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治療兒童身材矮小疾病的藥物,基因重組人生長激素問世後,身高不再是一種難以幹預的自然結果,為了長高,一些家長開始為孩子注射生長激素,每天一針,一年花費數萬元。
除了打針,這些孩子還要早睡、跳繩、喝牛奶,與時間賽跑,和現實博弈,這也催生出身高焦慮和藥物濫用的隐憂。
一年花15萬給孩子打生長激素,隻為長高8厘米,家長稱“值得”
現如今,水針劑的市場最龐大,2019年時,占比約為61%,粉針劑占比為38%,而長效針因為太貴,大部分家庭都消費不起,占比非常低,隻有不到1%。
雖然一年十幾萬元往上的長效針大部分家庭都會放棄,不過出于安全、便捷考慮,大部分家長還是會從牙縫裡省出錢給孩子注射水針劑,而不是便宜一倍的粉針劑。
《案例分享》
鄰居老王原本對兒子的身高不擔心,自己身高178cm,妻子身高162cm,按理說孩子不會太矮。
但是小孩從小體質差,容易生病,又愛挑食,上小學後同齡人個子往上走,就他原地不動,今年9歲了,已經讀小學三年級,身高卻隻有125cm,算是全年級最矮的一個了。
于是,老王開始擔心起來,考慮要不要給孩子打生長激素,本以為小孩怕打針,沒想到,孩子主動提出來:“爸爸,你給我打生長激素吧,我願意打。”
因為小孩的骨齡偏晚兩年,有生長空間,可以通過注射生長激素來進行幹預治療,從那時起,老王兒子每天都要按時打針,還要經常複查,平均每月花費1.1萬元,為了配合治療信心,還每天跳繩1500個早餐,吃牛奶,雞蛋,晚上到點就睡,哪怕作業還沒有做完。
打針一年後,老王兒子的身高增長八厘米,達到121.5厘米,但老王和妻子覺得這樣的身高依然偏矮,于是又重新和醫生制定了治療方案,調整了飲食和運動量,繼續給兒子注射生長激素。
老王夫妻倆看到了希望,雖然每年要花近15萬在孩子長高這件事上,但始終覺得“不後悔,值得”。
“增高針”的具體效果怎麼樣呢?
醫生表示,“增高針”在臨床上并沒有神奇的效果,孩子身材矮小可能由很多原因導緻,要找到根本,對症下藥才有好的治療效果。
所謂“增高針”也就是生長激素,在醫學上主要用于治療矮小症,有明确的使用範圍,并且患者能否打生長激素,也有一套嚴格的要求和體檢指标,比如年齡、骨齡、激素水平等,并不是想打就可以打的。
醫生要根據孩子現在的年齡、骨齡、身體狀況以及肝腎功能、血糖指标、跟副作用有關的安全性指标是否都正常,來決定孩子可不可以接受生長激素的治療。
生長激素不能亂打
對于絕大多數的孩子而言,隻需要通過合理的飲食、作息以及運動就可以正常長高。對于非生長激素不足引起的矮小症患者來說,“長高針”不僅不能起到增高的作用,反而會帶來潛在傷害。
過量注射生長激素,可能會内分泌紊亂、股骨頭滑脫、脊柱側彎等諸多問題,還有可能引發腫瘤、糖尿病、顱内高壓、甲狀腺功能減退等副作用,有些兒童在注射生長激素後,還出現血糖升高的問題,需要定期到醫院測量血糖。
理性看待孩子身高,告别盲目焦慮
其實影響孩子身高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遺傳因素,占子女身高影響因素的70%左右。
遺傳身高公式:
男孩=(父身高 母身高 13)/2±5 cm
女孩=(父身高 母身高-13)/2±5 cm
而另外的30%則是由後天因素決定,醫生指出:“孩子的成年身高由遺傳和外部環境共同決定,90%以上的孩子通過改善飲食結構、保證睡眠時間、維持良好情緒、補充适當營養可以獲得身高的優化。”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可以選擇多帶孩子運動,注意營養和睡眠,補充鈣和維生素D,通過後天努力長身高。
家長應該理性看待孩子的身高,不要因為家長的“認知”給孩子太大的壓力,進而加重孩子的自卑感,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學會接受自己的身高,注重自身的内在修養,這也是引導孩子樹立正确的價值觀。
事實上,一個健康的内心遠遠比一個漂亮的外表更加重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