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聽障人上大學勵志故事

聽障人上大學勵志故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03 03:01:38

聽不見聲音,如果可以“看見”聲音,世界可能會因此變得不同。

後天失聰的石城川,對此深信不疑。他和志同道合者為此開發了 “音書APP”,讓聽障人士“看見”聲音。

日前,石城川獲得複旦MBA公益獎學金,成為複旦大學管理學院2022級MBA項目新生。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與他面對面,走進“看見”聲音的世界。

聽障人上大學勵志故事(讓聽障人士看見)1

石城川在複旦文科圖書館前。黃海華 攝

【他的世界被按下了靜音鍵】

1992年12月,石城川出生于四川省樂山市犍為縣,他從小就聰明機靈,還很會幹農活,經常幫着家裡割豬草、收玉米和放牛。11歲那年,他突發高燒并嘔吐,村衛生室以為是普通感冒,治療了幾天不見好轉,後來他被送到縣醫院,再被送到市醫院,最後診斷為化膿性腦膜炎。他昏迷了一星期,睜開眼睛時發現自己躺在ICU,什麼也聽不見了。石城川的世界被按下了靜音鍵,他開始變得脾氣暴躁,經常不吃飯,故意和弟弟打架。

“這是我情緒最不穩定的一段時間,慶幸的是,這段時間并不長。”石城川告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情緒穩定”現在是他的性格特質之一,經曆了失聰,好像沒有什麼事情能再沖擊到他。

由于村裡和縣裡都沒有特教學校,大病一場的石城川回到了之前的學校。上課時,他先吃透課本,再結合老師的闆書來理解,不懂的就寫下來問老師。盡管失聰後才開始學英文,但他的英文成績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就連老師們都感到不可思議。中考時,他以所在學區第一的成績,考上了縣裡最好的高中。文理分科時,他又考了第一名。他本來想選文科,但老師建議他學習理科,掌握一門技術,自食其力。

2011年,石城川考上暨南大學。他報考的是生物化學,因為想要突破聽力障礙的治療。但聽力障礙本身,可能會妨礙他做實驗或身處危險而不察,于是他被調劑到應用數學專業,學習了很多計算機和人工智能方向的課程。

【如果聲音能被“看見”】

人生的路,可能會兜兜轉轉。但石城川清晰地知道,不管怎麼走,他都會選擇現在這條路——改善聽障人士與世界的溝通。

“溝通是每個人最原始的訴求,但對于我們來說真的很難!”石城川告訴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其實,從失聰那年起,由于沒有了聽力,無法校準自己的發音,他漸漸變得“不怎麼會說話”了,不熟悉他的人會聽不太懂。創辦音書科技之前,他和别人交流的主要方式是筆談。

人工耳蝸對于聽障人士來說是一個“拐杖”,但其單隻的平均市場價近20萬元,還不包括後續維護費用。兩年前,石城川隻植入了單隻人工耳蝸。“如果在安靜環境下,大概可以聽懂60%的聲音,但如果是聚會或讨論,就聽不太清楚了。”

如果聲音能被“看見”,該有多好。

早在大二的時候,受到谷歌眼鏡的啟發,石城川就想過要為聽障人士設計一種智能眼鏡,當别人說話時,文字就能浮現在眼前。那天晚上,他興奮得一夜未睡,從此這個念頭就常存于心。

作為數學學院的優秀畢業生,石城川本來有機會進入廣州的一些大公司工作,但他想服務聽障人士,對方無法提供這樣的崗位。後來,他進入一家中外合作企業,負責數據庫的設計,第一年就獲評“優秀員工”。

夢想的種子,終究發芽了。盡管還沒攢到多少錢,但石城川不想再等下去了,2015年12月,他開始在廣州“為我們這個群體”創業。在他看來,一生能把這件事做好,就有價值了。

聽障人上大學勵志故事(讓聽障人士看見)2

石城川(中)和創業夥伴在一起

【想要長成參天大樹】

起初,石城川和兩位合夥人做出了一款面向聽障人士的智能眼鏡原型,甚至申請到了專利,但眼鏡佩戴起來不方便,成本也高,難以實現量産。這一想法隻能暫時擱置。

後來,他們在2017年初設計開發了“音書”APP。除了将聲音轉換成可以看見的文字,“音書”還可以進行發音訓練。石城川也通過這個模塊進行練習,相比前些年,發音更清晰了。“音書”不僅有專屬“朋友圈”功能,也提供就業信息。

“從來沒有那麼真心地寫過評論。父親聽力一直不好,和父親的溝通也因為不便而越來越少。裝了音書後,第一次在不需要母親在旁邊翻譯的情況下,聊了足足20分鐘。父親說個不停,我感動得有點想落淚。”一位用戶這樣說。

至今,“音書”用戶數已達100萬。

創業之艱辛,隻有身處其中的人最有體會。頭兩年,石城川和兩位合夥人每個月隻拿2000多元工資。他們一日三餐都在華南理工大學食堂解決,每天工作16個小時,除了睡覺就是工作。他們也面臨過資金短缺的窘境,這次危機讓他們懂得了“要讓企業先活下去”,于是開始為各類公共服務機構和特教學校提供“信息無障礙”解決方案。

為創造更大的公益和商業價值,石城川來到複旦管院學習工商管理,也開啟了在上海和廣州兩地的切換模式。“我希望能從一棵小樹苗長成參天大樹,為更多人遮風擋雨。”

聽障人上大學勵志故事(讓聽障人士看見)3

石城川(右二)和複旦MBA同學在一起

【“我的内心有一種滿足感”】

人群中,石城川有些不一樣。兩個手機是他的标準配置,一個用于聯絡,一個用“音書”将聲音轉化成文字;他說,由于經常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很容易感到疲勞,他會在包裡備一些零食來補充體力。

他總是面帶微笑,說着話不自覺就會嘴角上揚。遇到困難,他就拿“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來給自己鼓勁。

“一直以來,我的内心都有一種滿足感,因為我在做自己想做的、也是自己應該做的事情。”石城川說,上大學時,自己很少出校門,因為感覺會有各種障礙。除非十萬火急,比如辦理助學貸款,他幾乎不踏進銀行。前些天,他接到一位外賣小哥的咨詢電話,原來小哥也是一位聽障人士,在工作中每天都使用“音書”。

放下電話,石城川又感受到了那種滿足感。為讓更多聽障人士“看見”聲音,走到大街上,他告訴自己要一直努力下去。

欄目主編:徐瑞哲

除署名外,文中圖片由采訪對象提供

來源:作者:黃海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