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萬物皆可“絕絕子”的時代,表達一方面輕而易舉,網絡熱梗信手拈來。另一方面,我們又不得不心虛地承認:表達近乎寸步難行,離開梗就不會說話,心中所想很難付諸一種“不那麼千篇一律”的文字。對網絡用語重度依賴者,今晚的夜讀,或為你帶去一點思考和啟發。
表意的準确度
像用手術刀一樣,用準一個字
隻有準确用詞,才能揭示事物的特征,引發情感的共鳴。古代詩人為了“吟安一個字”而“撚斷幾莖須”,更有“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的心酸。對詞句的反複斟酌、錘煉,是通往精确的必經之路。
你看——
“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
“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
——齊己《早梅》
把“數”改作“一”,孤獨的氛圍就起來了,是早春梅花獨有的孤清、高潔。
你再看——
“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賈島《題李凝幽居》
把“推”改作“敲”,深夜小鳥都歇息了,月光下萬籁俱寂,一個僧人叮叮地敲門,富有樂感,使原本安靜的場景立刻“活”起來,似有故事發生。
詞語的豐富度
拓展、充盈詞彙的倉儲
用準确的詞語表達,需要一個前提:
你有足夠充盈的詞庫。
比如你想表達“多”這個概念,可以直白地說“啊,好多!”你也可以在一瞬間想起琳琅滿目、目不暇接、不可勝舉、鱗次栉比、俯拾皆是、星羅棋布等替補詞彙。
以詞推句,我們在描述同一事物時,也不必拘謹于一種樣态,嘗試切換用詞、句式、角度、結構等,多維化地呈現。
比如,描繪同一份愛情,可以有下面五個版本,表達的是同一個情境,卻有不一樣的美感和思想。如果讓你來描摹,你會選擇什麼樣的詞句表達呢?
白話版:
你說你愛雨,但當細雨飄灑時,你卻撐開了傘;
你說你愛太陽,但當它當空時,你卻看見了陽光下的暗影;
你說你愛風,但當它輕拂時,你卻緊緊地關上了自己的窗子;
這就是我怕你說愛我的原因。
文藝版:
你說煙雨微芒,蘭亭遠望;後來輕攬婆娑,深遮霓裳。
你說春光爛漫,綠袖紅香;後來内掩西樓,靜立卿旁。
你說軟風輕拂,醉卧思量;後來緊掩門窗,漫帳成殇。
你說情絲柔腸,如何相忘;我卻眼波微轉,兀自成霜。
詩經版:
子言慕雨,啟傘避之。
子言好陽,尋蔭拒之。
子言喜風,阖戶離之。
子言偕老,吾所畏之。
離騷版:
君樂雨兮啟傘枝,君樂晝兮林蔽日,
君樂風兮欄帳起,君樂吾兮吾心噬。
七言絕句版:
戀雨卻怕繡衣濕,
喜日偏向樹下倚。
欲風總把绮窗關,
叫奴如何心付伊。
描述的想象力
用自己的語言給“現象”穿上衣裳
博爾赫斯說:“強勁的想象産生真實!”
給語言插上想象力的翅膀,你有很多工具,通感、借物喻人、類比、明喻暗喻等,都能為寡淡的詞句增色。
比如——
如何描述這張圖片?
@愛吃餅幹的兔:海浪像一條鲸魚的尾巴。
@小凡今天要開心:浪花裹挾着太陽翻湧,像粘稠的糖漿築成夢幻的山丘。
@黑格:太陽點綴了海的裙擺。
@Joan: 海水像薄弱的女子,被無形的力量撕扯,而陽光是唯一目擊者。
再來看——
幾個想象力飽滿的生動句子:
“她優美地走着,就像夜色一樣。”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恰似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年輕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該是銅錢大的一個紅黃的濕暈,像朵雲軒信箋上落了一滴淚珠,陳舊而模糊。”
“一個凸顴骨,薄嘴唇,五十歲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兩手搭在髀間,沒有系裙,張着兩腳,正像一個畫圖儀器裡細腳伶仃的圓規。”
“忠厚老實人的惡毒,像飯裡的沙礫或者出骨魚片裡未淨的刺,給人一種不期待的傷痛。”
《拿什麼拯救被“梗”住的“文字失語者”》
(節選)作者:曹林
說文字失語,好像挺不可思議的。我們中的很多人,似乎都是話痨,在群裡、朋友圈裡、論壇上常常很活躍,抛梗、接梗如行雲流水,表情包比誰都多,段子一個接一個,張口就是流行語,喋喋不休,沒失語啊?
其實,這正是失語的病症之一,借助表情包、梗、流行語、省略語的表達,不是你在說話,而是“話”在說你,你不過是那些梗的通道。久而久之,你的文字表達能力便被梗塞住了,成為“語梗”患者,也就是文字失語,失去自如地用文字表達想法的能力。
那麼,如何鍛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能力,避免文字失語症呢?這裡有三個建議。
其一,多讀紙質書。要讀整本書,讀原著原作,千萬不要迷信“讓别人替你讀書”。公衆号、微博、B站、知乎……有很多地方可以獲取知識。一本很厚的書,總有人用一篇推文、一則視頻講完。看這些東西,好像也能獲得知識,但就是很不對勁。可能是因為這些東西都很零碎,所以很難幫人建立一個思想譜系,也很難被用于“再輸出”。讀原著,接觸完整的原典思想和智慧,才有“再輸出”的知識沖動,促進文字思想。
其二,多積累對美好事物的豐富表達力。偉大的文學作品的一個功能就是,描繪隐于語詞之後的生動的情感。王爾德也說過,人們看見霧不是因為有了霧,而是因為詩人和畫家教他們懂得了這種景色的神秘可愛性。語言幹癟,張口就那麼幾個詞,牛啊,yyds,說明缺少文學的豐富閱讀,無力用文學家教我們的語言表達出大千世界那無窮無盡、一波才動萬波随的靈動可愛。
其三,多用完整的文字表達,有意識地用“生活語言”替代那些脫口而出的“魔性語言”。養成把想法寫成長文字的習慣。不要讓網絡社交替代現實社交,在網上,那些省略語在小圈子裡能創造出親近感和交流效率,這種“親近性、排他性”容易形成一種溫暖的幻覺,到了面對面的現實生活中,就說不出話來了。
不妨試試,堅持一個月,文字能力必能複健。
圖 | 視覺中國,部分圖片來源豆瓣“文字失語者互助聯盟”小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