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瓦爾登湖經典語錄在哪一頁

瓦爾登湖經典語錄在哪一頁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0 10:16:11

瓦爾登湖經典語錄在哪一頁(瓦爾登湖寫了什麼)1

本文摘自《甯靜無價》 程虹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瓦爾登湖》是以作者的親身經曆為樣闆,教人們怎樣明智地生活,鮮活地思考。梭羅對生活的追求,可以用那幾個醒目的大字“簡樸、簡樸、簡樸”來概括。他的一生放棄了幾乎所有的物質追求,成功地實現了他關于要生活、而不為謀生所累的目标。在日記中,梭羅對他的簡樸有明确的解釋:“世上有兩種簡樸,一種是近乎愚昧的簡樸,另一種是明智的簡樸。智者的生活方式,是外在簡樸而内涵豐富。野人的生活方式則是内外都簡樸。”

梭羅認為,一旦人們繼承了農場、房宅、牲畜和農具,他們就成了土地的奴隸,終日被物質生活所累。愛默生在《論自然》中指出:“為什麼我們要在曆史的枯骨中摸索,或者偏要把一代活人套進陳腐的面具呢?今天的太陽依然光照人間……”梭羅則在《瓦爾登湖》中寫道:“為什麼人們一生下來就開始挖掘他們的墳墓呢?”“……讓我們首先像自然那樣簡樸而健康,驅散籠罩在我們額頭上的愁雲,給我們身上來一點活力吧。”

如果說愛默生是要喚醒美國人,從舊世界的文化陰影中脫身,求得一種精神上的獨立,梭羅則要人們擺脫舊的生活方式的奴役,求得一種生活中的解放。他要像公雞打鳴一樣,把人們從睡夢中,也是從陳舊的生活方式中喚醒,采納一種與自然同步的嶄新生活方式。他要人們把物質的需求降低到最低限度,從而使自己的身心更為自由,精神更為富有。他在瓦爾登湖畔的實踐,他生動的林中生活寫實,便是他倡導的新生活的體現。

人們通常認為《瓦爾登湖》是梭羅創作的頂點,而他生命的後期是創作的冬季。但是如果我們仔細地閱讀梭羅生命後期所寫的那些散文,卻發現正是在這些後期作品中,梭羅發出了“我想為自然辯護”的呼喚,提出了“隻有在荒野中才能保護這個世界”的觀點,表述了野生自然與健康的人類文明之間的關系。

梭羅體驗自然的另一個途徑便是散步。散步也成了他一生中最具象征性的比喻。在散步中他把空間、時間和思想融為一體,讓身體的腳步與自然的腳步和精神的腳步同行,從而使得散步有了極其豐富的内涵,也因此寫就了具有超前自然保護意識的名篇《散步》。梭羅在散步中最大的收獲,便是發現了荒野的價值與魅力。他寫道:“我所說的西部實際上是荒野的代名詞;而我一直準備說的是,隻有在荒野中才能保護這個世界。”

梭羅對荒野價值的新發現,使他超越了同代的超驗主義作家,成為當代美國自然文學追蹤的焦點。由于《散步》是梭羅生前最後一篇佳作,他對荒野的觀點,也成為他短暫一生中的絕唱。梭羅對荒野價值的新發現在于:他打破了人們對荒野的陳舊觀念。走向荒野不是走向原始和過去,不是曆史的倒退。相反,荒野意味着前途和希望。他歸納道:“我們走向東方去理解曆史,研究文學藝術,追溯人類的足迹;我們走向西部,則是充滿進取和冒險精神,走進未來。”他說:“對于我來說,希望與未來不在草坪和耕地中,也不在城鎮中,而在那不受人類影響的、顫動着的沼澤裡。”

荒野中蘊藏着一種尚未被喚醒的生機和活力。荒野也意味着美好和健康。梭羅認為,生活充滿了野性。最有活力的東西也是最有野性的東西。而最接近野性的東西,也就是最接近善與美的東西。然而,他也發現了工業文明對荒野的破壞:“如今幾乎所有所謂人類的進步,諸如建築房屋,砍伐森林樹木,都隻能摧殘自然景色,使它變得日益溫順而廉價。”他痛恨那殘酷的斧頭,慶幸它“無法砍下天上的白雲”。因此他呼喚:“給我大海,給我沙漠,給我荒野吧!”“我願意讓每個人都像野生的羚羊一樣,都像自然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樣。”他已經預見到,不顧自然環境、盲目追求發展的工業文明将會給人類帶來惡果。他相信,無論是一個人還是一種文化,一旦與荒野脫離,便會變得微弱而愚鈍。于是,在“文明的沙漠中保留一小片荒野的綠洲”,便成了梭羅最執着的追求。

對梭羅而言,荒野不僅意味着社會發展的希望,它也是文化和文學的希望。“在文學中,正是那野性的東西吸引了我們”,他在《散步》中寫道。繼而他舉例說明,無論是《哈姆雷特》還是《伊利亞特》,最有魅力的部分“是那種未開化的自由而狂野的想象”。可以說,梭羅對荒野價值的新觀點具有另一層意義,它把文學藝術家的目光引向荒野。他呼喚作家“走向草地”,使用一種“黃褐色”的與土地相接的語言。

來源:新華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