莊。十幾年前這裡是“潮來一片白茫茫,潮退遍地蘆葦蕩”的荒涼之地。1985年起,村黨支部一班人率領全村幹部和群衆先後六次向荒灘進軍,艱苦創業,奮勇拼搏,圍墾灘田4000畝,在茫茫荒灘上崛起了一個富裕美麗而現代化的海邊小村。2013年7月,瀛東村榮獲上海市第二屆“我喜愛的鄉村”稱号。演唱四重唱《奔跑》的孫玮對瀛東村的印象非常好:“在這邊錄制節目非常符合當下‘美麗鄉村’的主題,《奔跑》這首歌是以黨的二十大為主題進行創作的,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裡迎風奔跑,取得更好的成績。”
此次鄉村村晚錄制,導演組充分挖掘崇明本土優質資源,美麗的鄉村畫卷給人以詩意的享受。在活動創意上将崇明墾拓文化和海派文化充分融合,突出了江南韻味及海島特色,演員們唱身邊事,道家鄉美,贊新生活,展示出了崇明獨特的民俗風情,也彰顯了廣大群衆追求美好生活的飽滿熱情及濃濃年味。
崇明區文化館館長季洪益表示,這場村晚展現了以瀛東村為代表的“滄海變桑田”的崇明鄉村振興奮鬥史,洋溢着的是鄉親們滿滿的幸福感、滿足感,瀛東村的村味、年味和大上海的海派融合成了一特的鄉村村晚。
近年來,崇明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以建設獨具魅力的“休閑旅遊島”為目标,以“生态文化、長江文化、花卉文化”三大文化品牌為引領,圍繞“生态、花卉、美食、住宿”四大核心優勢資源,創新發展生态新文旅,加快構築全域旅遊網,積極延長旅遊産業鍊,大力發展森林康養、濕地觀光、民宿休閑、鄉村體驗、運動賽事等文旅新業态,保持原有田園風光、生态環保的基礎上,傳承曆史文脈,創新發展格局,全面引領綠色發展風尚,赢得了廣大市民和遊客的青睐。
“崇明是河口之島、城市之島、生态之島、花卉之島。此次全國鄉村春晚上海分會場活動,突出展示了崇明地域文化特色、美麗鄉村建設成果和人民時代面貌,大力弘揚了‘崇德明禮、敢為人先、墾拓不息’的崇明精神品格,讓全國觀衆朋友們都能欣賞到崇明積極發展全域旅遊,大力推動‘綠水青山’催生‘金山銀山’的美麗蝶變之路。” 崇明區文化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倪向東熱情邀請大家到崇明來發現更多驚喜、收獲更多快樂。
作者:李婷
編輯:徐璐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