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文編輯校對網
校對:齊速
一般認為報紙出現差錯是校對沒有把好關,校對人員責無旁貸,這隻是一方面。實踐證明要想避免報紙出錯或少出差錯,還得從提高稿件自身質量抓起。
報紙差錯率高的原因除了編輯責任心不強、校對馬虎外,一個重要原因出在沒有認真改稿上。如果稿件本身就沒有寫好和改好,錯字、病句一大堆,或者字迹潦草不清,那麼文字錄入的差錯率和清樣初校的差錯率必然會增高。前道工序的質量必然會影響後道工序的質量。可以說,原稿的質量直接影響着打字和校對的質量,打字和校對的質量又直接影響着報紙的質量。
一般情況下,稿件雖然在基本思想、基本事實方面都是正确的、有意義的,但在某些地方,如,表達的思想不夠完善,引用的事實不夠準确,語言不夠精練,文字上還有毛病,這些都需要進一步修改、潤色。
改稿是指對新聞稿件進一步整理和加工,以去僞存真,去粗取精,這既是作者的事,也是編輯的事。它需要作者和編輯共同努力才能做好。
(一)作者要認真改稿
首先,作者要對自己的稿件負責。作者将采訪來的新聞素材寫成初稿,隻是完成了初加工,改稿是精加工,需要精雕細刻才能做好。一篇文章的好壞,質量的高低,首先出自作者之手。文章出了問題,作者也是第一責任人。
作者的初稿,往往受時間限制,為搶時效總想快寫快發快見報,寫稿中或書寫跟不上思路,總會留下許多毛病,如寫錯了字,用錯了詞,漏了标點符号,以及有的句子有語病等等,如果自己不加以檢查和修改,遺留問題一大堆就投到編輯部,就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作者不能認為有編輯在後把關,或留尾巴讓編輯去處理,或留空讓編輯去填,或懶得麻煩,發現錯字不糾正,讓編輯去“擦屁股”,這都是不好的習慣。作者要養成好習慣,寫稿用稿紙,字迹工整,數據準确,稿面整潔,地址姓名電話清楚,這既是對讀者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編輯部每天都要收到大量的稿件,如果你不寫好,字不清楚,标題不吸引人,導語不精練,編輯可能隻看第一眼就會給槍斃了。
作者認真改稿一定要堅持新聞稿送審制。對稿件中的新聞事件、有關數據、地址姓名請有關單位和部門把把關,不要怕麻煩、圖省事,否則出了差錯會引起不良後果。
其次,作者要當特殊編輯。作者不要隻把自己當作給編輯部提供稿件的供稿人,還應把自己當作一位特殊編輯,換位思考。這樣,作者才能自覺地站在編輯的角度,以挑剔的眼光審視自己采寫的稿件。如果連自己都不滿意,那就不要投了,該修改的修改,該補充的補充,需要重寫的就重寫,不要懶得做自己能做的事情,而交給編輯去處理。
第三,作者改稿要有一絲不苟的精神。衆所周知,隻有經過認真推敲,字斟句酌,有時甚至要反複修改,幾易其稿,才能寫出高質量的文章來。
作者改稿甚至可以請身邊的親朋好友、熟人同事先看稿,讓他們當第一讀者,請他們提出修改意見,然後再按征求的意見認真修改,稿子就會更加完善。一般來說,稿子是越改越好。
就拿推敲語言來說,語言可謂千變萬化、豐富多彩。新聞寫作中應多用形象化的語言。比如,砂石廠開采出來的大顆粒石頭稱為超徑大石,如果說超徑大石直徑大的三四十厘米、小的六七厘米,不如說超徑大石大的像西瓜、小的像鴨蛋使人更清楚。
語言的修改加工,是提高表達能力的有力措施。文章有文采,語言忌平淡。例如,有一句話可有三種寫法。第一種:原材料價格漲得快?平鋪直叙?第二種:原材料價格看着往上漲(像水);第三種:原材料價格翻個跟頭往上漲(像動物)。顯然,第三種寫法語言形象生動。
但是,要提醒大家注意,改稿要越改越精練,不忍痛割愛,不願删減,往往會越改越長。要知道,新聞是在大量的材料中精選典型事例,用來說明問題,反映本質,起到以一當十的作用。改稿就是要将與主題無關的材料全部删去,即使是很動人的材料,也要精選。能用兩個材料說明問題的,決不用三個;能用一個材料說明問題的,決不用兩個。
可見,作者認真改稿是提高寫作能力和提高稿件質量的重要途徑,也是避免報紙出錯的重要關口。
(二)編輯要認真改稿
首先,改稿是編輯的日常主要工作。編輯每日需要審閱大量來稿,從中篩選出有一定新聞價值、有一定文字基礎的稿件,再加以修改、潤色,制作合适的标題,然後見諸報端。
編輯認真改稿要做到認真看稿。編輯要有“披沙揀金”的眼力,特别是對待一些素不相識的作者的來稿,也要認真審閱,發現有閃光點的稿件就盡力修改采用,這對第一次投稿的作者是難以估量的促進。
編輯認真看稿就是尊重作者的勞動。爬格子是件很辛苦的事,作者寫稿付出的心血應該得到理解。如果編輯對待自然來稿連看都不想看,認真修改又從何談起呢?
其次,編輯改稿要把好關。編輯要練就一雙火眼金睛,不讓錯誤的東西見報。
編輯把關主要是把好導向關、事實關、文字關、價值關。對于那些不符合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虛假的、違背科學的東西,毫不客氣地關緊大門。對于那些新知識、新技術、新信息、新經驗、新成就,滿懷熱情地大開城門。所以說編輯認真改稿表現在認真審核稿件内容上,發現疑點不放過,多打幾個問号,然後想方設法核實,有時編輯打個電話,舉手之勞就可弄清,何樂而不為呢?
第三,編輯改稿要掌握技巧。對于有些需要發而且又拿不太準的報道,特别是批評報道,編輯要會靈活處理。可采取不點具體的名的方式發稿,泛指相關單位和部門,既指出問題所在,又不刺激任何單位和個人,以提出警惕和注意,此方式還是可行的。
第四,編輯也要換位思考。編輯可把自己當成作者,把來稿當作自己寫的稿來修改。編輯改稿不能改變作者原意,不能一概删短,有時改稿引起共鳴,有感而發,還可幫作者添上些文字,使意思表達得更深刻、更完整。
第五,編輯改稿要愛惜。有些過時的稿件覺得有價值也要保管好,說不定以後還能派上用場,不要輕易丢進廢紙簍裡。
第六,編輯改稿應精益求精。編輯如果不管他三七二十一,稿件随便處理一下就畫到版面上,敷衍了事,這樣做表面看是輕松了,但報紙質量提不高,最終砸的是自己的牌子。
總之,改稿是個苦差事,需要投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同時,編輯要加強學習,培養紮實的功底,不斷提高業務水平,樹立甘為别人作嫁衣裳的精神。
▲辛引蘭/攝影
編輯出版:#中山頭條#@中山文苑
責任編輯:張勇軒
運營人員:齊 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